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脾胃与情志病的关系

2018-01-20 10:06李俊莹马利节侯静月党中勤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46河南省中医院河南郑州45000
中医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运化情志脏腑

李俊莹,马利节,侯静月,党中勤(.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

情志病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中医学认为:人的形和神是相应的,情志受伤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研究[1]表明:人的各种身心疾病中胃肠消化疾病占据首位,人们在抑郁、焦虑、狂躁的同时还伴随一系列的消化症状。笔者从脾胃入手,探讨其与情志之间的关系。

1 脾胃与情志的生理关系

1.1 脾主运化

《灵枢·平人绝谷》云:“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指出了情志活动的产生以五脏化生的气血精液为基础。脾主运化,胃主受纳。饮食入胃,脾胃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并将其转化的水谷精微运输至各个脏腑,脏腑才得以濡养,从而滋养各自所主的情志,使情志活动得以正常运行[2]。脾胃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素问·六微旨大论篇》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指出神机与气的正常与否全得于脾胃气机升降是否正常[3]。

1.2 脾在志为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脾……在志为思。”《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脾主意与思,意者,记所往事,思则兼心之所为也。”[4]均指出思为脾的思维活动,包括两个方面:①思维意识活动;②七情。

1.3 脾藏营舍意

《灵枢·本神》曰:“脾藏营,营舍意。”高度概括了脾主情志。“脾藏营”主要指脾主运化,产生气血,脾藏血。“意”主要指记忆、思维,属于五神。只有脾胃运化功能正常,气血生成足够,能够濡养五脏,使神有所养,情志方可调畅。

1.4 脾主升清,通利九窍

《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中焦脾胃纳运功能正常,脾升胃降。脾的升清功能正常,清阳得升,脑髓得养,九窍通利,则反应灵敏,思维敏捷,精神、情志活动正常[5]。

1.5 脾与长夏相应

五脏应四时,脾与长夏相应[6]。《灵枢·岁露论》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自然界的变化密不可分。长夏为夏至秋的过渡,是多湿之候,湿性极易阻滞气机,中焦转枢失衡,气机不畅,导致情志不遂,发为情志病。

2 脾胃与情志的病理关系

2.1 脾胃病常伴情志异常

《脾胃论》云:“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脾胃虚弱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精神不足,两脚萎软”。脾胃虚弱,气血生成乏源,心神失养则精神抑郁;脾土匮乏,导致心神功能失常,心肾不交,阴阳失衡,则不寐、心悸等;脾胃虚弱,运化失权,水湿不化,聚而成痰,痰气内结,则精神抑郁、神情淡漠;痰湿内蕴,久而化火,上扰心神,则出现精神亢奋、暴躁、易怒、弃衣奔走等狂躁症状。陈正等[7]通过对510例脾胃病与情志关系的观察,发现脾胃病往往伴随不同程度的情志改变。

2.2 情志异常可导致脾胃病

《素问·疏五过论篇》曰:“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说明情志的异常导致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李东垣言:“先由喜怒悲忧恐,为五贼所伤,而后胃气不行,劳逸饮食不节继之,元气乃伤。”情志病主要累及肝、脾两脏,脾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情志变化最终导致脾胃功能异常。朱丹溪言:“中焦者,脾胃所属。凡六淫七情、劳逸太过,必使所属脏器功能失调,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终日犯及脾胃,中气必为之先郁。”强调情志病导致气机郁结不畅,最终导致脾胃升降失常。脾胃功能紊乱,脾不升清,水谷布散失常,则出现纳差、脘腹胀满、胃脘部疼痛、反酸等症状。

