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琦
【摘 要】:自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以来,医疗器械检验机构规范化工作,得到了很大的重视。保障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是医疗器械检验机构的主要工作,同时,它也相当重要,但在实际的医疗器械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因素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本文就影響检验机构检测数据的因素进行分析,试通过发现检测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分析以便于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医疗器械;检验机构;检测数据;准确性;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9--01
随着我国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医疗器械也在更新换代,各种医疗设备的出现,让医疗器械检验机构面临更多的挑战,他们需要不断提高检测水平以达到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同时,社会水平的发展也催促着检测水平的提高,现在,是否拥有良好的检测水准,将直接关系到一个检验机构的未来发展状况。当然,在现实检测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会更多,但只有找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因素,才能真正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使医疗器械检验机构更值得人们信赖。
一 检测数据不准确的主要原因
(一) 检测人员的技术
由于我国医疗标准的提升,医疗企业选取人才的标准也在相应提高,我国医疗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断减少。人员的匮乏、技术人员的缺失已成为很多医疗器械检验机构的普遍难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在职的检测人员技术仍然存在缺陷,技艺不精,不能对检测数据准确把控,一味依靠机械所出的最终结果,难以发现检测过程中存在的疏漏,又不勤加练习,对检测流程不抱有认真的态度,造成技术水平逐渐下降[1]。
(二) 医疗器械的多样性
目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带来了许多先进的医疗器械,这些医疗器械一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但另一方面,这些新型产品的出现,因为我国资源、技术的有限性,难以判断新型医疗检测器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而在老器械的使用方面,不同的检测人员有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多样化的器械设备存在不同的检测标准,导致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质疑[3]。
监管人员的素质
监管人员在对医疗器械检验机构进行检查时,所要检查的项目比较繁多,器械比较复杂,难免一些监管人员会疏于职守,忽视抽查过期的无源医疗器械的存在,检测流程只关注外在形式,忽略核实病床、绷带、听诊器等无源器械的数量和质量。监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无视资源浪费,对技术人员的诚信度和办事自觉性不加以考究,不能尽其所能地纠正检验机构的检测数据,致使许多检验机构的检测人员对自身工作持松懈状态,影响检测结果。
标记不清
存在许多一次性的无源医疗器械,在规格和型号方面只存在细小的差别,而一些技术人员在进行分类时,用模糊的表述方式标记器械,对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结构组成、适用范围等的标记存在一定的质疑,与实际的器械情况存在差异,导致其他技术人员混淆相关的器械,难以进行正确的器械存留决策,导致检测结果不正确。
二 医疗器械检验机构的应对措施
(一) 设立器械检测标准
认识到检测方法都是经过理论和经验得来的,对检测人员要时刻加以正确的指导,以统一的器械检测标准为基础,确定一致的检验方法,专业人员在进行技术交流时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总结一套适合大多数检测人员学习的检测方案,对普通的检测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
(二) 多层监督机制
除了结构外部监管人员对医疗器械进行飞行检查外,机构内部也要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以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保障检测结果。对于刚刚起步的医疗器械检测机构来说,规模小、人力资源有限,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检测人员,对这些人员进行技术监督的相关培训,避免一些问题及器械故障所带来的危害。
(三) 检测结果校验
对于医疗器械需要要求出售单位给出相关的合格证明,在存放方面要根据器械性能的要求,进行分类管理,对于样品要注重质量验收,多次无菌、无热原地检查样品的真实性,对抽样样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以及相关要求的证明,进行逐一检查,对整件商品进行不同阶段的抽样,并对抽样后的样品进行标记,对于相关检测要进行复核校验,在确保各项检查、验收合格后,再进行复原封箱。真实可靠地保障检测流程不出差错,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分类管理
不同医疗器械需要医疗检验机构对其进行区别管理。对于具有极高风险的医疗器械产品,在投入使用前期必须完成抽样检测,并对相应的器械采取备案操作,检测合格后,在医疗机构检测过程中急需这类器械时才可进行试用;对于高风险的医疗器械,可以事先对风险进行预测,预估风险是否在医疗检验机构的掌控范围内,在进行一系列的使用效益比较后,对于那些不惧风险或风险相对可控的医疗器械,可以在检测结果尚未出来前先进行检测的运用。
严格守法
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就需要在国家完善相应政策的基础上,要求医疗人员严格地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医疗机构中的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统一的管理制度,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对相应的体系规划、职能要求、认可标准所设定的范围都应落实到位。根据法律规定,本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组建若干跨区域检测集团,使各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行实质性的整合交流,不断地完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的规模和实质效用,对空白检验领域适当补充,提高检测项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确保检测人员对检测项目拥有预评价和确认的能力。
创新结构布局
优化机构的布局结构,创新医疗体制机制,简化就医流程,提高服务效能,实现病人无家属、无押金,也可直接进行检测的人性化服务流程,达到系统内和系统间的结果互认,共同维护我国医疗检测器械检测的公正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提高我国医疗机械检测水平,实现科学监管和效能监管。
结束语
医疗检验机构的存在至关重要,就拿前段时间发生的百白破疫苗事件而言,假如检测数据这个环节并没有处理好的话,又将有一批儿童接种无效的疫苗,一些病状不被预防和察觉,不仅使人们放置医疗的钱财付之东流,对本国医疗诊断机构缺乏信任,加大医患矛盾,还会助长不法人员的气焰,继续制假售假,从中谋利,导致这种不良行为进一步恶化,严重的将影响人们的性命。总之,我国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要时刻加强警惕,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及时处理好相应的措施,把最为精确的检测数据传递给广大人民。
参考文献
郎涛.医疗器械检验机构检验检测数据准确性探析[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11):35-36.
朱毅忠,李赟.影响医疗器械检验机构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0):7920.
江春萍.检测数据准确性影响因素在医疗器械检验机构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2):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