李丙杰
摘 要:由于信息技术的前沿性及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滞后性的矛盾,一些曾经在高中信息课堂上发挥效用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于新的教学需求,因而,教师有必要依据信息技术及教学需求的变化,对教学进行优化,以保证教学的持续高效。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优化;教学内容
在信息技术更新节奏不断加快及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大背景下,高中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优化,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在优化的过程中,教师应准确把握技术发展的脉搏和趋势,紧紧围绕学生实践能力及素质发展的需求,遵循信息技术应用性、社会性、工具性的特征,优化教学形态,更加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优化教学策略,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理念,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发展。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淘汰率非常高,因而,优化后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更应专注于对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实现自主发展,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一、优化教学内容以适应发展
一些信息技术教师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过于专注于教科书。但问题是,如果在数学或语文等学科中,知识结构变化很慢,这样依赖于课本的教学是可以的,而对于信息技术这个知识更新节奏非常快的学科,就显然不适应了。教科书中的内容往往远远落后于实际发展。就如office办公软件,从“98版”到“2016版”,十余个版本,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不停地更新换代。如果教师还用教材中的案例进行教学,学生在家里连“菜单”按钮在哪里都找不到。
所以,不仅要优化教学内容,而且要不断地优化。如,“制作电子作品”是信息技术基础“加工表达信息”章节中的一个主要内容。这一章节强调以学生自主实践制作网页作品为主。考虑到学生对这一技能的基础不扎实,我有意将教学的内容进行了重新配比。一方面直接带领学生学习Flash動画制作,学生需要准备充足的素材图元。而准备图元素材时,通过网络搜集或自己绘制的图片一般不能满足直接制作动画。需要进行一些剪裁、色彩调整、处理水印等前期工作。另一方面,网页制作中,动画所占比重并不是很高,还是以平面图形为多。因而,我加大了对学生使用Photoshop的基础教学比重,而压缩了一部分动画制作教学。此外,PS本身就可以制作简单的动画,通过加大PS教学比重,既夯实了学生的基础,又使其掌握了动画制作技能。
二、优化教学形式以注重实践
我们开展这个课程的初衷是要培养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而不是为了考试分数。因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减少讲授环节、控制演示教学,而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亲自动手实践,让他们在电脑中学电脑技术、在网络中掌握网络技能。
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实操时间,在教学安排上给上机课更多的课时。我认为,九成以上的信息技术教学都可以在学生的实践操作中开展,不然,信息技术课教出来的只能是纸上谈兵的学生,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没有任何价值意义。如,“甄别信息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师一边讲,学生一边在电脑上查找信息,并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甄别,几个过程下来,就能熟练操作了。
另一方面,教师给学生留较多的实践作业,而减少或不留书面作业。当前,几乎家家有电脑,有的甚至有多台电脑。所以,给学生留实践作业没有条件上的困难。而实践作业与课堂操作的区别是,课堂上,学生一般要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教师要保证教学进度,照顾大多数学生。有些学生可能跟不上,又有些学生可能“吃不饱”。这些问题可以在家庭练习中解决,学生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不熟悉的多练几次,已经掌握的寻求突破。
三、优化学习过程以发展素质
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或者是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习得技能和知识,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探讨信息管理”这一部分教学,我就采用了合作探究教学法。我先将学生电脑中的各种文件数据打乱存放,然后进行一个信息查找“比赛”:指定一个文件,让学生在电脑中查找并打开,看谁的速度快。通过这个“比赛”,让学生体验到,缺乏信息管理对于使用计算机是多么麻烦的一件事,使他们对管理信息有正确的价值认知。然后将学生分组,让他们一起探究使用“资源管理器”进行信息管理、存储的方法。学生在探究“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和信息分类存储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集思广益,既掌握了技能,又训练了自主学习能力,也为后面学习建立“数据库”打下了基础。
总而言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因学科的教育需要,必须持续地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在优化中,教师要注意考虑技术的发展趋势、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实践,注重素质
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大观周刊,2013(14):150.
[2]应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教学探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9):390-391.
?誗编辑 高 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