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新变化

2018-01-19 09:32李晓华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50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新课程情感

李晓华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过分注重语言的机械训练,一切都为了考试转,考试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将学生看作了一个装东西的容器,将学生物化了。诚然,听、说、读、写,字、词、句、篇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但仅是关注了如何写句,如何构段,如何布局谋篇这些形式与技巧,而忽视了情感的熏陶,忽视了孩子视野的开拓,忽视了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不符合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学科性质。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它不但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前人积累下来的已有经验知识的过程,还应该是老师与学生焕发生命光彩,作为生命延续的一个过程。走出语文看语文,在语文课堂上,除了掌握和培养扎实的语文知识、能力外,还应有对文学作品所带来的情感的体验,师生、生生间思想的沟通和交流,涉猎语文之外的知识以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正是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学生与文学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老师、同学合作交流,感受人类特有的情感世界,领悟做人的道理,修养心智,从一个物质的自然人成长为一个拥有丰满的人文情感的、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正因为如此,语文课堂,在关注学生语文听说读写等基本功的同时,也应该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情感智慧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开拓学生观察视野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够让学生体验社会角色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历练交往本领的课堂。

一、让语文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智慧

语言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感动人的艺术。所谓“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被选进教材的文章都包含着浓郁的感情色彩。新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打动学生的心。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课文之中,与作者,与许多饱满的人物形象沟通、交流,接受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们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们的小脑袋,就如同璞玉,需要教师去开发,去雕琢。把理性的教化与情感的体验结合起来,让理性的认识回归到情感的认同,这不也是“人文”的体现吗?

二、让语文学习开拓学生的观察视野

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人教版实验教材中,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不同角度选取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材料,如《兰兰过桥》、《地球爷爷的手》、《火车的故事》、《棉花姑娘》等。在教学这部分课文时,教师就会抓住契合点,引导孩子收集信息资料,让学生在生活中,拓宽视野,在语文之外学习语文。 这样,课内外结合,学科之间结合,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生们还得到语言之外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世界。通过上网、看书,培养收集信息的习惯与能力,初步尝试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学好语文,离不开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小学生的观察能力需要教师从点滴开始引导、培养,一旦激发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他們在生活中学到的东西将会比在课堂上学到的更多。

三、语文学习让学生体验角色与身份

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学生从一个自然人到一个社会人的转变过程。在课堂上,如何结合教学促进社会角色的体验,对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与人的发展都很重要。新课程所提倡的合作学习方式,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不同的角色。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不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习合作。一节课下来,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理解能力以及团队精神都得到了培养。

四、让语文课堂成为练习交往本领的场所

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安排上都非常注重情景的互动。在教学上,教师可以灵活利用这些教学情景,训练孩子多种交往能力,让语文课堂活化为孩子们练习交往本领的场所。交往不仅是课堂上的,更多的是实际生活中的。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语文的“工具性”由此得到印证。

新课程、新教材给语文教学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在这里,我们的教学可以穿越传统的课堂时空,把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联系起来,与学生们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语文教学是开放而鲜活的。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新课程情感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情感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台上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