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利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中心医院,江苏 宿迁 223900)
小儿患者由于肢体静脉发育尚未完全,头皮静脉明显,往往需要选用头皮静脉穿刺。在疼痛刺激下,患儿情绪波动大,出现哭闹、暴躁反应,给静脉穿刺和固定带来了较大的难度[1]。临床有研究指出,舒适合理的护理方式有助于提升小儿输液患者的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护理人员在输液前抚慰平复患儿情绪,根据患者的头皮血管情况选择适宜的穿刺针,加强输液期间的护理巡视,为小儿患者头皮静脉穿刺输液提供护理保障[2]。本文将以我院门诊收治的56例患儿作为案例,分析提高小儿头皮穿刺效率的护理干预措施。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56例儿科门诊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患者,患儿年龄2个月~3.5岁,平均年龄(1.85±0.30)岁,其中女性患儿27例,男性患儿29例,所有患儿经确诊后由主治医师开具静脉输液处方,均采用头皮静脉穿刺方式。
1.2 方法:所有患儿根据静脉滴注用药处方,均采用头皮静脉穿刺方式,针对患儿头皮静脉穿刺的前、中、后不同时期开展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护理指导[3]。①穿刺前,由于年龄幼小,患儿无法表达不适反应及内心想法,在患病阶段往往以哭闹方式表达。在穿刺前,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的情绪状态与家属充分沟通,以抚摸、轻拍、握手、拥抱方式取得患儿的信任,告知家属穿刺过程中注意事项,提高患儿和家属的配合能力[4]。穿刺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完成所需药液的配置、消毒及固定材料的准备,仔细核对姓名与药品。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的头皮静脉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穿刺针,检查穿刺针的包装完整性情况及针头是否出现弯曲等[5]。②穿刺时,在头皮静脉穿刺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针对性的选择穿刺部位,一般选择静脉明显暴露且易于固定的部位,多位于患儿的额上静脉、颞浅静脉、正中静脉及耳后静脉等。在选择穿刺部位后,观察穿刺区域的静脉情况,在良好光线的环境下选择易于穿刺的静脉通路[6]。对穿刺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进针,进针方式要严格遵循静脉穿刺指南,在穿刺点后方0.3 cm左右的位置沿静脉方向平行缓慢进针,在出现回血后少许进针后进行固定。为防止患儿穿刺过程中剧烈哭闹导致穿刺失败,护理人员可辅助使用穿刺固定带进行辅助穿刺。采用棉布条、魔术贴将患儿的肘关节和膝关节部位固定在穿刺台下,待患儿体位稳定后根据穿刺操作要求进行穿刺。③穿刺后,在穿刺完成后,对输液管进行加强固定,选择黏性好的固定胶带,增多固定胶带数量,减少输液管的牵拉和弯曲。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指导家属使患儿保持舒适的体位,调节输液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减少常温的输液对患儿的刺激性。在患儿体位稳定后调节输液瓶高度,提高患儿静脉滴注过程的舒适度。在输液阶段,护理人员要加强输液室内的巡视观察,叮嘱家属不得随意拉动输液管,避免对穿刺部位的触碰。在巡视中着重观察患儿穿刺周围皮肤有无出现红肿、外渗反应,有无出现过敏反应等,了解输液量和输液速度,及时察觉不良事件并作出有效干预。
1.3 观察指标:观察56例患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失败原因、穿刺操作时间、穿刺持续固定时间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采集56例患儿穿刺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等相关指标,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实施前后穿刺效果各指标差异的比较采用检验水准α=0.05进行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1 56例患儿穿刺效果的分析:56例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53例,一次性头皮穿刺成功率为94.64%,其中2例患儿由于输液外渗导致失败,1例患儿由于手抓托导致失败;56例患儿穿刺时间1~15 min,平均穿刺时间为(8.50±2.15)min;56例患儿输液持续固定时间1~3 h,平均固定时间(1.95±0.25)h,实施前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78.19%,穿刺时间(16.74±2.08 )min,固定时间(3.18±0.22)h ;穿刺效果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综合护理干预实施前(P<0.05)。
2.2 56例患儿穿刺护理满意度的分析56例患儿家属中满意48例,比较满意8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8.21%。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落实,近几年来,新生儿基数和出生率将不断增长,门诊接受小儿患者的比例将逐步上升。小儿患者由于各项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穿刺中以头皮静脉穿刺为主要方式,血管条件差、患儿情绪波动大等多种因素导致小儿患者穿刺配合能力差,给输液室护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根据我院门诊输液室管理办法及实施情况,以56例头皮静脉穿刺患儿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探究提升穿刺成功的有效护理措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56例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4.64%,平均穿刺时间为(8.50±2.15)min,平均固定时间(1.95±0.25)h,穿刺效果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综合护理干预实施前(P<0.05);56例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8.21%。我院着重对输液室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技能培训,规范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操作规范,在穿刺前,护理人员加强了与患儿和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积极寻求家属的帮助,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加强风险管理,输液期间进行不间断巡视,减少或避免输液中的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穿刺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胡艳萍,王慧,肖艳芳.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带在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6,22(15):111-112.
[2] 李改珍.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1):181.
[3] 庄贵英.新法固定小儿一次性头皮静脉针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3):88-89.
[4] 巴达提古丽•木哈买德尔,张淑琴.基层医院门诊小儿输液室优质护理服务特色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3):247-248.
[5] 吴永娥,王金霞,王安奎.浅谈小儿静脉穿刺技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0):85.
[6] 徐秋平,张海波.一次性采血针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2):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