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拨心之弦,奏响欢乐歌

2018-01-19 09:32林丽先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50期
关键词:兴趣音乐情感

【摘要】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利用人们的听觉感官传递内心的最深切的感受;音乐是一门视觉的艺术,它通过声音为人们勾画出一幅幅美丽的景象,引人遐思,令人向往,勾起人们的表现欲望。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音乐环境中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用音乐中的美去拨动孩子的心弦,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参与音乐实践,并在音乐中获得快乐的体验。

【关键词】音乐 兴趣 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0-0194-02

一、利用学生的年龄特征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的特点,所以,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为他们所喜欢。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从学生自身入手,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把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自然融入音乐教学之中,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的过程中更加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学习。

1.以生为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

音乐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大众,它的美好在于拨动人们的心弦,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从这一方面来说,少儿音乐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写照,是孩子心声的转化,是孩子那充满稚气,充满童真的心灵的再现。所以音乐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课件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真实重现,唤起学生的回忆,产生感同身受的共鸣,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于是,我以生活点滴汇入音乐课堂,让学生在音乐之波中成就欢乐海洋。如小学一年级上册的《是谁在唱歌》,歌曲第一段以擬声“沙沙 沙沙 沙沙 沙”为开头,进而学生以疑问的形式唱出“什么在唱歌”,而作为孩子们的大朋友老师及时给予解答“小雨在唱歌”。第二段歌词以“呱呱 呱呱 呱呱 呱”为开头,同样是问答,此时师生之间的氛围已经非常轻松——朗朗上口的歌词,熟悉的生活环境,再配以多种直观动物的插图,歌词的编创对学生来说就是张口就来的事了。在师生的互动中,轻松完成教学任务,下课铃响了好长一段时间,他们还围着老师不肯散去。

又如二年级的《金铃铛》,歌曲以秋天的丰收景象为背景,利用课件与欢乐的3/4拍子的音乐,形象地把一个飘香的果园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在直观的现代生活中,孩子们的兴趣随着课件中的果园自然地进入音乐。果农的采摘和欢笑让孩子们深刻体验了音乐的情绪,他们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欣赏秋天美景,体验丰收的喜悦,歌唱时情感的投入就自然得多了。

2.以生为本,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开始

小学生喜欢游戏,游戏增添学习乐趣。音乐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游戏平台,孩子的天性在音乐游戏教学中不受约束自由展示,在音乐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的天地,找到一个真正的自己。在游戏教学中,老师把原本看起来颇为严肃的学习,一下子变成了孩子们熟悉的游戏,从而打开了他们封闭的心扉,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的学习起来。如在学习二年级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时,我先让学生根据出示的动物,模仿动物的动作,孩子们在看到小兔时,做出了跳的动作,看到小鸟时做出飞的动作,看到小鸡就做出了小鸡的样子作小跑状……在多种动物的出示和模仿中,学生认识了事物,感受到快乐,体验了成就感,同时又使得爱玩好动的天性得以释放。在趣味横生的模仿游戏中任由自己全方位呈现,努力着,学习着并快乐着,为下面的歌词编创做了铺垫。

3.以生为本,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音乐相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抽象的语言,要让这种抽象的语言为学生所理解与接受,就要在学生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情境创设。如在学习三年级歌曲《我是三年级的小男生》时,我先与学生谈话,说说平时本班男生的喜好,重温了男生的活动情境与学习的习惯,学生的脑海中不由地浮现当时的情景——作业马虎,一听到下课铃声响,便迫不及待的冲出教室打球、踢球,剧烈的运动是少不的 。此时在播放课间孩子们的活动场景,便把孩子兴趣推到了高潮,为下面的说唱做了前期的渲染,歌唱起来情绪激动,老师只需稍稍互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就水到渠成。

二、利用教材的有利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

人是情感动物,情感是人区别与其他动物的标志。音乐作品便是情感的载体之一,在音乐这个载体中,“情感”是内涵,是精华,起主要作用。而情感对于一个人来说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对人的的智力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里的学习并不意味着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到另一个头脑里去,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心灵接触。然心灵接触必定要情感的交流。音乐是人的心声,是心灵的语言,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在音乐这个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的载体中,包含人们各种精神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年龄特征,是人们情感生活的缩影。

小学音乐多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旋律活泼,调式明亮,内容积极健康,这对调动学生的情感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由于背景的相似,情感的相通,调动情感就无需花过多的唇舌,只要稍稍点拨,学生就能心领神会,当然情感的领会还应当在音乐中释放,那就是用情感的语言——歌声和情感的动作——舞蹈来体现。如在教四年级《踩雨》时,歌曲的背景是学生所熟悉的雨天,于是我先播放夏季了的各种雨声,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强弱,再谈我们会在雨天里做些什么?这时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打开话匣,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看着他们那闪光的小眼神和一脸的兴奋的表情就知道他们正沉浸在自己的快乐回忆中。此时,我只用一句话带过:下面我们就来与歌曲中的孩子们一起感受踩雨的快乐吧!于是学生在一片活泼轻快的歌声中回顾雨中情境,拾起雨中的点滴,情感自然而然的融入其中,那跳跃欢乐的音符如同晶莹剔透的雨点一般落在孩子的心田,激起阵阵涟漪。随着旋律的层层推进,学生心中涌动着欢乐的潮水,在学唱中酝酿,踩雨的画面不由自主的浮现在脑海中,神情自然飞扬,律动、自编的动作随乐而起,顿时欢乐之浪花在孩子心中翻起。

三、利用音乐本身的优势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的平台

小学生爱表现,喜欢被关注,被肯定,音乐恰好能来满足孩子的这一愿望。在学习音乐中,孩子们可以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利用自己的声音、表情、动作释放在音乐之中,在音乐为他们搭建的平台中展示自己,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独特色彩。如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是谁在唱歌》时,他们可以创编歌词,把耳朵听到的声音唱出来,把自己印象中的动作展示出来,学生对同一种声音可以有不同的动作表现形式,而不同的动作正是孩子个性差异的体现。比如对鸭子,有的同学可能做出双手下垂,手掌心朝下撑开,手脚呈八字作摇摆状,有的同学把双手合拢在嘴巴前,弯着腰,还有的同学却把一只手掌心朝下顶在额头,另一只手放于身后。诸如此类,都是学生个性的展现。

二年级学生在表现歌曲《唱起来跳起来》时,利用表情动作带动声音来表达此刻的欢乐。同学们随着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唱着跳着,动作虽不尽规范,但可贵的是他们能够展示自己,敢于展示了自己,并在老师的带领下融入音乐中,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显最本真的个性。

总之,用何种方式表现音乐,是学生个性使然,也是音乐的不定性给予学生的一份厚礼,学生在音乐搭起的平台上可以尽情地展示,张扬自己最本真的自我。

作者简介:

林丽先(1977-),女,福建莆田人,莆田秀屿东峤铁炉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兴趣音乐情感
情感
台上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音乐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