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爱梅
摘要:在我国,食品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但食品安全问题也频频发生,因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责任越来越重大。而在全球化趋势之下,高职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更要站在国际化视野之下,改善自身教学模式,提升自身的实力。因而,高职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应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并保证其真正运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专业国际化的人才。
关键词: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674-9324(2018)02-0257-03
一、前言
步入21世纪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当今世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联系日益密切的共同体。因此,各行各业都要面临国际化的竞争,也都应该在国际化视野之下,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在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领域,国外的许多高等院校起步更早,有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我国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虽然也取得了一系列可观的成果,但是与国外的一些顶尖学校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国以培养专业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该重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发展,应该站在国际化视野的高度,改善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的效率,为我国培养出更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型人才。
二、高职教育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国际化人才的标准和规格的研究
站在国际化视野之下,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有自身专业性标准。一般来说,高职教育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国际化的人才至少应该达到三个标准。
第一,具有较好的语言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国内外的文献进行科学研究。所谓的语言能力,一般来说,是要具备较好的英文水平。英语作为全球范围内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都是以英语作为母语,或者第二外语。因此,我国高职教育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学生也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具备阅读英语文献的能力,拥有同外国友人以英语交流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了解到更多专业知识,认识国内外在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内不同的学术观点,拓宽视野,才能够站在国际化高度,推动中国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发展。
第二,具备国际化意识,拥有国际一流的专业知识结构。只有具备了国际化意识,才能够以国际化人才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在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做出更大的成绩。而对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国际化发展来说,首要的是要具有国际化人才,而国际化人才理应具有国际一流的专业知识结构。只有具备国家一流专业知识结构,才能实时掌握国内外专业领域的最新的发展情况以及发展方向等,引领我国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国际化步伐。
第三,要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就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来说,食品健康与否,营养与否,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因此,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学生理应能够把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真正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而随着食品不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营养理论所带来的实际效果,而不是理论本身。因此,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学生更要注重提升自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人们带来更可靠的可应用的食品营养理论,提升人们生活的营养健康指数。
三、高职教育食品类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构建研究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最为专业的场所,而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是培养出优秀人才的关键要素之一。目前而言,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了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健康等基本素质课,化学分析技术、食品微生物、谱学分析技术和公共营养等专业基础课,营养配餐设计、食品微生检验、食品理化分析技术、焙烤食品生产技术等专业核心课,西餐制作技术、食品感官评定等专业拓展课。当然,这些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是较为系统和完善的。但是,站在国际化视野之下,学生还应该提供国际化语言课程和知识体系,并且,在教学、科研上都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逐步构建高职教育食品类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具体来说,高职教育食品类专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首先,构建合理的外语学习体系。站在国际化视野高度之下,必然有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彼此能力的提升。而就当前的高职教育食品类专业来说,对于外语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具体来说,高职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应该从两方面完善外语学习体系。一方面,高职教育食品类专业应该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的教材,并鼓励双语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高职教育食品类专业应该积极开展学生交流学习的项目。例如,高职院校可以每年和固定的学校开展交换生的活动,促进国内外的学校的学生的交流。当然,高职教育食品类专业也可以积极举办国际化学术讲座,为学生提供拓宽视野的机会。通过这两方面的行动,构建出较为完善的外语学习体系,真正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夯实学生进行国际化研究的基础。
其次,构建专业知识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核心素养。我国高职教育食品类专业必须构建专业知识系统化的课程,可以从国内外两方面的情况来分析。一方面,国外许多院校的食品类专业比我国高职院校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进步许多,因为它们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发展,拥有自身独特的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体系设置。而我国高职教育食品类专业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另一方面,我国教育领域改革过程中,明确提出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教育目标。也就是说,既要提升学生的综合品质、实践能力,也要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因此,站在国家化视野的高度之下,我国的各大高职院校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在设置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注重构建专业知识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避免专业知识单一化教学而导致学生的学习产生“头重脚轻”的状况。endprint
再次,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教育发展几千年以来,几乎一直都是以理论教育为主,而往往忽视了实践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往往使得学生产生“只会学而不会用”的状况。而在当下,实践教育受到国内外各大高校的重视,人才市场也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素养。高职院校则正是为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而产生的,但也不排除高职院校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因此,高职教育的食品类专业应该积极探索如何平衡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争取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只有构建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梯次,才能教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之中,真正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并让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改善人们日常生活的饮食质量。
