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飞龙
【摘 要】 一副好的嗓子是教师职业生命的基础,由于缺乏相关职前及职后培训及环境污染加剧等多种原因,以咽炎为首的嗓音疾病已成为危害教师健康的第一杀手。探索出简单有效的维护教师嗓音健康的方法十分必要。
【关 键 词】 教师;嗓音;保护;方法
上帝慷慨而又遗憾,他给了每个人一副迷人的嗓子却并非每个人都能发出迷人的嗓音。随着污染加剧导致的环境恶化,尤其是发声用嗓、共鸣腔营造调节等知识与技能的匮乏而导致的错误用嗓等原因,以咽炎为首的嗓音疾病正严重地危害着人们尤其是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健康,中小学教师尤甚。少年强方能国强,教育关乎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未来,教师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因为教育的质量永远不能超过教师的素质。没有一副得力的嗓子,便没有中小学教师的一切。怎样保护嗓子并开发教师的嗓音潜能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发起并申报了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教师嗓音保护与教学发声技巧研究》①随着实验的推进和研究的深入,笔者发现:教师自身不良的发声及生活习惯是导致嗓音疾病的直接原因。确保教师有一副好嗓音并不难,主要有:
1. 低调讲课,摈弃高调和快速。“低调”原则不止适用于为人做事,同样适用于嗓音保护,低调的最大功能就在于“保护”,使事物少受或不受伤害。高、中、低三腔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可遗憾的是,人们后天往往习惯适用中偏高的“本腔”。发高音时,根据声带的振动产生声波的物理学原理,声音越高,声带在单位时间里颤动的次数就越多,当然一节课的时间里声带受到颤动刺激的强度就越大。所以,要保护嗓音,每个教师都必须找到自己最省力的低腔并进行强化训练,努力使其顺畅自然形成习惯。语速太快也会造成对声带的过度刺激,原理与第一个相同,语速快则单位时间里声带振动的次数越多,受到的刺激就越强,越容易引起声带疲劳及疾病。
2. 心情愉悦,克服紧张和焦虑心理。据英国专门为教师提供嗓音保健支持的慈善组织——“嗓音保健网络”的组织者罗兹·康明斯介绍:“主管嗓音的肌肉受压力和情绪的影响。”生活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为什么参加国际大赛时,运动员尤其是初次参加大赛的选手动作往往要变形,就是因为肌肉受到了紧张的情绪与外界压力的影响。歌手唱歌与选手参加大型演讲比赛也往往有类似的情景,集中表现在喉咙紧张,发声失去控制。建议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应该丢掉名利等杂念,一门子心思只想今天的教学,上课前可做3次深呼吸,同时用舌头摩擦上齿龈,能使焦虑等不良情绪得到缓解。
3. 喉部放松,实现有准备发声。放松喉部的功能是在口腔的舌根的下方与声带所在的喉头之间营造形成“咽腔”,只有打开了咽腔,我们的共鸣腔就比单一的口腔变得更大、更浑厚了,实践证明:个体在发声时共鸣腔大,同等刺激下,共鸣声自然越洪亮,正如相同材质大提琴的声音会比小提琴的声音更大、更雄浑一样。同时,咽腔不但扩展了口腔共鸣,还是带动、连接胸腔共鸣的桥梁与纽带,打开了咽腔,方能实现“口腔”“咽腔”“胸腔”三腔整合联动,使我们的嗓音由苍白变得温润而富于磁性。放松了喉部,同时也避免了单纯由口腔发声时对声带造成的挤压,有效保护嗓子。
4. 表情配合,增强教学吸引力。教师一旦得了咽炎等嗓音疾病,就很难在授课中获得快乐,甚至丧失自信,视教学为苦役。实践证明,当一个人的勞动与痛苦为伴时,他们往往不能绘声绘色地描述并陶醉其中,也缺乏丰富的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信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能通过不断提高嗓音的分贝来刺激和震慑学生。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比研究发现,“交流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由此可见,教师授课时,丰富的面部表情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远远大于嗓音。
5. 第一口水——再渴也要悠着点。一节、甚至几节课下来,教师往往口渴难耐,殊不知,发声器官集中的咽喉经过长时间运转劳动,早已“冒烟”充血,尤其是声带,它恰如烧红的“毛铁”,一旦用冷水直接刺激,巨大的冷热差异必然对声带等发声器官产生强烈刺激,使其受伤而品质下降,甚至产生炎症等疾病。所以,下课或长时间讲话之后,即便再口渴,第一口水一定要包在口中,使水的温度与体温逐步接近一致时再吞下去。第二口及其后面的则不必再讲究,因为声带等器官已经接受了一次小的刺激,有了准备。
6. 舌龈摩擦——唾液是嗓子的消炎灵。“唾液”一直被人歧视,尤其是别人的唾液,那更是丧门星,但科学地讲,每个人自己的唾液,确实是自己嗓子的最大保护神、消炎灵。小猫、小狗等野生动物受伤之后,它们是没有医院的,如果是小伤口,它们用自己的舌头舔,不几天,那伤口却奇迹般地好了,究其原因,绝不是舌头能消炎,而是舌头分泌出的唾液消了炎。所以,教师在教学等活动时,如果觉得嗓子有涩燥、冒“火”等感觉时,就应该立即用舌头的前端摩擦上齿龈,通常只要摩擦10次左右,就会满口生津,随即将唾液慢慢吞下去,重复2-3次即可减轻嗓子涩燥、发炎及疼痛的程度。若能够长期养成摩擦上齿龈的习惯,嗓子及声带就将远离咽炎等嗓音疾病。
【参考文献】
[1] 杨丙涛. 教师嗓音保健小窍门[J]. 班主任,2011(8).
[2] 申华. 教师嗓音的保健[J]. 河北教育,2000(11).
[3] 林玉芬. 身体语言在师生情感交流中的运用[J]. 班主任之友,200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