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萌++苏先锋
摘要: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师范生专业素养是其核心竞争力。本文以数学师范生专业面临新形式及现状出发,从培养师范生的价值观、师德、建立师范生导师制、实施课程多元化、加强教育实践、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探索师范生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师范生;专业素养;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2-0111-02
一、引言
2013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办法》中指出: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是教师职业准入的前提条件,2018年毕业的师范生亦需要参加国家统一教师资格考试。此举打破了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职业准入界限,对师范生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师范生专业素养是在长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教育活动中实践、总结、反思、内化等一系列环节中逐渐积累形成的,非朝夕可成。而师范生专业素养是师范生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未来我国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在新形势下,本文以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为例,探究如何提升师范生专业素养,提高师范专业的竞争力,以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需求。
二、师范生专业素养现状
首先专业知识方面。通过对分析、代数和几何等课程的学习,师范生具备了较扎实的专业基础,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但教学教法方面依旧是《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课程,内容不够全面,满足不了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需要。数学师范生出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没有有机衔接,导致学生在从事教育实践过程中无法用理论指导实践。
其次数学教学职业技能方面。对数学专业师范生经常出现重理论轻实践,认为在校期间完成理论学习即可,实践能力需要自己走上讲台后去积累。这种观念直接导致了师范生基础理论扎实,但教学能力较弱的现象。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文字书写能力、班级管理等作为师范生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在本科学习阶段都未能通过有效的载体得到锻炼和提升。
此外,大部分师范生的职业理想不成熟。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多是出于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的考虑,而没有去想过自己真正适合或者喜欢从事什么职业,没有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而大学课程中虽有多门理论基础课及教材教法课程,却没有关于职业价值观以及师德师风的相关内容涉及较少。
因此,在师范生统一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背景下,有相当一部分数学专业师范生将达不到获得教学资格的标准,从而无法获得教师资格证,也无从成为一名教师。在这种背景下,数学专业的师范生提高综合竞争力,就需要结合数学专业的特点,对其进行卓有成效的培养,使之成为一名卓越数学教师。
三、对策分析
美国教育学家舒尔曼指出:“教师知识结构包涵七个维度: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有关学生及其特征的知识、有关教育情景的知识、教育价值哲学知识”[1]。因此,数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应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和教育实践技能训练的融合。
1.培养师范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是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它是一个人爱岗敬业的内在动力。因此,对于数学专业师范生要不断加强职业价值观的培养,使其拥有良好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目前,安徽省已将社会责任感教育纳入了高校必修课。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好自身的优质资源,通过名师讲坛、读书交流会、社会实践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社会责任感教育课堂,使学生认识到从事教师工作是社会责任也是历史使命。这不仅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繁荣与昌盛,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建立师范生导师制。数学专业师范生因为其学科特殊性,实现学生到教师的转变不仅需要理论基础,更需要实践提升,将理论联系实际,练就过硬的师范生技能,因此数学师范生四年的大学学习期间应实行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制。校内导师的主要工作是指导督促学生加强数学理论知识学习,内容应包括:数学专业知识、教学理论、教学技能等。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应一起研讨并制定针对数学师范生实践内容的全方位的动态评价体系。该体系应包括:自我评价、学生评价、职业道德评价、课程教学评价、职业技能评价等,这种多方力量的评价,将使师范生从多种渠道获得教育实践的反馈信息,在实践、总结、内化中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3.实施课程设置多元化。以数学专业为例,大学课程中理论课科目内容丰富,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数值分析》、《近世代数》等,但教学教法课程所占比重小且内容不能很好地与中学教学相衔接。因此应开设中学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的课程。这样利于学生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同时对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有明晰系统的认知,及时发现自身问题以便进行针对性训练提升。
4.教学理论融于教育实践。教育实践环节是数学类师范生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教学实践途径,应成为师范生日常学习的一部分。它使师范生在深入教学一线的实践中感知教学理论,了解中小学日常管理工作,提升自身教学管理技能。教育实习目的就是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2]。教育实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使之贯穿于四年大学学习中。第一学年每学期建议应有18课时的实践时间,主要是进行教育见习活动,初步了解中学日常教学活动与管理制度,可以采用实践报告的形式进行考评。第二、三学年建议72学时,主要进行教育见习或教育实习活动,结合在校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常规性的实践,并与校外数学指导老师进行深入学习、讨论、交流,理论联系实际。第四学年建议8—10周,安排教育实践,深入教学一线,对自身已有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再提升,做好相应的评价机制。同时学生还可以自觉地、有意识地利用假期进行教育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得师范生的大学生活中始終与教学一线保持密切联系,将教师职业素养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endprint
5.依托学科竞赛载体。对于数学专业师范类专业学生来说,师范生技能竞赛是学生踊跃参加的赛事之一。师范生技能竞赛给学生提供了实训机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师范生技能竞赛一般有粉笔字、即兴演讲、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模拟上课等环节组成,可以充分展示学生教育教学素养。学校可以开展相应学科师范生技能竞赛,有专业教师和一线教师开设专题讲座,共同指导。技能竞赛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班级中形成了苦练基本功的良好氛围,通过比赛学生可以发现自身不足,从而可以进行有效的提高练习。数学专业师范生参加师范职业技能竞赛除了校内教学名师进行教学指导同时聘请数学教学名师开设讲座进行指导,同时要求数学专业的学生进行现场观摩学习。
6.培养师范生的创新能力。如今,许多教育学家认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师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因此在专业理论和教学技能提高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师范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在思维、人格、智慧三个方面均有发展[3]。这些方面的培养需要有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有目的地进行思维训练、能力培养,只有依赖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的精心培养才可以提升。当我们的教师队伍具备了良好的教学讲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将不断创新,教学效果将得到提升,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日积月累,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将不断加强,最终促进社会科技的进步。
四、结语
在新形式下,增强数学专业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需要高校、中小学和教育部门通力协作,进而培养出更多卓越数学教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4]。师范生的培养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理论学习、教育实践、师德师风和创新能力的紧密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出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L.S.SHULAMN.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87,(1).
[2]吳晗清.“道”“器”融通:师范生培养新范式[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3,(1):63-66.
[3]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至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1):84-91.
[4]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