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良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赛拉隆乡畜牧兽医站,733000)
奶牛脂肪又称肥胖奶牛综合征,是泌乳初期高产奶牛易患的一种代谢病,当肝脏吸收的脂质超过其氧化和分解的能力时,脂质在肝脏中沉积,导致肝细胞变性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于处于从产犊前2~3周开始至产后4~5周为止的分娩期的高产奶牛,发病率高,对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危害大。
奶牛发生本病的主要原因为干奶期奶牛日粮中精料喂量过大、能量和蛋白质水平过高、母牛实际进食量超过营养需要量。泌乳早期大多数奶牛处于营养负平衡状态,因而动用脂肪和肌肉中的贮能,结果使奶牛体重下降而发病。体内能量的动员和利用主要包括贮脂转化为游离脂肪酸,并释放入血液;贮存的蛋白质转化为生糖氨基酸。游离脂肪酸通过血液进入各种组织,如肾、肝和肌肉,并在此以甘油三酯的形式沉积在细胞内,因而产犊后1~4周,奶牛肝脏中的脂肪含量升高。其实,脂肪肝在产犊前的2~3周就已出现。这种产犊前奶牛体内脂肪的动员可能与接近产犊时奶牛体内激素的变化有关。产犊后肝脏和其他组织中脂肪沉积的多少由许多因素决定,如高产奶量的潜力、体内脂肪的多少、产犊时的体况和产犊后的体重下降。体脂沉积过多时,奶牛的食欲下降,体脂动员加速,因而导致肝脏脂肪含量升高和体重减轻。
粪便干而硬,严重的出现稀便。病牛精神中度沉郁,不愿走动和采食,有时有轻度腹痛症状。病牛重度脂肪肝如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可死于过度衰弱或内中毒及伴发的其他疾病;患轻度和中度脂肪肝的病牛,约45天可能自愈,但产奶量不能完全恢复,免疫力和繁殖力均受到影响。
脂肪肝综合征发生时,产犊后1周内奶牛血液成分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游离脂肪酸、胆红素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上升,葡萄糖、胆固醇、白蛋白、镁、胰岛素和白细胞总数下降。严重病例,白细胞的数量会降至3×109个/升。病牛死后,其心、肾、盆腔周围和网膜内有大量脂肪沉积。肝脏肿大、钝圆,呈黄白色。肝、肾、肾上腺,骨骼肌纤维和心肌细胞内可见甘油三酯沉积,甘油三酯颗粒沉积于肝细胞的细胞浆内,沉淀量高达肝细胞容积的70%。上面所述的病理变化见于死前24~48小时间没有采食的奶牛,因此只有结合病史和临床病理学变化、死后剖检才有助于脂肪肝综合征或肥胖母牛综合征的诊断。
4.1 加强饲养管理 在奶牛妊娠期要适当减少精料的饲喂量,防止产前过于肥胖;妊娠期要保证日粮中含有充足的钴、磷和碘,并在妊娠后期适当增加户外运动量;对产后奶牛要加强护理,改善日粮的适口性,逐渐增加精料,避免发生因产后泌乳等所造成的能量负平衡。同时,要及时治疗影响消化吸收的胃肠道疾病。
4.2 中西医治疗方法 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500ml,每天1次,连注4天为一个疗程。也可腹腔内注射20%葡萄糖溶液1000ml。同时肌肉注射倍他米松20mg,并随饲料内服丙二醇或甘油250ml,每天2次,连服2天。然后改为每天110ml,再服3天,效果较好。口服烟酸、胆碱,从产前14天开始,每天每头牛补饲烟酸8g、氯化胆碱80g和纤维素酶60g,在静脉注射治疗的同时,内服中药进行调理效果更好:
处方 1:陈皮 30g、清半夏 30 g、茯苓 30 g、竹茹 30 g、枳实 30 g、苍术 30 g、厚朴 30g、泽泻 30 g、醋柴胡 30g、木香 30g、明矾 30g、生山楂 40 g、草决明30 g、黄芪30 g、党参30 g,可加水煎煮或者研成粉末后用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进行灌服,每天l剂,连续使用4天。
处方2:半夏30 g、白术30 g、白茯苓35 g、陈皮 30 g、淮山药 35g、甘草 10g、薏苡仁 60g、党参 35g、泽泻 40g、山楂 60g、桂枝 10g、 姜黄 30g,可加水煎煮或者研成粉末后用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进行灌服,每天l剂,连续使用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