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网之鱼:晚清小历史

2018-01-19 19:19金满楼
读书文摘 2018年1期
关键词:溥仪

“打掌”

历代皇帝中,道光至为节俭而吝啬。某次其套裤膝盖处不慎弄破,因不忍丢弃,而令内务府缀一圆绸,谓之“打掌”。大臣们见后纷纷效仿,不论破与不破,均在膝间缀一圆绸,竟风行一时。

外面东西真便宜

某次,道光召见军机大臣曹文正时,见其膝间有缀痕,遂问:“你这套裤也打掌?”曹回称:“改做太花钱,所以略做补缀。”道光问:“你打掌花了多少钱?”曹回称:“要银三钱。”道光大吃一惊:“外面东西真便宜!我这里,内务府说要银五两。”受此启发,道光又问:“你家吃的鸡蛋,要多少钱?”曹文正不敢得罪内务府,只得诡称:“臣小时患气病,从不吃鸡蛋。所以,不知道鸡蛋的价钱!”

片儿汤

道光越老就越是小气。有次想吃片儿汤,内务府请拨经费六万两盖一间厨房。道光听后大皱眉头:“前门外有一饭馆能做此汤,每碗不过四十文。去买即可。”数日后,内务府报告称:饭馆已关门。道光叹道:“朕向来不为口腹之欲而滥费国帑,不曾想贵为天子,想吃一碗片儿汤都办不到!”实则,内务府欲借造厨房以中饱私囊,因伎俩未得逞,道光也就吃不到片儿汤了。

数字报错了

咸丰亲政时,和父皇道光一样躬行节俭。某次上书房门枢损坏,内務府请换新门。咸丰未批准,称修理一下仍可使用。门修好后,内务府报账五千两。咸丰听后勃然大怒,下令严加讯问。下边人见咸丰认真了,慌忙说数字报错了,不是五千,而是五十两。这事才算了结。

勤俭也不容易

咸丰有条杭纱套裤,不小心烧了个蚕豆大的窟窿,左右太监都说丢掉算了。咸丰再三惋惜:“物力艰难,弃之可惜,尽量补缀一下。”后来,内务府竟报销数百两银子。咸丰慨然叹道:“做皇帝想勤俭都不容易,何况是奢侈呢?”

夜郎自大

1858年,美国公使列卫廉携带美国国书来到中国。为与清廷平起平坐,美方翻译将美国总统翻译为“朕”。咸丰接阅后,冷笑道:“该国王竟自称为‘朕,实属夜郎自大,不觉可笑!”

违抗父母

同治末年,慈禧欲重修圆明园,以便其退政后颐养天年。不料此举遭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御史游百川上疏请停园工。同治召之大骂:“你也有父母,岂有父母想要的,而故意违抗的?”游称,皇太后想颐养天年可就近增饰西苑。同治听后将御笔掷下,令其当场写奏章。游战栗道:“不敢。”同治喝道:“朕让你写,不必废话!”游不得已,只好当场写好交给同治。

让你来坐

恭亲王奕訢与御前大臣们联名上书反对重修圆明园。同治勃然大怒:“就不停工,你们拿朕如何?”恭亲王依仗着自己是皇叔,壮着胆子说:“折上所说,不仅停工一事,请容臣慢慢宣诵,逐条读讲。”同治拍桌子骂道:“你这么喜欢说,朕这个位置让给你来坐,行了吧?”御前大臣文祥听到这混账话,又急又气,竟当场晕倒。

此何等事

慈禧太后恨光绪不孝而欲废之,主事者荣禄将之告知李鸿章。李鸿章听后起而大声道:“此何等事,讵可行之今日。试问君有几许头颅,敢于尝试此事?若果举行,危险万状。各国使臣,首先抗议。各省疆臣更有仗义声讨者。无端动天下之兵,为害曷可胜言。东朝圣明,更事最久,母子天伦,岂无转圜之望。是在君造膝之际,委曲密陈成败利钝,言尽于此。”荣禄听后急报慈禧太后,废立之事遂寝。

何以立国

庚子年中,慈禧太后决定利用义和团对抗八国联军。一些大臣认为义和团法术都是骗术而加以激烈反对。慈禧太后说:“法术不足恃,岂人心亦不足恃乎?今日中国积弱已极,所仗者人心耳,若并人心而失之,何以立国?”

斩袁

戊戌年后,光绪形同软禁。据说,其每日在纸上画大头长身的各式鬼形,上书“袁世凯”三字,然后撕成碎片;又常画一乌龟,龟背上写“袁世凯”三字,贴在墙上用小竹弓射击,射烂后还要剪碎,“令片片作蝴蝶飞”。还有人说,光绪临死前一言不发,唯用手在空中写“斩袁”两字。

名医伎俩

光绪末年,皇宫诏征四方良医为光绪治病。当时一些名医云集京城。但光绪因沉疴已久,易生暴怒。每次医生入内请脉,光绪都不开口,让医生自行揣测。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者缺一不可。名医们为此极为头疼,束手无策。待书写脉案药方,稍不对症,光绪便拒绝服用,有时摘其未符病情之处,即御笔批出,百端诘责。如批名医陈莲舫方云:“名医伎俩,不过如此,可恨,可恨!”

