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教育在生物课堂中的渗透

2018-01-20 19:07杨礼松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生物课食物链绿化

杨礼松

中学生物教学,历来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学大纲(试用)》在“教学目的要求”中明确要求学生“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自然资源、控制人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中明确要求学生“初步认识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生态平衡、控制人口和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写入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多个知识点。

对中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将生态环境教育与生物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中学生物课堂在这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充分发挥这些优势能将生态环境教育较好渗透到教学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将生态环境教育渗透在学习情境之中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以“生态系统”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视频,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环境保护做得不够好,我国的绿地已经逐渐减少,绿地减少使得当地温度变高,土壤缺少水分而沙漠化,沙漠化的地区绿色生物变得更少,生物也不能在此地生存,继而使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像这般沙漠化的地区在我国变得越来越多,如果持续下去,我国将是一个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目前经常出现的雾霾问题、温度升高的问题,学生从多媒体视频中理解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又从自己身边的例子感受到改善环境问题迫在眉睫,他们就能够感受到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愿意自主吸收与生态环境教育相关的知识。学生愿意自主学习,教师的课堂教学会更有效,而有效的教学又能推动生态环境教育的

展开。

二、将生态环境教育渗透在探索知识中

让学生领悟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在有效教学的理论中,如果强行塞给学生生物理论,学生不仅不会对这些知识感兴趣,也不会认识到这些概念的真正意义。中学生物课是一门要求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课程,只有在探索中他们才会找到解決问题的方法。学生意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后,接下来他们就会迫切想要了解怎么做才能改善未来的环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日常生活中容易看到的现象:树皮中有白蚁类的昆虫,这些昆虫依附于树木提供的营养而生,啄木鸟食昆虫而生活,啄木鸟死后尸体被细菌分解,细菌能够存活,细菌分解后的营养物质成为土壤中的腐殖质,树木吸收腐殖质中的营养,它们生长得更茂盛,茂盛的树木给昆虫提供更多营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经过思索能够发现它们属于食物链的关系,如果食物链中任何一个环节断掉,那么与之相关的生物都将不能存活。这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目前的环境为什么会恶化呢?学生经过思索就能感受到我们的自然环境就是一个大的食物链,人类在这个食物链的顶端,现在我们亲手破坏了绿色植物,这导致整个生生不息的食物链遭到破坏,所以我们必须付出代价。想要改善生态环境,首先就要从恢复食物链开始,而恢复食物链第一要务,就是要做好绿化工作。学生通过探索知识规律,就能够明白解决环境问题最终的方法就是做好绿化工作,而做好绿化工作的根本,就是从现在开始重视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应用有效教学理论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让学生在探索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并促使他们努力学好环境保护等相关的知识。

三、将生态环境教育渗透在课外实践中

重视课外实践,让学生寻觅到生态环境教育的宣传途径,在有效教学理论中,如果学生仅仅只是学习理论知识,他们依然无法真正理解学习知识的意义,如果能够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他们就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当学生意识到学好生物知识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调查,比如,要求学生去调查自己居住的小区、街道的绿化情况,并让学生思考怎样运用学过的环境知识才能改变现在的生活环境。学生经过实地调查就能发现,虽然我国现在很重视绿化工作,可是在生活中很多人依然没有生态环境意识,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时有发生。学生发现了问题,就会积极思考要怎样宣传才能让周围的人了解生态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让周围的人不再破坏生态环境。学生一边学习一边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师的生态环境教育才会变得更有效。使用有效教学的理论能够推动教师的环境教育工作,使整个生物教学变得更有效。

一切生物和生态环境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所以一旦生物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也将受到威胁。因此,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生态环境,使整个生物界得以繁衍、生存和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非常重视的问题。在我国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纳入社会政治生活轨道。

“不要以环境代价去推动经济增长,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只有坚持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把生态理念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保护环境,恢复和重建已被破坏的环境也是靠人的努力,所以提高人的环境意识才是环境保护的根本。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道德观形成的时期,中学生物课又与环境知识紧密相连,因此中学生物课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中学生环境意识的重任。提高中学生的环境素质,以此来带动全社会,提高整个国民的环境意识。

?誗编辑 孙玲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物课食物链绿化
长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
高中生物课教学生活化探寻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一类食物链模型正解的稳定性和唯一性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食物链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神奇的食物链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标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体系
职高生物课的实验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