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芬
(庄河市中心医院住院部西药局,辽宁 大连 116400)
就高血压而言,是临床上发病率相对较高的一类心血管病症,也是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较为常见的一类慢性疾病,如果患者长期伴随高血压而没有医治,很可能伴随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1-3]。而通过高血压药物的合理使用,可以及时的控制高血压患者的症状,进而有效的预防并发症[4],因而,在临床上,要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我院最近几年重视分析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从而为临床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详情如下。
1.1 一般资料:采取抽签的方式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开具的抗高血压处方1900份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1~70岁,平均(54.9±1.14)岁,药物处方共涉及4个科室,其中,有551例药物处方属于神经内科,占处方的29.00%;有504例药物处方属于急诊科,占处方的26.53%;有456例药物处方属于产科,占处方的24.00%;有389例药物处方属于普外科,占处方的20.47%。
1.2 一般方法: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性。
1.3 判断标准:结合相关用药原则和标准进行明确的判定。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具体情况:在本次1900份抗高血压处方中,男性患者700例,占处方的36.84%,女性患者1200例,占处方的63.16%;其中,男性患者中,年龄低于40岁的患者有87例,占男性患者的12.43%;年龄介于40~50岁的患者有106例,占男性患者的15.14%;年龄介于50~60岁的患者有137例,占男性患者的19.57%;年龄介于60~70岁的患者有165例,占男性患者的23.57%;年龄介于70~80岁的患者有111例,占男性患者的15.86%;年龄高于80岁的患者有94例,占男性患者的13.43%;
女性患者中,年龄低于40岁的患者有51例,占女性患者的4.25%;年龄介于40~50岁的患者有114例,占女性患者的9.5%;年龄介于50~60岁的患者有159例,占女性患者的13.25%;年龄介于60~70岁的患者有346例,占女性患者的28.83%;年龄介于70~80岁的患者有423例,占女性患者的35.25%;年龄高于80岁的患者有107例,占女性患者的8.92%。
2.2 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在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抗高血压药物一共有5类,涉及的品种数为37种,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其涉及5个品种,使用次数为911次,构成比例值为31.31%;使用频率第二的为钙通道阻滞药,其涉及12个品种,使用次数为903次,构成比例值为31.03%;使用频率第三的为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其涉及9个品种,使用次数为523次,构成比例值为17.97%;使用频率第四的为利尿药,其涉及3个品种,使用次数为237次,构成比例值为8.14%;使用频率第五的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其涉及6个品种,使用次数为336次,构成比例值为11.55%。
就单种药品的使用而言,我院应用频次排居前八的抗血压药物如下:其中,应用频次最高的为氨氯地平(639次),占所有药物应用频次的21.09%;应用频次第二的为厄贝沙坦(533次),占所有药物应用频次的17.59%;应用频次第三的为美托洛尔(412次),占所有药物应用频次的13.60%;应用频次第四的为倍他乐克(376次),占所有药物应用频次的12.41%;应用频次第五的为氢氯噻嗪(324次),占所有药物应用频次的10.69%;应用频次第六的为硝苯地平(309次),占所有药物应用频次的10.20%;应用频次第七的为比索洛尔(261次),占所有药物应用频次的8.61%;应用频次第八的为缬沙坦(176次),占所有药物应用频次的5.81%;
本次研究发现,伴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也有着不断增高的发病率,并且,在年龄低于50岁时,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有着相对较高的发病率。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其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面对的压力相对较大有关[5]。而和男性患者相比,女性在更年期之前有着相对较低的发病率,但过了更年期,其发病率却是高于男性患者,因而在年龄高于50岁时,女性患者相对较多,故而,应该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入手做好对高血压疾病的预防。
相关标准明确指出[6],针对高血压的控制目前较为常见的药物主要有五大类,第一类为利尿剂,第二类为β受体阻断剂,第三类为钙通道阻滞剂,第四类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第五类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在本次研究中,应用频次前八的药品都属于这五大类,可见,从总体上看,我院开具的高血压处方并没有违背相关标准。
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而言,其有着自身的特异性,可以结合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如此,通过代谢产生的血管紧张素Ⅱ就不能和自身受体相结合,这样一来就控制了因为其而引起的水钠潴留等情况,进而也就控制了患者的高血压,同时,该药物并不会对患者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产生相应的抑制作用,因而也不会伴随P物质的积累,进而也就防止一些类似咳嗽的不良事件发生。有研究认为,我院此类药物的品种不是很多,但使用频率却是很高,在使用频次前八中,第二、第八名高血压药物都归属于此类药物。
在我院高血压使用频次前八中,氨氯地平为第一,因为其不仅有着相对较强的血管选择度,其药动力学参数也相对较好,有着45 h左右的半衰期,可以相对较久的控制患者血压。而就硝苯地平而言,我院开具的药方主要为控释片,如此不仅可以使得控制血压的时间得以延长,还能使得患者的血药浓度得以稳定,进而、使得不良反应得以控制。
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而言,我院采用的药物有美托洛尔等,它们可以选择性的结合于肾上腺素受体,使得机体的相应反应受到控制,进而使得患者伴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的情况,使得患者的血压降低,给予患者应用此类药物不会使得患者伴随体位性质的低血压。
控制高血压,利尿药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其治疗机制并不是十分明确,我院在临床治疗的时候,大多是将其和其他高血压药物进行联用,如此不仅有着较好的抗压效果,还能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在我院开具处方的时候,大多将其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一起使用,有着较好的协同效能。
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而言,能够通过对转化酶的抑制作用,使得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受到相应控制,继而起到降压作用,但因为其有着咳嗽等并发症,故而我院在开具抗高血压处方时并未多用。
综上,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还是较为合理的。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治疗时,不仅要控制血压,还要防止其他并发症的伴随,故而应该有针对性的开具相应药方。
[1] 阳远舟,黄维义.抗高血压药物的评价与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7):157-159.
[2] 杨赞.2010年-2014年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特点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1):121-123.
[3] 梁福荣.我社区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1):86-89.
[4] 蒋兰琴.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0):57-59.
[5] 刘莉,叶鹏. 高血压和抗高血压药物对妊娠及围产期预后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20(12):145-147.
[6] 袁洪,孙宁玲.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的有效性评价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4):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