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莹《看世界》金句摘录

2018-01-19 11:29傅莹
全国新书目 2018年7期
关键词:傅莹秩序和平

傅莹曾任中国驻外大使、外交部副部长、十二届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

本书集结傅莹过去数年公开发表演讲、文章和国际场合对话实录。是作者公开出版的第二部文集,内容主要是关于如何看世界,旨在回应当时国际上所关心的一些问题。文集分成世界秩序、全球格局与中国角色、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东亚问题、南海局势等九个篇章,其中部分内容系在国内首次公开发表。在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之际,希望此书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国对外政策与国际关系的态势和趋势。

本刊摘录书中部分金句,以飨读者。

在中国,关于秩序的讨论更多是围绕如何改进国际秩序、完善全球治理。

与其辩论哪一种秩序观更优越,不如超越现有概念,提出“全球秩序”这样一个更加宏观的新概念,最大限度地容纳全球治理、大国协作、地区合作、南北对话等等,把我们这个多层面的时代所需要的所有支柱和环节都包括进来,包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和关切,提供一个大家都能舒适地居于其中的秩序屋顶。

(《在共同的屋顶下——中国的全球秩序观》2015年11月1日,傅莹应邀出席国创会“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并在午餐会上发表演讲。演讲全文经修改后于11月2日发表于观察者网。)

美国的“世界秩序”概念是一种美国领导下的单极霸权体系,而且不愿受到以联合国为主体的国际秩序的约束,尤其在安全等问题上经常绕开联合国及其倡导的国际关系准则,自行其是。这个“世界秩序”的内核是由美国领导的军事联盟和共同价值,在观念上是排他性的,视美国及其盟友信奉的自由民主政治制度为优于且必然要取代其他的“山巅之城”,把小圈子的安全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之上。中国并不认同,也不见容于此。

与其说现行国际秩序发生了失序,不如说这个秩序当中最强国的目标出现了错位;与其说经济全球化有了问题,不如说西方推行经济全球化的方式出现了偏差。

中国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体系并非另起炉灶,而是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

中国对全球化有取有舍,尤其对西方强行输出价值观、主张所谓“全球西方化”保持警惕,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保证了内政稳定和政策延续。

习近平主席还多次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实际上也是在提醒我们面对“全球领导者”这样的光环保持头脑清醒和心态冷静,中国再怎么强大也不可能统揽天下事,这个世界上错综复杂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各国商量着办。毋庸置疑,中国对国际秩序有自己的追求,肯定要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事实上已经在这样做了。

全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外延,参与国际治理需要以良好的国内治理作为基础。

长远看,中国应该有兴趣、有能力、有魄力推动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秩序框架,好比搭建一个能为大家遮风挡雨的共同屋顶,最大限度地容纳各方利益诉求和治理观念。

(《全球的变革与中国的角色》本文作为《参考消息》“两会专题:中国走近世界中心纵横谈”特别约稿,发表于《参考消息》2017年3月9日第11版。)

中国并不想在现行国际秩序之外另搞一套,而是希望看到一個共同的“世界屋顶”,这个“世界屋顶”足够宽广,尊重多样性,包容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国家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这种包容性的最佳诠释。

合作安全的观念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其本质是非扩张和求稳定、基于道德和道义的政治理念,现代中国外交讲究守护根本利益,以对话协商、互利合作的方式解决安全难题,主张即便战争不可避免也要有充分的正义性和合法性。

当人类面临的安全挑战突破主权边界、以非传统方式在全球范围扩散时,任何一国无论实力多么强大都难以独自应对。因此,必须打破传统安全观念的藩篱,突破冷战零和思维的束缚,基于共同安全利益,以安全的合作求得合作的安全。

合作安全观念则超越集体安全观念,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敌我友划线,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安全利益的高度,其历史进步性是不言而喻的。

发展是安全的必要条件。很难想象,一个极度贫困落后、内部发展失衡的国家和地区可以实现长治久安,人类历史上不胜枚举的教训告诉我们,发展的失衡正是各种极端思潮冒头的土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鼓励全球和区域合作向发展中国家倾斜,最大限度地解决南北之间和地区内部发展失衡的问题,为世界经济全面可持续增长提供新动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政治包容,世界上的国家林林总总,不同国家和民族在探索形成更好社会制度和文明范式的道路上,都在进行自己的尝试,没有哪一种道路或模式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要义就在于“百舸争流”,允许各国以不同方式和路径迈向文明、民主、繁荣的共同目标。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文于2017年5月16日发表于《人民日报》第8版。)

中国新经济人的成功反映了改革开放在新时期取得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条件是,中国成功保障了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很难想象在一个战乱或者是动荡的环境中,能诞生这么多充满活力的创新成果。因此,和平最符合人民的利益,也最有利于人类的发展。

对于中国人来说,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走好自己的路。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对外政策必然要反映国家最根本的利益,就当前的形势来讲,就是要为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构建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并且确保中国的成长和人民实现富强梦想的进程,不被干扰和中断。

中国要准备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更大贡献,为人类的未来承担更多责任,我们的社会需要培育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人类历史上,新兴大国崛起的过程,也是世界利益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国的成长与世界现存结构体系之间无可避免地会形成某种“张力”。历史的教训是,大国在处理这类矛盾时容易出现冲突。中国要避免这种结局,就必须探索能协调彼此利益的新范式。正像人们能从共享单车中获益,国家也应能从共享和平、 合作共赢中获益。

大国不难使用强制力解决分歧,但如何管理后果却是无法逃避的难题,历史评价一个大国是否成功,不光看它如何施展实力,也要看它如何促进人类的共同进步。

(《和平最符合人民利益、最有利于人类发展》2017年6月24日,傅莹应邀出席第六届世界和平论坛,并发表了题为《和平最符合人民利益、最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晚宴演讲。演讲全文略经修改,发表于世界和平论坛官网。)

猜你喜欢
傅莹秩序和平
秩序
心灵秩序
老师来审题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乱也是一种秩序
站在中间的人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