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丽 赵玉芹
(1 山东省宁阳县人民医院防疫科,山东 宁阳 271411;2 山东省宁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查体科,山东 宁阳 271400)
全世界有多达20多亿的硬性肝炎感染者,其中病毒携带者大约有3.4亿[1]。中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相当高,其中大部分病毒都是经过遗传垂直传播,父母双方有一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就有可能感染给家中其他人或者下一代,许多新生儿在还未出生时就被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出生时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已经没有作用,所以乙型肝炎病毒具有极强的家族遗传性。病毒的垂直传播包含母婴传播和父婴传播,父婴传播目前都还没有受到国内外的重视,但这确实是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2]。因此,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预防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的价值。及时预防和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具有重大意义。
1.1 基本资料:本院选取100例丈夫携带乙型肝炎病毒,而妻子无乙型肝炎感染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孕妇平均年龄(25.69±2.41)岁,观察组孕妇平均年龄(24.45±4.12)岁。两组孕妇经检查,肝脏功能全部正常,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孕妇在怀孕前就已接种过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并具有抗体,观察组产妇从怀孕28周开始,每四周对其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至妊娠。待两组新生儿出生后24 h时内,抽取血清样本送至本院检验科化验。
1.3 数据处理: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纳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中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率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若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新生儿血清HBV-DNA呈阳性率为(47.53%)明显高于观察组新生儿血清HBV-DNA阳性率(16.94%),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新生儿血清抗-HBs抗体阳性率为0明显低于观察组新生儿血清抗-HBs抗体阳性率(51.78%)t=6.458,P=0.001。对照组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概率明显大于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的概率。说明父婴传播效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患乙型肝炎的主要原因有,遗传感染,我国乙型肝炎患者大多数都是通过遗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母亲如果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子女未注射疫苗,大都会成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型肝炎病毒还可通过性传播[3]。婴幼儿时期的感染很大概率使儿童发展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由于人们防范意识的缺乏,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工作没办法大方面展开,使得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越来越多。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表现为,身体无力、容易疲劳、患者轻微发热,失眠盗汗、多梦等。在消化道的表现主要有: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情况。重度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尿黄、精神恍惚,肝硬化等症状。乙型肝炎传染性较强,乙型肝炎病毒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它可随着病毒携带者排出的体液传染给其他健康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如果不及时治疗极有可能转变成慢性肝炎,小布分可能恶化成肝硬化甚至癌变[4]。这种病毒严重影响了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
本次研究观察组选择怀孕前接种了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并具有抗体的孕妇进行试验,实验结束后部分新生儿也带有乙型肝炎病毒抗体,部分新生儿HBV-DNA检测呈阳性,说明了父婴传播途径的存在,并且发生率较高,父婴传播的确定,有利于未来更好的防治乙型肝炎,减少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数量。相较于母婴传播,父婴传播在目前并没有收到重视,但是这种传播方式有很大概率使下一代收到感染,成为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者,所以有很必要进行预防和阻断。本次研究显示,应用预防免疫的方式对子代进行保护可以有效地减少父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概率,减少子代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概率[5]。以后我们将更多地开展这类研究,为研制出更有效的疫苗治疗此类疾病尽一份力。
经过这次实验显示,乙型肝炎病毒可以父婴垂直传播途径进行传播。及早的预防免疫阻断病毒的传播,才能减少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者数量。这种方式具有很高的临床医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彩霞,靳军.预防免疫对阻断乙型肝炎父婴传播的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8):1589-1590.
[2] 张俊明,李国敏,洪宝林等.预防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父婴传播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23):134-135.
[3] 林静吟,许岸高,袁建寰等.预防免疫对乙型肝炎父婴传播的初步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2):91-92.
[4] 张俊明,李国敏,洪宝林等.预防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父婴传播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19):96.
[5] 彭解星.预防免疫对乙型肝炎父婴传播的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3):1303-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