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结合心理护理在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中的价值分析

2018-01-20 16:41:26郭向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期
关键词:负面心肌梗死住院

郭向红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3)

心肌梗死通常是指因急性持续性缺氧缺血而引发的一种心肌坏死现象,其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发热、心肌酶增加、血沉加速、白细胞显著增加以及持续性的胸骨后疼痛,在服用适量硝酸酯药物并稍加休息后仍无法有效缓解[1]。心肌梗死极易引发休克及心力衰竭,因此对患者生命安全有着严重威胁,而在近些年来,其发病率亦在显著升高,因此,有关其治疗与护理亦逐渐受到重视[2]。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逐渐被以患者为中心护理模式所取代,这种新型护理模式在护理理念、护理流程、护理方式上做出了极大地调整,使得临床护理工作更具人性化和科学化[3]。此次研究特选取本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所收治的122例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以观察临床路径结合心理护理在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所收治的122例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61例对照组及61例观察组。对照组:男31例,女30例;年龄54~79岁,平均年龄(68.4±5.9)岁;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18例,高中及大专文化程度者30例,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者13例;心肌梗死部位为前壁者27例,心肌梗死部位为下壁者16例,心肌梗死部位为后壁者18例。观察组:男33例,女28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7.7±6.1)岁;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15例,高中及大专文化程度者28例,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者18例;心肌梗死部位为前壁者31例,心肌梗死部位为下壁者14例,心肌梗死部位为后壁者16例。此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包括日常病房打扫与巡视,患者病情询问等,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增加临床路径+心理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

给予临床路径组以临床路径护理。由本科室主管医师以及护士长参照国际临床路径的相关模式与内容,组建临床路径护理小组,并在患者入院后便给予其临床护理路径。

给予心理护理组以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治疗的前3 d,由于其受到抢救车、心电监护仪等外在环境影响,使得其情绪出现一定的波动,具体表现为表情淡漠、内心失望以及易于激动等,而这些情况在中年男性患者中尤为常见。为此则需给予患者以必要的心理护理,通过良好的交流与沟通,以获得患者的信赖与认可,通过对患者性格特点、社会地位以及家庭情况进行了解,从而对其心理波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为其选择正确的心理引导方式,以使其能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治疗,从而赢得其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支持。

给予联合组以临床路径+心理护理联合护理。

1.3 指标观察: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负面情绪发生率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研究所用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进行表示,以χ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出现并发症患者共计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58%;出现焦虑及恐惧等负面情绪患者共计8例,负面情绪发生率为25.81%;平均住院时间为(23.4±3.7)d。临床路径组中出现并发症患者共计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68%;出现焦虑及恐惧等负面情绪患者共计3例,负面情绪发生率为9.68%;平均住院时间为(19.3±3.1)d。心理护理组出现并发症患者共计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出现焦虑及恐惧等负面情绪患者共计2例,负面情绪发生率为6.45%;平均住院时间为(18.8±3.2)d。联合组出现并发症患者共计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45%;出现焦虑及恐惧等负面情绪患者共计2例,负面情绪发生率为6.45%;平均住院时间为(17.6±3.5)d。由此可知,在并发症发生率、负面情绪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上,床路径组、心理护理组以及联合护理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肌梗死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液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4]。另外,心肌耗氧量急剧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在医学模式快速转变的大背景下,临床护理工作开始更多地关注护理理念的改变[5]。

随着近些年来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对其医护理念进行了完善和发展,并逐步由以往的单纯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6]。在这种观念下,医护人员更多的是以心理学角度来观察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的心理情绪以及护理质量。由于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前后经历急救车以及心电监护仪等设备,使得其情绪难免会紧张起来,并增加其对于自身疾病的担忧,进而引发焦虑、恐惧等心理。为此则需以良好的心理护理来帮助患者解决因外界环境改变而导致的心理情绪问题,一方面是为了能够得到患者的护理配合,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确保治疗效果不会因患者情绪不佳而受到影响。而临床护理路径则能够显著减少患者在住院期间所需的护理流程,提高其治疗与护理的效率。此种护理能够使患者对住院期间的治疗与护理流程有所了解,从而增强患者对于治疗与护理的配合度,提高护理效果。由此可知,在并发症发生率、负面情绪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上,床路径组、心理护理组以及联合护理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通过为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临床路径+心理护理的护理服务,可显著改善其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促进其心脏功能的恢复,因而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1] 姚小玲.临床路径结合心理干预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24):145-146.

[2] 吴小平,谭建辉.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49-50.

[3] 赵志芳.心理干预和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9):111-112.

[4] 王秦豫,田淑芬,邵利萍.心理护理临床路径对改善惊恐障碍患者症状的护理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3,31(6):76-78.

[5] 李华丽,陈静薇,陈日宇.心理护理临床路径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4):31-34.

[6] 陆秀芳.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3):29-30.

猜你喜欢
负面心肌梗死住院
妈妈住院了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能源(2018年8期)2018-09-21 07:57:22
远离负面情绪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6年1期)2017-01-15 13:43:13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44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