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桂枝“去皮”

2018-01-20 21:46孙亚泽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4期
关键词:仲景桂枝汤肉桂

孙亚泽

(山东省德州市德安堂中药店,山东 德州 253000)

历代方书,凡用“桂”,多指肉桂。肉桂一药,应取桂树的大枝,其皮质较厚且气味辛香郁浓。方书中又提到官桂,《本草纲目》在“桂”下面的“正误”款下,引王好古言:“寇氏《衍义》言:官桂不知缘何立名?予考《图经》,今观、宾、宜诸州出者佳,世人以观字画多,故写作官也。”对此,李时珍又经考证,指出:“此误。《图经今观》,乃今视之意,岭南无观州,曰官桂者,乃上等供官之桂也。”由此可知,“上等供官之桂”,实际指的是馔用之桂,即调味所用最佳之上等肉桂。

古今削治皆削去粗皮,“取其紫润而有味者”。对于桂枝一药的选择,历代医家亦多论述。如《本草纲目》载:“仲景发汗用桂枝,乃枝条,非身干也,取其轻薄能发散。又有一种柳桂,乃桂之嫩小枝条,尤宜入上焦药用。”李东垣指出:“桂味辛、热有、毒,阳中之阳也,气之薄者,桂枝也;气之厚者,肉桂也。气薄则发泄,桂枝上行而发表,气厚则发热,肉桂下行而补肾,此天地亲上、亲下之道也。”王好古指出:“桂枝入足太阳经,桂心入手少阴经血分,桂肉入足少阴、太阴经血分。细薄者为枝为嫩,厚脂者为肉为老,去其皮与里,当其中者为桂心。”气味厚薄,则功能有别:肉桂亲下,温补下焦,尤补命门之火,治沉寒痼冷、腹痛泄泻;桂枝亲上,宣发上焦,开腠理,发汗解表,治伤风身痛、恶寒头痛等证。寇宗奭指出:“张仲景桂枝汤,治伤寒表实,皆须此药正合辛甘发散为阳之意。”仲景又指出:“桂枝者,取枝上皮也。”所谓枝上之皮,实指枝梢而言。由此得知,仲景用桂枝,并不去皮。

对此,《医宗金鉴》断言:“桂枝汤方,桂枝下有‘去皮’二字,夫桂枝气味辛甘,全在于皮,若去皮是枯木矣,如何有解肌发汗之功?宜删此二字,后仿此。”张寿颐曰:“其效在皮,而仲景书反去其皮,可悟传抄之谬,无皮为木。”考《五十二病方》一书,云桂者,凡十一方,无一方言“去皮”。迨至金元《脾胃论》《丹溪心法》《儒门事亲》言桂枝者,无一方云“去皮”。刘完素《伤寒直格·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一书中,在桂枝汤方剂中桂枝一药下注“去皴”,麻黄汤方剂中,桂枝下注“削去皴皮”。葛根汤、五苓散、桃核承气汤等,其中桂枝均云“去皴”。所谓去皴皮者,指桂枝最外之栓皮毛角秽垢,亦非去其真皮。

近年来,有学者分别对云南、广西、贵州有关桂枝去皮一事向药农、药工、中医师作了比较详细的调查。但据调查报告得知,当地从来不言桂枝去皮,并各带回标本样品,并作比较,其结果同,皆不去皮。又考《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用桂之方,皆书“桂心”二字,由此可以看出,桂枝“去皮”误在于晋,晋之所以误,误在肉桂之去老皮,这是延误的第一点。古之梓版极难,用字极简,书“桂”字注“去皮”,由是又传抄桂枝去皮,此又谬误之第二点。以致千古疑窦,不得其解,故作此论而申其说。

猜你喜欢
仲景桂枝汤肉桂
肉桂精油和肉桂醛的抑菌、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
桂枝汤在温病中的应用规律研究*
体寒的人吃点肉桂
“老干爹” 难追老干妈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仲景食品首发过会面临经销商流失等多重风险
正交试验法优选肉桂油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工艺
肉桂醛的调味、保鲜及稳态化研究进展
培养“仲景学子”的几点思考
略论桂枝汤的补益中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