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霞
【摘 要】对于小学低年级农村学生来说,正确、有感情的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他们接受情感教育、提高语文素养的最好方式。
【关键词】培养;低年级;情感朗读能力
朗读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发现,更是小学语文最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尤其对农村低年级语文课堂来讲,由于语言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农村孩子在家庭和社会基本上交流的语言为本地方言,普通话水平不高,加上识字量小,词汇量不够丰富,课堂朗读常常出现多字、少字、唱读、顿读等现象,因此,采用有效的指导方法提高农村低年级学生的情感朗读水平至关重要。
一、激发学生情感朗读的兴趣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要使学生读得投入,读出感情,读中理解,就得让他们对读感兴趣,只有学生想读、乐读,才会用心去读,否则读也是“有口无心”风掠云过,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因而教师的任务是营造一种氛围,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激活学生朗读的欲望,让学生自读自悟,提高水平。
1.让学生认识朗读的重要性,激发朗读欲望
朗读,是拨动情感的琴弦,是打开想象之门的钥匙,是步入语文知识殿堂的桥梁。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写诗也会吟”都说出来朗读的重要性。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朗读的重要意义,学会通过朗读走进文本,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重视朗读,热爱朗读。
2.采取激励机制,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朗读教学中,我时常采用一些激励机制。首先是用激励、诚恳的评价语言唤醒、鼓舞学生,让他们敢读,想读,乐读。农村孩子胆怯,课堂朗读时一紧张,就会结结巴巴,甚至声音哽咽,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引导,用诚恳的语言鼓舞学生,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如果教师能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把爱心、耐心、信心贯穿于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在朗读教学中,正确运用充满激励,充满爱心和智慧的牵引的语言,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朗读的信心和热情,提高朗读教学效率与活力。其次,是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在课堂上,我尽量引导学生从欣赏的角度来评价同伴的朗读,常常给同学们提出如下一些问题:你觉得他的那个词读得最有感染力?你认为他读得哪句话最值得你模仿和学习?你能有什么好的建议给这位同学吗?面对这些问题,同学们也会从学习和欣赏的角度评价同伴的朗读,以善意的提醒,真诚的借鉴,快乐的展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些举措有效促进了全班同学朗读水平的整体提高,也能够让每位同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使同学们的朗读水平更上一层楼。
3.组织各种朗读比赛,分享朗读的魅力
低年级同学,都有着极强的表演和表现欲望,喜欢比赛,而且好胜心极强。我在教学过程中,时常抓住同学们的这一特点,组织一些朗读比赛活动。可以是男女生之间的比赛,也可以是同桌间、小组间,也可以是打擂台或自己挑选比赛对手,还可以是小组内分角色表演朗读,通过比赛,让同学们认识自己的差距,发现自己的优势。我觉得,对于这样的比赛,教师应该提前作出安排,让同学们充分准备。准备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同学们会自发调动身边的有用资源,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对于比赛,应该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给予一定奖励,还可以现场录音,并在校园广播中进行播放,这样就能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享受朗读的乐趣,提高朗读水平。
二、培养学生情感朗读的能力和方法
1.范读是指导学生情感朗读的关键
模仿是学习的开始,而榜样则是无穷的力量。实践证明教师精美生动的范读效果要明显优于听名家的录音。教师每堂语文课上都在和学生亲密接触,对老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愿意模仿,特别是农村低年级学生,他们不光学习老师的语气、语调,就是老师范读课文时的一些细微动作,也会模仿。他们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老师范读到位,学生的模仿自然会产生好的效果,日积月累,教师的朗读能力便会自然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在教《小小竹排画中游》时,我先范读,读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并在范读中辅以合理的表情和动作,读完后,同学们手舞足蹈的模仿我,不一会我让同学们合上书本读,班上大多数同学都能背诵了,而且是那般有情有味,也给我以“如在画中游”的感觉。
教学实践告诉我,语文教师的范读能力是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直接与学生的朗读兴趣息息相关,必须下大力气加以提高。只有教师自己的朗读能力上去了,才能为教学提供更多的使用资源,不仅使教师自己在课堂上游刃有余,也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2.朗读训练是指导学生情感朗读的有效方式
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师,切不可以讲带读,应该把朗读教学始终放在重要位置。实践证明,朗读能发展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的情感,尤其在低年级,朗读训练更显得重要,因为许多语言具有模糊性,往往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情感朗读来破译句子的含义,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在朗读训练时,教师首先要使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农村低年级学生由于语言环境的影响,普通话水平不高,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创造标准普通话的氛围、环境,重视汉语拼音教学的重要性,打好说好普通话的基础,对个别学生发音不准,不正确的,教师要耐心纠正,力求字正腔圆。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朗读的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朗读基调是贯穿全文的情感线,教师要利用好背景音乐,帮助学生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最后还要启发学生去想象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在绘声绘色的分角色朗读中心领神会,丰富情感。例如教学《雨点儿》,教师可以先分开角色,让女生当小雨点,男生当大雨点,教师也加入其中,有感情朗读引号外的内容,并给同学们提出问题:你们觉得作雨点儿好不好?你们作为雨点儿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和语气?这样的训练即让学生准确把握了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同学们体会出课文的价值取向,实乃一箭双雕。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应该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有心人,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任何一个机会中得到锻炼,让每个学生都力求有感情朗读,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越来越充满生机,越来越吸引学生。
3.广泛阅读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途径
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懂得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不能仅限于课本,还应该配以课外阅读。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力虽然有限,但他们的记忆力却非常好。我自己的脑子里还清晰地保存着小时候读过的一些儿歌、故事,我觉得这些积累对我长大后的生活、写作都是十分有益的。通过对学生朗读面的拓展,不仅增长知识,还有利于陶冶情操,培养品德,对学生的成长必然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读是听、说、写的前提,是理解和欣赏的前提。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深深感受到,琅琅的书声可以给朗读者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其飞翔于美轮美奂的知识殿堂。因此,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喜欢朗读,学会朗读,享受朗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