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提高数学课效率

2018-01-19 10:30蔡如妹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小组长西瓜评价

蔡如妹

《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当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走进了数学课堂,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然而在操作时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作秀式”的表演(多现身于公开课上);二是为追求形式而形式(多热衷于表面的喧哗);三是少数“精英式”的抢答,无视多数学生的冷漠。

一、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条件及注意事项

1. 课前热身,创设情境。生活中有许多学习资源。例如在教分数时,教师导入,举个切分西瓜的例子:小珍妈在菜市场买了个26斤的大西瓜想和邻居分享,两家合计有7人,这个西瓜应切几份子?每份是多少斤?学生们纷纷举手,说明对此有兴趣,此时用小组合作学习自然是水到渠成,教师如能深入浅出讲解,一定能取得效果。

2. 革新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势在必行。新课标的理念,颠覆了人们对课堂的传统认识,许多教师走下“神坛”,弯下身段和学生平等学习知识,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点赞,也为课堂评价的方式改革指明了方向。在很多时候,让学生评价学生,或者是用集体评价的方式,能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3. 小组合作学习要用在关键处。在一堂课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不要过滥。尤其是小组讨论,教师要把握好节奏。简易的问题不拿来小组合作讨论,存在争论不休的难题不适合用来讨论。一堂课小组合作讨论的次数不超过3次为佳。但那些有利激发思维的,有启发性问题就该大张旗鼓地讨论。

4. 小组合作学习要淡化小组长的作用。很多时候,小组长是老师的助手。成绩既好人又机灵的小组长,往往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或上讲台频繁“露脸”,真有点“百般恩爱集一身”的味道。而更多的学生则被晾在一边。有时候,学而优的“精英”的超前反应会误导教师以为全班都会了,其实还有不少人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里说淡化小组长的作用,不是否定小组长,而是要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特别是“学困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在学习中发展的机遇。

二、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首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勤学好问,不耻下问。需要学生对世间万物有好奇心。要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就要频繁激发学习兴趣。

其次,明确分工,精心设计问题。在划分小组时,4至6人较为常见。可以好中差搭配,男女生搭配,避免“清一色”。教师作为组织者,建议介入到学生的分组和分工的细节中去。如搜集四则运算资料时,由组长召集,下设书记员,资料保管员及整理抄写员等。为达成预定目标,既要分工又要密切合作,群策群力,拧成一根绳。

开展小组学习讨论时,要防止“冷场”。教师须准备好问题组,精心预留两三个问题,适当的时候亮出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节约时间,引导学生攻关克难。问题的预设要着眼于浓厚学习兴趣,紧扣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而点拨思路,指明方向。

再次,因势诱导,适时追问。在此学习中,学生始终是主体,而教师是主导。在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在关注全局之余,贵在深入小组内与学生一起学习。或者跟同学打成一片,指导学生怎样发表自我见解。或者与学生心连心,用教师典型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怎样发言,启发学生怎样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或者和学生一起讨论,在无疑处质疑,又在学生思维阻塞时适当追问,扩大“战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组长西瓜评价
分餐小组长
大小西瓜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当夏天遇上西瓜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巧切西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