最后,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国外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起步时间比我国早许多,发展成果也比我国丰硕许多。国外的大多数公民对于和食品营养相关的职业有了较多了解,国外食品类专业的学生就业也更有保障。而我国因为起步较晚,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从2005年起,我国就开始拟发布关于食品营养健康的条例,但至今还未发布。虽然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人们对于营养师这份职业的认知还十分浅显和稀少。而我国的许多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人群则更少关注食品营养相关的职业。因此,学生的课程设置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例如,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应该设置专业就业方面的课程,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就业方向以及就业领域,早日确定自己的就业规划,以确保学生的就业率。
四、高职教育食品类国际化人才培养运行机制与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一)高职教育食品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构建
良好的课程体系设置也只有真正投入运行之后,才能为学校以及学校的师生带来实惠的利益。也就是说,构建的合理的外语学习体系、专业知识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和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都只有投入运行之后才能够实现其内在的价值。因此,高职教育食品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必须投入运行。具体来说,高职教育食品类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投入运行需要两大方面的运行机制。
第一,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外语学习体系以及专业知识系统化课程体系的运行。加大教育投入之后,高职教育食品类专业可以聘请能力达标的外语教师,同时也可通过良好的工薪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为学校工作。由此,就保证了教师方面软件设施的功能效用的正常发挥。与此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硬件设施,并且可以为学生展开中外学习交流合作提供生活津贴补助,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的来说,通过加大教育投入,能够保证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两方面的供应,也就能够确保高职教育食品类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正常运行。
第二,建立专业岗位培训基地。目前我国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群大致可归纳为四大类:营养配餐岗位群;食品质管岗位群;食品检测岗位群;食品加工岗位群。而建立专业岗位培训基地则可以有效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运行。在建立专业岗位培训基地之后,就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体系,以及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体系提供了实践基地。例如,在传授知识期间,高职教育食品类专业的教师完全可以直接带领学生到实践培训基地进行相关课程内容的实践,同时,学校所提供的专业岗位培训基地也为学生体验本专业的各种岗位工作提供了最便利的渠道。因此,通过建立专业岗位培训基地,从根本上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及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运行。
(二)高职教育食品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构建
良好的评价体系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机制之一,反之,如果评价体系存在缺陷,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学生能力的提升。因此,高职教育食品类专业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构建出合理的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
我国的传统的评价体系具有标准单一、过程静态的特点。所谓标准单一,也就是说,在考评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通过一次考试就决定了学生能力的高低。然而,事实证明,一次考试成绩并不能够证明学生能力的高低。一方面,在一次考试成绩中失利,可能只是学生发挥失常,或者考试内容不是学生正好熟悉并掌握的知识内容,并不能代表学生的真正实力。另一方面,通过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只是单方面了解到了学生对某些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还不能了解到学生实践能力如何,综合素质是否达标。因此,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存在较大的缺陷。所谓过程静态,也就是说,在评价体系中没有通过动态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而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因而,这种静态的评价体系也存在较大的缺陷。由此,我国高职教育食品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改善。
首先,转变静态的评价方式,构建动态化的评价体系。静态的评价方式過于死板,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必须转变静态的评价方式。为了构建动态化的评价体系,高职教育食品类专业可以通过两方面的途径来实现。一方面,高职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应该把学生纳入考评的体系之中。例如,传统的考评体系中,教师永远是评价他人者,而学生永远是被评价者。而为了构建动态化的评价体系,就可以试行“师生互评”、“学生互评”的方式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以及学生相互之间都注意观察彼此的表现,在最后评价的时候,则相互打分来进行评价。这样,师生之间以及学生相互之间通过长时期观察评价出的结果会更为直观和真实。另一方面,高职教育食品类专业应该通过多次动态化考察来得出评价结构。例如,高职教育食品类专业可以在开学前、期中和期末分别进行测评,也可以每个月都进行测评,以了解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由此评价出来结果更能体现学生的真实能力。
其次,要转变评价体系单一化趋势,构建多样化评价体系。由于单一化的评价体系存在各种缺陷,并不能够检测出学生的真正实力,因此,学生应该着重构建多样化评价体系。高职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评。例如,可以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实践成果进行考核。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是否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应用的效果怎么样,都可以加入考评的体系之中。另外,可以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考核,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把精力用于学习之中,是否积极同师生交流问题,也可以加入考评的体系之内。此外,可以通过多次考试成绩的平均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考核,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否保持平衡,或者有是否有进步。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把学生的实践成绩,平时表现的成绩,以及综合平均成绩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只有通过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才能够真正检验出学生在理论、实践方面的综合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这个全球化时代,高职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应该站在国际化视野高度之下,改善教育模式。高职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要构建出国际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要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建立专业岗位培训基地,和改善评价体系来保证所设置的国际化课程体系的运行,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专业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乐礼铭,孙俊,徐斌.食品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5,(9):83-86.
[2]倪莉,刘志彬,张雯.国际化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福建轻纺,2014,(2):43-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