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娟娟
摘 要:徽剧,是从深厚的徽商、徽文化沃土中生长出来的古老剧种,是安徽省独特的一朵文化艺术奇葩,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显赫而独特的地位,2006年6月10号是我国第一个保护文化遗产日,徽剧,被列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国家对安徽戏曲和徽文化科学发展观的肯定,也是向世界文化交流的推进,它将成为徽剧传承和发展的新起点。
关键词:徽剧;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5-0171-01
一、前言
徽剧是明代中晚期至清初在徽州腔、青阳腔 (合称 “徽池雅调”)的基础上,经过吸收当时流行的优秀戏曲艺术逐渐丰富发展而成的。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演出,不仅轰动了京城普通百姓,更受皇家贵族宠爱、赞赏,把徽戏的发展推向了高峰。嘉庆、道光到咸丰约百余年主宰京城剧坛,亦为京剧的形成作出巨大的贡献,这是历史上徽剧的鼎盛时期。在历史的长河中,徽剧几经兴衰,解放后获得新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纪念徽班晋京200周年等几度进京献艺、汇报演出,都得到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和梅兰芳、周信芳等艺术大师的高度赞赏,展现了“不减当年,胜似当年”的风采,再现徽剧的辉煌。2006年徽剧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同黑暗的大海航道上,修复的航标灯突然又亮了起来,徽剧又要开始起航了,但任重道远,要想振兴徽剧,使其再次焕发青春,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进行体制改革;保留艺术经典,创作现实题材;徽戏徽商联姻,共谋发展大计。
二、解放思想,大胆进行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作出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和意见,是建设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的必经之路。2005年7月,省委、省政府下发《安徽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标志着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由点到面,由单项向综合推开。计划经济时代,徽剧的经费由政府包,演员的工资由政府发,演出的地点、场次由主管部门安排,剧团只要按时到场,演员只要认真演出就万事大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即使作为保留剧种,政府拨给一定的经费,也难稳定人心,更谈不上“推陈出新、振兴徽剧”。唯一的出路就是大胆进行体制改革,按市场纪济规律运作,优则上,劣则下,树名牌演员,奖励名角,增加名角收入,废除过去那种“你有、我有、大家有”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制度。为什么解放前的艺术团体对名角称“老板”,工资称“包银”,那是对名角的尊敬,因为名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剧团假如没有艺术过硬的名角,是不会有观众市场的。四大徽班如果没有程长庚等名角,没有过硬的艺术功底,在京城不可能有立足之地;梨园行话“台上三分种、台下十年功”,艺术面对观众,来不得半点虚假,给优秀的名演员高荣誉、高收入无可厚非。当然名角的高收入应与票房收入挂钩,这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也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市场规律。
三、保留艺术经典剧目,创作现实题材
的徽剧有许多传统的经典剧目,并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如《水淹七军》、《临江会》、《贵妃醉酒》、《哭剑饮恨》等传统折子戏。这些折子戏虽然不同于全本大戏,但却是徽剧的精华,无论是内容、唱腔、音乐、做功、服饰等都是数百年来汲取兄弟戏曲的精华为我所用而形成独特的徽剧艺术,成为徽剧保留剧目。无论是在清代奉旨进京献演,还是解放后进京汇报演出都获得了很高荣誉和观众的赞扬,一部分观众对徽剧从“听不懂”、“看不懂”到感兴趣并成为徽剧戏迷。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徽剧从内容到表演程式毕竟与当今时代距离较大,培养广大观众对徽剧的兴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党中央对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出了“三贴近”号召(即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这就是要求徽剧“结合现实”“推陈出新”,使徽剧真正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看得懂、听得懂的文化娱乐形式之一。在我国“文化遗产日”为庆祝徽剧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目录”,并作为开拓市场,亲近观众的重要舉措,安徽省徽剧名家各显身手,以徽剧经典剧目展演的形式参与国家保护文化遗产日活动。2006年6月,省城合肥连续推出两场尽显徽班神采的精彩节目,亮出自己的崭新风貌。徽剧无穷的韵味、优美的唱腔及与观众自然互动的真情场面,再现了古老徽剧换发的青春,促进了徽剧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四、徽戏徽商联姻,共谟发展大计
据历史记载,徽剧与徽商好比是“一母所生的双胞胎”、“同乡又同命”。清代中叶以后,由于徽商的发展进入了“黄金季节”,因而也就带动了文化的发展,促进徽戏也进人了“黄金时代”。徽商雄盖全国三百年,号称“无徽(商)不成镇”。徽商贾而好儒,他们以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资助徽剧发展,即“商路即戏路”。一方面是戏曲可供自己怡情养性或消烦解闷,另一方面出于商业利益的需要,即炫耀自己的财富,使之成为一种商业联谊和外交手段,取悦那些达官显贵和贸易伙伴,在商场中争取笼络商业对手。其中徽州大盐商江春等徽商走到哪里就将徽剧带到哪里,形成“哪里有徽商、哪里就有徽班;哪里徽商昌盛、哪里徽剧就繁荣”的鼎盛时期。今日新徽商正在崛起,如能徽商徽戏联姻,通过徽商的发展,带动徽剧的复兴,亦可取的双赢。比如正在崛起的一些大型企业集体,同徽京剧院签订合同,以企业集团名义定期到城市和乡村演出,即可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可宣传企业的创业精神和优质产品,当然,在当前徽剧低迷状态下,政府给予一定的物质和 经费扶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五、结语
总之,时代在前进,安徽在崛起。徽剧要振兴,必须主动融入安徽崛起的行列,为安徽的全面崛起作出贡献,伴随安徽的发展而振兴,这是安徽人的愿望,也是徽剧同仁的历史责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