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炜月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8版)》将“模型”知识列为课程目标。模型方法实施的研究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学生构建科学思维的必要一环。中学生物学教学将模型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其中构建数学模型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完整地学习和理解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还可以习得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高中生物教学中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和步骤(以细菌种群数量的增长为例)
第一步:模型准备。要构建一个数学模型,首先要了解事件内在的运行规律,明确建模的目的,并搜集必需的各种资料,尽量弄清楚对象的数学特征。例如,在条件适宜时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数学模型的构建中,研究对象是“细菌”,其特征是“进行二分裂,每20min分裂一次”,建模的目的是探究细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函数关系,进一步解释生物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
第二步:模型假设。提出合理的假设是数学模型成立的前提条件,假设不同,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也不相同。此建模中提到的假设是“在资源和空间无限的环境中,细菌种群的增长不会受到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即在“理想”的环境中,此环境一般指的是“资源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没有疾病等”。
第三步:模型建构。根据所作的假设分析对象的因果关系,利用对象的内在规律和适当的数学工具,构造各个量的数量关系。由细菌的二分裂特征,1个细菌分裂一次得到2个细菌,2个细菌第二次分裂得到4个细菌……通过归纳法,得出细菌增殖的特点满足指数函数的形式进行增长,因此用数学形式表达为Nn=2n,其中Ⅳ代表细菌数量,n代表分裂次数。
第四步: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在理想状态下细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是比较简单的,而生物学中大量现象与规律是极为复杂的,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和例外的现象,需要通過大量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模型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描述一个系统或性质,具体形式有图形、数据表、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根据数学模型的选定目的,做出简化和假设,可以解释特定对象的现象,预测特定对象的未来状态,是对现实对象的信息加以分析处理的结果。
2应用实例
2.1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基因频率难题
[例1]A为抗病基因,a为不抗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杂合子Aa连续自交,Fn中AA:Aa:aa比例是多少?
(2)杂合子Aa连续自交,在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情况下,Pn中AA:Aa比例是多少?
f3)杂合子Aa连续自交,在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情况下,第N次自交中会出现在Fn中AA:Aa:aa比例是多少(即第N代没有淘汰aa)?
2.1.1根据题(1)构建数学模型
为了解决题(1),可以建立亲代Aa自交后各代的占比数学模型(表1)。
根据以上N代自交后代数学模型的规律性变化,可以直接得到题(1)的答案:
AA:Aa:aa=(1-1/2n),2:1/2n:(1-1/2n)/2,2=(2n-1):2:(2n-1)
2.1.2根据题(2)构建数学模型
题(2)的常规思路数学模型如图1所示。
相对来说,题(2)的常规数学模型是一个繁琐的构建过程,但如果把题(1)的数学模型稍加变通,会更简便地解决题(2):假设逐代淘汰的aa另外集中于实验室,以备科学实验,这样每代都不会影响AA:Aa的比例,因此可直接根据题(1)的数学模型得到答案,即AA:Aa=(1-1/2n)/2:1/2n=(2n-1):2。
2.1.3根据题(3)构建数学模型
Aa自交后的每一代都会出现这样的数学模型,即AA:Aa:aa=1:2:1。最后一代也是如此,从而Fn中AA的总数仍为(2n-1)。因此第N次自交后,Fn中AA:Aa:aa=(2n-1):2:1。
在解析题(2)、(3)时应用题(1)的数学模型,并做了一定的修正,比重建两个新的数学模型更加便捷。学生在理解遗传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建模解决难题的乐趣,有利于训练严谨理性的思维,有利于在今后的学习中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难题。
2.2构建数学模型解决杂交实验难题
[例2]家蚕结黄茧和白茧由一对等位基金Y.y控制,并受另一对等位基因I、i影响。当某基因I存在时,基因Y的作用不能显示出来。现有下列两组杂交实验(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Y与基因I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
(2)若实验一的F2中结黄茧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用分数表示)____。
(3)现有一类型家蚕与实验一的F。基因型相同,将该类型家蚕与实验一的F2中结白茧杂合子杂交,理论上后代结白茧家蚕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用分数表示)____。
(4)请分析实验二杂交实验图解,写出两亲本个体可能的基因型组合:____。
2.2.1根据题(1)构建数学模型
分析实验一可得:F1白茧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白茧:黄茧为13:3,则应该为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形。根据F:性状分离比可以推出各代的基因型(图2)。
因此题(1)中基因Y与基因I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2.2.2根据题(2)构建数学模型
根据题(2),把黄茧(YYii、Yyii)的蚕蛾作为一个新种群2,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单独讨论Yy这对等位基因:Y的基因频率P为2/3,y的基因频率q为1/3,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子代基因型频率为:YY=p2=4/9;Yy=2pq=419;yy=q2=1/9,且所有子代都是iiii。所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YYii=4/9(黄茧纯合);Yyii=4/9(黄茧杂合);yyii=1/9(白茧纯合)。故实验一F2结黄茧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5/9。
2.2.3根据题(3)构建数学模型
根据题(3)把白茧杂合子(设为亲本1)作为一个新种群3,与F1相同基因型YyIi(设为亲本2)杂交,建立如下数学模型:
亲本1中各白茧杂合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2YyII;2yyTi;4YyIi;2YYIi,则新种群3中Y:y=1:1;I:i=3:2。当亲本1与亲本2杂交时,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用配子概率计算,则后代基因型频率为:YY:2Yy:vv(1:2:1);II:Ii:ii(3:5:2)。因此后代黄茧与白茧的比例为6:34,其中白茧纯合组合为:3YYII;yyII;2yyii,因此白茧纯合/白茧=(3+3+2)/34=4/17。
所以,F2中结白茧杂合子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杂交,理论上后代结白茧家蚕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4/17。
分析实验二杂交实验图解,两亲本个体可能的基因型组合:IiYy×iiyy或IiYY×IiYy或IiYY×IiYY。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容易漏掉的测交类型IiYy×iiyy。
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有利于学生透过现象,排除非本质因素的干扰,舍弃次要因素和无关因素,突出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使生命现象或过程得到简化、纯化和理性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