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耀军
摘要:研发创新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愈发显著。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殊性,必须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本文通过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关系的阐述,结合当前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以风险管理的视角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内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风险管理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内控的构建对策,以期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风险管理;高新技术企业;内控;构建
实体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策略,政府不断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科技创新,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广泛开发应用催生了互联网+型的智能行业快速发展,围绕电子信息化产业的研发、制造、服务型高新技术企业亦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出现并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具有研发投入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特点,但同時存在管理难度大,产品发展不确定性高等风险。这就要求高新技术企业不仅要把工作重心放置在新产品和技术研发上,同时还要加强风险管理,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一、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关系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COSO委员会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认为风险管理框架包括了八大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内部控制,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的总称。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风险包含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对内部风险的控制即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管理涵义囊括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对内部风险管理的抓手。内部控制对防范各种风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通过构建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引导企业风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风险管理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内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高新技术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下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应从风险管理框架的八大要素全面考虑,逐项进行完善。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时,应该对企业整体运营情况以及管理需求深入了解,优化管理方式,强化管理意识,给内部控制工作有序落实提供条件[1]。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的内控建设主要在目标设定、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等三方面存在问题与改进空间。
(一)内部控制认知不到位
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水平,减少不必要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作为对企业各项运营活动进行管理的方式,不只是对财务核算业务进行管理,同时还涉及了其他运营活动。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只注重内部会计控制,为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制定的各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却忽略内部业务过程管理控制,没有把控制范围扩展到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的关键风险节点。部分高新技术企业没有给予内部控制工作充分注重,使得内部控制体系形式化,仅仅参考其他企业内部管理方式,没有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来设定,导致内部控制体系缺少适应性,相关制度不能落实执行。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部分高新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缺少必要的组织保障和技术手段,内部控制工作交由财务部门负责。一方面由于财务部门人员承担的工作量比较大,无法把大部分精力放置在内部控制上;另一方面由于财务人员知识、能力的局限,也不能从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角度出发,落实企业各部门各流程各环节的内部控制工作。仅以财务人员为主体来负责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导致内部控制工作不能落实到实处,未起到全面管理的目的。
(三)信息沟通不全面
信息是企业各类业务事项属性的标识,是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收集各种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信息的价值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传递整合使用才能体现。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出于保密性的需要,各类信息设置了不同的保密等级,尤其是跨部门之间,多数信息以保密为由,不能及时获得,使得企业的信息不能够及时沟通交流反馈,潜在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带来负面影响。
三、风险管理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内控的构建对策
(一)深化内部控制认知
深化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内部控制不仅局限于会计控制层面,还包含更高层次的公司整体风险控制,涉及业务、人事等多方面。一方面要注重会计管理控制,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精准性,给企业资金安全完善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运营管理控制,促进企业运营水平的全面提升。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应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科学设定内部管理目标,明确内部控制发展方向,注重财务风险以及运营风险把控,实现内部科学管理,以此减少各项风险出现[2]。此外,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时,可以参考但不可简单复制其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方式,应根据风险管理要求,建设符合自身企业发展要求的内部控制体系,引导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提升。最后,高新技术企业还要设定合理的内控机制,监控市场行业状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税务政策、利率政策等外部环境及变化情况,分析把握企业外部风险,及时提出对策。
(二)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使内控工作落到实处的保障基础。内控体系建设应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等5原则。全面构建企业的内控管理体系,需要从组织、人员、管理、控制等方面着手,即成立专门的内控管理组织,配备胜任力的人员,建立并落实规章制度,通过奖惩措施进行控制,以使公司内控体系得以落实。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生产和财务管理具有突出重要地位,内控体系在组织人员方面可以安排研发和财务人员共同组成内控建设小组。鉴于高新技术企业多数建设有各类组织管理体系,如ISO质量管理体系,TS质量管理体系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可以让财务管理体系和各类管理体系相结合,组成适合企业特性的内控体系。
(三)强化信息交流与沟通
首先,企业应当建立信息沟通制度,将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其次,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应该全面建设信息交流系统,强化信息交流理念,并将其渗透到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全面注重和监管企业当前的内外环境,给企业管理人员制定决策提供依据,防止发生不必要的风险[4]。再次,高新技术企业需要结合岗位工作情况,做好跨部门沟通体系,实现企业内部信息无缝交流,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采取措施将风险消弭于萌芽之中。
四、结束语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对国家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愈发重要。高新技术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容易重视产品的研发而忽略了内控管理体系的建设,从而使企业暴露于各种风险之中。本文从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出发,结合高新技术企业内控管理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提高建议,希望相关企业加大内部控制管理力度,提升对内部控制的认知,根据企业自身特点,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企业管理,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丹.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高新技术企业内控体系构建[J].财会学习,2018 (18):239+241.
[2]陈方敏.作业成本法在高新技术企业内控中的应用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 (19):12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