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疾控中心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2018-01-20 19:47:43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8期
关键词:疾控中心流动人口结核病

王 雪

(巴中市恩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巴中 636064)

流动人口是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关心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尽早的恢复健康[1]。一方面能够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另一方面能够体现新形势下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和改进。以下主要从区疾控中心所收治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

1 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心理问题表现

1.1 焦虑恐惧: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的患者多位初次发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情绪愤怒、焦虑、绝望和无耐等。该类患者思想顾虑较重,很容易收到外界刺激,少部分患者在初步诊断为肺结核之后,难以接受现实从而不愿去专科门诊做最后的确诊[2]。

1.2 情绪不稳定:该类男性患者脾气暴躁、情绪极易激动,很容易和别人产生争吵和身体接触,心存怨念,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冷漠无情;女性患者多表现为爱唠叨、爱生气、易哭泣等,将病患的不良情绪带到对其他人和事物上面,感到事业、生活等都不顺心,性格逐渐变得固执。

1.3 矛盾心理:部分患者在得到确诊肺结核诊断书后突然发觉自己成为了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因此总渴望得到社会、家庭的关心和帮助,久而久之逐渐丧失自己的主见性格趋于软弱和无能,并对日常生活自我管理的自信心下降,迫切想要依赖别人。同时,部分患者渴望经过治疗后得以恢复,但是治疗周期长、见效缓慢,的心情在渴望和失望中不断变换,从而表现为犹豫不决、提心吊胆、畏缩不前[3]。

1.4 孤独感:流动人口大多与同乡居住区域相近,在得知自身患病后非常担心遭到同乡的疏远和冷落,另外会担心同事间的鄙视和嫌恶等。因此逐渐不愿与他人接触,从思想上和距离上和外界疏远。在治疗过程中情绪未能得到开解,敏感多疑的性格会诱使病情反复,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1.5 悲观、抑郁:资料显示,流动人口年龄在20~45岁间的比例占据绝大多数,若诊断出肺结核后其劳动力丧失,或者被迫改变目前的工作方式,因此对生活现状以及未来产生悲观、绝望等情绪,长时间负面心理没有得到疏解便会出现抑郁状态。因此不能遵照遗嘱进行治疗,导致病情持续加重。

2 疾控中心护理对策

2.1 心理护理:①焦虑恐惧的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在接诊和护理操作过程中时刻保持热情、温和的态度,将患者安置于舒适、安静的房间中,尽量减少外界干扰;密切观察患者的躯体变化,当其情绪稳定后,向患者介绍简单讲解肺结核相关知识,告知目前国内、国际治疗肺结核的方法和进展突破,使用鼓励、安慰的话语消除其焦虑、恐惧情绪[4]。②稳定情绪。流动人口多因为了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为提升家庭生活质量,但是不幸感染肺结核难免对其心理造成严重打击。当患者表现出冲动、易怒状态时,首先避免和患者发生冲突,给与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在情绪缓和之后进行个别谈话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耐心认真倾听其陈述,同时可以发动社会力量尽可能保留患者所在单位保留工作岗位,待病情恢复后继续工作。③矛盾心理护理。矛盾心理是导致患者终止治疗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治疗初期便让患者知道肺结核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病患类型,建立一个抵抗病魔的自信心,同时告知患者肺结核全国范围内均可享受免费检查治疗,作为疾控中心医务人员需向患者阐明肺结核的特殊性让其理解比你更接受统一督导和管理,提升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度。④孤独感的消除。流动人口虽在本地工作,但是依然难以融进当地的生活习惯中,尤其是对疾病防治中心等医疗机构有强烈的排斥感,因此作为院方可以与患者所在单位、患者同乡之间进行配合共同分析其心理状态,多交流、多沟通,让其摆脱心理负担,感受到来自家人、亲戚、同事、同乡等的关怀,消除孤独感。⑤悲观、抑郁的疏解。针对该类患者更多的给与鼓励和同情,通过耐心和用心让患者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此外专门针对患者的病情特点告知坚持行科学的治疗能够逐渐恢复劳动能力,告知患者自己的生活完全可以得到保障,建立其对治疗和恢复的自信心。

2.2 健康教育:①设立健康宣教专栏。在病区专门开辟健康教育专刊,由专科护士负责刊登肺结核相关知识,包括致病因、症状表现、治疗方法、护理干预等;同时依据不同季节的预防保健注意事项适时更新,专栏内容以文字、图片多样化形式表现,力求通俗易懂、易牢记。如肺结核常规检查内容的痰液检查:使用文字和漫画形式讲解“查痰”原因,采集标本的步骤等[5]。②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疾控中心自制肺结核防治知识手册,向流动人口患者发放,手册中内容尽量更多涉及患者较为关心的内容,包括肺结核的临床症状、是否可以治愈、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何避免传染等。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初步的了解。③集体教育和个体宣教结合。疾控中心需要接纳辖区内大量的肺结核患者,因此可以采用讲座的方式进行集体教育,向患者传达健康知识,开通医患问答缓解,在规定时间内耐心的回答患者的问题。对于病情特殊的患者需要给与个别教育。

3 讨 论

流动人口肺结核控制是区域结核病控制的主要部分,资料显示我国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10%,该结核病患者群体的特点是流动性大、患病率高传播迅速等,给治疗和控制带来巨大的障碍。同时外来人口患者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和职业等存在较大差异,其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心理承受能力、性格等也有较大区别,不良心理状态对病情的治疗效果影响巨大。

目前我国对结核病患者实施DOTS督导策略,在医学模式不断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类似肺结核等慢性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愈发被人们所关注,外来人员患结核病其心理压力远远大于本地人群,一方面需要耗费时间接受治疗,还必须制服一定的医药费用,心理状态难以调整为利于病情恢复的状态。因此在疾控中心对结核病患者治疗时必须密切关注其心理变化,积极开展护理干预,为有效治疗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疾控中心流动人口结核病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西部医学(2024年3期)2024-03-21 12:22:24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46
疾控中心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干预
疾控中心理化检验人员职业危害分析及防护
完善疾控中心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
卷宗(2020年33期)2020-02-26 02:40:56
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中应用微滤膜分离技术的效果分析
漫画
关爱明天(2016年12期)2016-12-20 05:21:01
数说流动人口
民生周刊(2016年27期)2016-11-24 03:55:42
数说流动人口
民生周刊(2016年21期)2016-11-19 14:08:09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