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蜂螨寿命、寄生方式、传播途径探讨

2018-01-20 23:33
中国蜂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小蜂蜂场蜂群

浙江嵊州市东南路889号,312400

2015年周婷主编的《中国蜜蜂主要寄生螨》31页说:“根据我们的研究表明,寄生在中国西方蜜蜂群内的小蜂螨全部属于梅氏热厉螨(T.mercedesae),而非早期定义的亮热厉螨(T.clareae)。在中国西方蜜蜂群内没有发现亮热厉螨、柯氏热厉螨和泰氏热厉螨的寄生。”从专家到生产一线蜂友,对小蜂螨成螨的寿命一直无法统一,这是为什么呢?蜂场之间又是怎样传播的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小蜂螨寿命

1995年冯峰主编的《中国蜜蜂病理及防治学》145页说:亮热厉螨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1~36℃。一般可存活8~10天,有的可达13~19天。9.8~12.7℃很难长时间生活,只能活2~4天,44~50℃下24小时全部死亡。本人养蜂47年,赞同“有的可达13~19天”。

2017年3月我去认识40多年施蜂友家走访,一进门残翅幼蜂满地爬,施蜂友告诉我小螨危害严重,4~5天撒1次香粉,已撒2次。还说:2016年12月关王,2017年1月放王,历时30天,无虫、卵、蛹共10天。用药水喷蜂2次,撒香粉20g于箱底开繁。蜂书上说无虫2~3天小蜂螨会饿死,我不信。我地1月平均气温3.5℃,开繁2个月小螨危害严重,希望大家重视这些典型案例。

莫允功在2002年在《蜜蜂杂志》发表《发现越冬蜂王体上有小蜂螨,将有助于解开小蜂螨越冬之谜》一文说:在春繁放王时发现蜂螨藏匿于蜂王颈部,随手用竹叶尖剔出,用放大镜观察为雌性小蜂螨。文章还说:该群关王已超40天,绝对断子期超过19天,期间经历越冬气温0℃以下。

2004年莫先生来我地放蜂1年,详细询问了情况。还与他探讨我在南京定地养蜂8年,越冬期(停产到开产)在80~90天,断子绝对超过60天,也一样每年见到小螨,只是早晚而已。双方认同成年蜂是小螨传播媒介,小螨在蜂体上越冬,只是数量很少,采集蜂接触是场与场之间的传播方式。莫先生也认为小蜂螨很可能是半蛰伏状态越冬。

二、小蜂螨越冬温度

《中国蜜蜂病理及防治学》145页说:小蜂螨顺利越冬的温度指标为,要求蜂群越冬期的月平均温度在14℃以上;可越冬的温度指标为,蜂群越冬期的月平均温度不低于5℃,月平均最低温度不低于0℃;小蜂螨顺利越冬的生物学指标为,要求蜂群在整个越冬期内无绝对断子期;可越冬的生物学指标为,要求蜂群越冬期的绝对断子期不超过10天。

我曾在南京长江北岸江浦(北纬32°)越冬7年,1月平均气温3℃,月平均最低气温-1℃,断子期超过60天。 小螨每年与在老家浙江一样非防治不可。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养蜂卷》58页说:一般冬团表面的温度保持在6~10℃,中心温度14~30℃。纪天祥在《蜂群越冬期蜂团中间温度变化情况试验(六)》一文中说:蜂群越冬期温度计放在蜂团的中间,从未出现过下降到14℃的现象;又说:北京地区越冬正常的蜂群,蜂团中间温度维持在23℃左右。如果小蜂螨寄生蜂在越冬团中,这个温度不算低。但由于越冬团内外蜜蜂缓慢交换位置,越冬期越长,蜂团内外蜜蜂交换越彻底,小螨就无法寄生于蜂体。绝对断子期的长短也决定了小螨越冬时间,而非外界气温单一决定。

三、小蜂螨寄生部位

《中国蜜蜂主要寄生螨》171页说:我们通过仔细调查发现,狄斯瓦螨喜好选择第2背板节间膜和胸部背板藏匿,工蜂的3对足很难接触到这两个部位,因此较难被清理掉。而梅氏热厉螨则喜好选择工蜂并胸腹节间的凹陷处藏匿,这个部位隐蔽性较强,且梅氏热厉螨个体小,活动轻,在成蜂体上一动不动,因此隐藏在该位置很难被寄主察觉。也就是说小蜂螨寄生在“蜂腰”即胸、腹之间凹陷处。

而越冬小蜂螨,我认为寄生在蜜蜂头胸之间凹陷处,头胸之间由管状白色节间膜相连,膜下紧靠背血管、食道等,是小蜂螨食取血淋巴最佳部位。由于缝隙较小,小螨进入难度增加,若一旦进入很难脱落。蜜蜂靠胸肌振动产生热量维持越冬团温度,除胸背外,蜂体上这个部位温度最高,也有利小蜂螨越冬。

四、小蜂螨是否吸食成蜂血淋巴

为了选育王浆高产蜂种,我曾在山区连续放蜂5年,与外界蜂场隔绝,不存在场与场之间盗蜂、迷巢、采集蜂之间感染,断子绝对超过30天,但每年都要治小螨。如果小蜂螨不寄生在成年蜂体上,不取食被寄生蜂的血淋巴,那么它是无法活下来,第2年再次危害蜂群。

《中国蜜蜂主要寄生螨》128页说:“根据De.Jong等报道,小蜂螨也取食成年蜂的血淋巴,但Ritter等则认为其对成蜂没有危害。”我也认为小蜂螨对成蜂没有危害。大家都认同,小蜂螨寄生在成年蜂身上比例极低,即使危害也微不足道。

五、小蜂螨传播途径

郑国安等1991年在《中国养蜂》发表《小蜂螨越冬调查和传播途径的研究》一文,用搬走小螨蜂群,原地放空箱空脾收集回巢蜂,证明传播期小蜂螨寄生外勤蜂高达2.9%。北京地区4群越冬蜂,放在蔬菜大棚内隔离饲养120天;在郑州的越冬蜂放在当地大棚隔离饲养88天,结果都没有发现小螨,而大棚外的蜂都发现小螨。大家认同:同场蜂群之间的传播是迷巢、合并、调脾、分蜂产生,那么2~3km外蜂场间的传播靠什么呢?

很多生产一线养蜂人与我一样,认同大、小蜂螨可以在采集蜂间传播。生产期夏季断子治螨后3~4个月内再次危害。这是生产一线养蜂人觉得小螨比大螨危害严重的原因:当你的蜂群断子时,周围蜂场未进行小螨防治,且寄生率较高,这时你蜂场被再次感染风险极高。我猜测小蜂螨藏匿于成年蜂腰处随蜂出巢采集从而传播给其他蜂场蜜蜂。小螨的体形与大螨相反,为长形,前足高举适宜快速爬动,采集蜂相接触时小螨直接转移到其他蜂场蜜蜂身上,或是通过花为媒,小螨再转移到采集蜂身上。

猜你喜欢
小蜂蜂场蜂群
大自然中的好伙伴
榕树与榕小蜂的相爱相杀
鸡嗉子榕小蜂繁殖资源的空间结构与食性关系
邢台县蜂群南繁培育工作启动
“蜂群”席卷天下
蜂群自组网双信道频率分集多址接入协议
污水源是春季爬蜂的元凶
春季蜜源失收 转地放蜂步履艰难
绿草地
改进gbest引导的人工蜂群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