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华
(辽宁省营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营口 115004)
目前,国际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卡介苗纳入免疫规划程序中,该疫苗属于预防儿童发生结核病的一种活菌[1]。卡介苗主要的接种对象包括了婴幼儿和出生1个内的新生儿。通常情况下,婴幼儿接种卡介苗之后会生产足够多的抗体,可对各类型的小儿结核病进行有效预防,包括了粟粒性的结核病、结核性的脑膜炎等严重疾病。但很多儿童接种之后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比如注射疫苗处局部发生化脓、红肿以及浸润等。为了探讨应对接种卡介苗所致不良反应的策略,本次研究选择了接种卡介苗所致不良反应的50例患儿展开研究,并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此次研究抽选的50例对象均属于接种卡介苗所致不良反应的患儿,其中男性患儿38例,女性患儿12例;患儿的年龄是4 d~37个月,平均年龄是(16.8±10.5)个月;所有患儿均接受有效的对症治疗与护理,不良反应均完全消失,且均康复出院。
1.2 处理不良反应的方法
1.2.1 局部不良反应的处理对策:在50例患儿中,局部不良反应30例,患儿患处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同时衣物不可过紧,如果患处流出脓液则应用无菌纱布或者医用棉签擦拭,禁止挤压。3个月左右这类不良反应会逐步好转,患处自行结痂,在此期间不可抠除其痂皮。如果患儿出现脓疡则需及时切开并用利福平纱条引流;若脓疡破溃则直接涂抹利福平粉剂。若患儿接种处有硬块出现,可每天局部热敷4次,15min/次。若患儿接种部位与淋巴结邻近,且出现肿大现象,可口服异烟肼或者异烟肼与利复平治疗,并在患处涂抹粉末状的异烟肼,刚开始时换药1次/天,之后根据患儿反应增加换药次数。
1.2.2 全身不良反应处理对策:50例患儿有10例出现发热等全身性的不良反应。若患儿低烧则多喝白开水、多休息;高烧可酌情口服退烧剂多喝水。
1.2.3 异常反应处理对策:50例患儿中有10例出现异常反应,如腹泻、惊厥、过敏性休克以及烦躁不安等,首先,腹泻患儿需多喝白开水、休息和勤换尿片,大约3 d腹泻可消失。其次,晕针患儿应平躺、放低头部,同时服用热糖水和做好保暖;另轻压其人中穴。再次,过敏性休克患儿应平躺、放低头部、保暖,选择0.5~1 mL的肾上腺素按照1∶1000皮下注射,5~10 mg的地塞米松加入5%~25%的葡萄糖中静注。如果患儿伴有严重呼吸衰竭则采取250 mg的尼可刹米肌内注射,并配合吸氧疗法。最后,对于过敏性皮患儿只需及时口服抗过敏药物治疗即可[2]。
1.3 效果判定标准:患儿不良反应处理效果可参照标准评估,患儿不良反应全部消失为显效;不良反应基本消失或者仅存较轻的不良反应为好转;不良反应无改善或者加重为无效。
本次研究的50例接种卡介苗所致不良反应患儿接受不同的处理对策之后,患儿的不良反应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坚持实施不良反应处理对策后,50例患儿均完全康复出院。
通常情况下,小儿接种疫苗应选择在其机体健康的时候,而生病时则不应接种。儿童疫苗接种后30 min,家长应当对患儿的反应进行仔细观察,确定其无任何不适反应之后才能离开医院[3]。为了避免儿童发生感染,一般在其疫苗接种当天不可洗澡。接种疫苗之后小儿家长应当多喂其喝白开水,保障其休息,同时注意保暖、保持小儿衣物干净整洁,禁止小儿手抓接种注射处,还应做到勤换尿片等。儿童接受疫苗接种后的2~3周内注射部分极有可能出现局部溃疡、脓疱等症状,但是3周之后可结痂。这段时间家长不可随意为患儿切开排脓,避免影响伤口愈合。
WHO研究人员已经通过临床实验证实,儿童接种卡介苗在预防播散性的结核病与结核性的脑膜炎方面的有效率高达86%左右。但是,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相对较高,为了进一步预防接种卡介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在卡介苗接种前与接种后均应对儿童加强护理,对于已经出现不良反应的儿童,其家长应当与医务人员积极配合,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对策给予治疗、护理,尽可能减缓患儿的痛苦,保障其身心健康[4]。本次研究的50例不良反应患儿,接收治疗与护理后不良反应完全消失且均康复出院。
综上所述,虽然接种卡介苗会对小儿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但是其对于各类结核病的预防效果较好,所以在实施接种工作中也要及时做好处理不良反应的准备。
[1] 熊玉兰.幼儿接种卡介苗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2):20.
[2] 陈汉文.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常见反应的处理和预防措施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3):61-62.
[3] 颜家平.卡介苗接种和接种后反应及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23):249-250.
[4] 周立山,陈银苗.接种卡介苗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6,31(4):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