3 中医治疗方法

3.1 中药辨证治疗

由于情志与脾胃在生理和病理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历代医家均注重从脾胃着手调理情志。《金匮要略》记载了比较著名的甘麦大枣汤,曰:“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本方主要治疗因思虑过度、情志不遂导致的气机阻滞,郁而化火伤及津液,脏腑失其濡养的病证。方中甘草片、大枣、小麦入脾经,以甘缓补脾气,养脾精,从而布散余脏,滋养一身阴阳。临床上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神情淡漠、少气懒言者,治宜健脾和胃、调理气血,方药常用党参、黄芪、当归、白术、山药、焦三仙、大枣等;对于脾气虚弱、痰湿内蕴者,治宜健脾理气、化痰祛湿,方药常用陈皮、枳实、厚朴、苍术、白术、豆蔻等;对于痰火内蕴、性格暴躁者,常加疏肝理气的药物,同时配以清热化痰或收敛潜阳的药物,如柴胡、白芍、川芎、枳壳、青皮、黄连、焦三仙、龙骨、牡蛎等;因积食而夜寐欠安者,在消积导滞的基础上佐以安神药,如山楂、陈皮、枳实、建曲、夜交藤、龙骨、牡蛎等;因脾神两虚而致的情志病者,治以温补先天、强壮后天为主,在党参、白术、山药、人参、大枣等温补脾胃药的基础上加用补骨脂、五味子、枸杞子、淫羊藿、炒杜仲等补肾药;因心脾两虚引起的情志病者,治宜补益心脾,在健脾药的基础上加养心安神的药物,如酸枣仁、柏子仁、合欢花、夜交藤等。

3.2 其他治疗方法

3.2.1 针 灸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灵枢·经脉》云:“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脾胃受纳、运化食物,并把所生成的气血精液、精微通过经络周流全身,从而滋养脏腑百骸。在此过程中,脾经和胃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直接向邻近的经络输送营养物质,发挥“以灌四旁”的功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经脉的循行交接规律,通过“经气”的循行影响经脉所络属的脏腑[8]。因此,通过针刺经络上的穴位,可以调动气血的流注,常用方法是在胃经的足三里穴位上艾灸,每次30 min,同时在胃经募穴中脘穴和脾经上的阴陵泉、地机、三阴交等穴位上艾灸,使脾胃功能健壮起来。艾灸的同时也可配合针刺,通过补泻手法,调理人的整体气血,从而使各脏所养之神得到滋润,使情志舒畅。

3.2.2 穴位贴敷

临床中,有的患者不喜欢艾灸的气味,有的惧怕针刺,对于这些患者可以选择穴位贴敷的方法,主要选择脾、胃两条经络上的穴位,同时配合其他经络之穴,如心经、心包经,根据患者症状选择化痰、健脾、安神的药物制成膏药,贴敷于足三里、中脘、三阴交、内关、神门、神阙等穴位上,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

3.2.3 耳朵贴敷

中医学认为:耳朵上有对应的相关脏腑穴位,通过对耳穴的按摩、点压、针刺,也可以达到调理疾病的目的。临床中,耳贴通常用于对穴位贴敷过敏且又不喜欢针刺的患者,一般用王不留行籽放置粘布上,剪成一个一个的小方块,粘在患者耳朵的穴位上,嘱患者自己每隔一段时间点按刺激穴位,从而刺激相对应的脏腑,调理相对应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小 结

笔者对情志与脾胃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分析,强调把情志疏导与脾胃调理兼顾起来,重视除了汤药之外的针灸、穴位贴敷、耳针等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中医独特的治疗优势,对身心疾病治疗方法的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参考文献

[1]薛红莉.从脾脑相关理论分析脾胃与情志间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4):261-262.

[2]张嘉鑫,郭宇,顾然.根据脾脑相关性从脾胃论治情志病[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5):726-727.

[3]邓月娥,纪立金.中医脾与脑相关的理论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15(2):48-49.

[4]朱佳杰,苏晓兰,郭宇.魏玮教授调理情志治疗脾胃病经验介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6, 24(8): 627.

[5]于晓雯,李国强,李中琳.从脾胃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J].四川中医,2017,35(6):33-34.

[6]黄文彬,郑贤辉,黄苏萍.探析脾胃与情志病[J].福建中医药,2017,48(6):49-50.

[7]陈正,王庆其.510例脾胃病与情志关系调研[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6):439-440,444.

[8]马桂琴.“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在皮肤科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09,28(10):814-815.

猜你喜欢
运化情志脏腑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论筋性脏腑病❋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脏腑疏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