奕劻之贪

清末时期,庆亲王奕劻在官场中一向以贪劣不法著称,后被人弹劾,称其将私产一百二十万送往东交民巷英商汇丰银行收存。“自简任军机大臣以来,细大不捐,门庭如市,是以其父子起居饮食、车马衣服异常挥霍,尚能储蓄巨款。”弹章既出,清廷派大学士鹿传霖前往查办,但最后仍不了了之。

他人也不可信

慈禧太后精明一世,对奕劻之贪亦非毫无所知。其曾曰:“奕劻藉朝廷势,网取金钱,是诚负我。今我夺奕劻位以畀他人,他人遂足信哉?”

留了个位置

光绪死后,庆亲王奕劻认为只给同治立嗣而不给光绪立嗣的做法不妥,其再三请求行“兼祧”之制 (即溥仪同时为同治及光绪的嗣子),慈禧太后开始不答应 (她只肯为亲生子同治立嗣)。但到立储诏颁布时,文末终究加了“兼承大行皇帝 (即光绪) 之祧”这样一句。隆裕皇后听说后,半是伤心半是感激地大哭道:“老佛爷总算给我留了个位置!”

抢孙子

溥仪被接进皇宫继为皇帝后,载沣母亲刘佳氏得知后非但未有惊喜,反而昏死过去。醒后,刘佳氏竟对慈禧口出不逊:“抢了人家的儿子不算,还要抢人家的孙子!”

不祥之兆

载沣上台后,其与隆裕太后密商处置袁世凯。首席军机、庆亲王奕劻听后立刻伏在地上,一言不发。另一位军机重臣张之洞听说后,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其称:“当今伏莽未靖,人心未安,冲帝登位,正赖老臣协力同心,辅弼幼君,以安人心。安人心即安大行皇帝在天之灵。今摄政王即位,第一道上谕即诛及老臣。臣以为不祥之兆。且与国家攸关,非国家之福,期期以为不可。”endprint

夺权之争

溥仪曾说:“杀袁世凯和保袁世凯的问题,早已不是什么维新与守旧、帝党与后党之争,也不是满汉显贵之争了,而是这一伙亲贵显要和那一伙亲贵显要间的夺权之争。”溥仪的明白话不多,这句算是一语中的。

大事糊涂

载沣以“足疾”为由将袁世凯驱逐回籍后,曹汝霖对此很是不屑:“摄政王此举,真是不知大势,显其低能。不察国家利害,只知为先兄皇帝复仇,何其小也。摄政王对我关心,不能不感他知遇,然以他罢斥项城,起用亲贵,仍觉有大事糊涂,小事不糊涂之感,不足与言国事也。”

如此庸才

曹汝霖受摄政王载沣接见时,呈送条陈十事,以为必有垂询。孰料摄政王将条陈置于案上,只问:“你向庆王报告没有?”曹汝霖答:“已详陈一切。”载沣即说:“很好,下去吧。”曹汝霖事后说:“奏对三十余分钟,只有我说话,摄政王听而不答。我看他既无办事才,又无判断力,望之不似人君。如此庸才,何能当国!”

忍无可忍

奕訢之孙溥伟志大才疏,少不更事。其承袭恭亲王爵后,每次遇上李鸿章总大呼“少荃”(李的号)。某次,李鸿章忍无可忍,便板着脸对溥伟说:“令祖老恭王在日,承他老人家爱护,总称呼我老中堂,小王爷大概不知道!”

不必多事

溥伟在 《让国日记》 中说,赵秉钧曾向袁世凯进言:“醇王庸懦,不足虑。恭王颇有才气,请先除之。”袁听后大笑:“他不过读几本书。何况庆、醇、洵、涛诸人,都不喜他。他未必肯与醇王出死力,且无兵权,何必忙作这无味事。”

江山一座

溥仪继位后,溥伟忿忿不已,日久生疾,只好求医问药。某宗室显贵私下嘲笑说:“这是患的心病,恐非石膏一斤、知母八两不可。”另一人补充道:“哪里,只须皇帝一个、江山一座足矣!”闻者无不捧腹。

忠厚无用

摄政王载沣为人性格软弱。载涛曾这样评价自己的这位兄长:“遇事优柔寡断,人都说他忠厚,实则忠厚即无用之别名。”

全无心肝

载沣某次回家看望患病的老福晋。载涛听说后跑来找老兄,说:“黄鹤楼缺一角色,二哥可为周公瑾乎?”老福晋听后气得捶床大骂:“我病如此,尔尚酣歌恒舞以取乐耶?真全无心肝矣!”

如此翻译

载沣二弟载洵曾访问美国。某次参观结束后,美方接待人员礼节性询问:“贵大使有何意见发表否?”载洵只说二字:“很好。”翻译周自齐见其回答实在不成事体,只好为之翻译道:“贵国海军精良,足资敝国模范,毋任钦佩!”两个字翻译成了一句长话,旁边人听后都不免掩鼻而笑。

亡国之言

津浦铁路督办吕海寰被参劾去职后,载沣提议唐绍仪接任。张之洞以为不可,曰:“唐绍仪不洽舆情,未便继任。”载沣冷笑道:“中堂以乡绅重望,如以为可,谁还能说不可。”张回奏称:“朝廷用人,如不顾舆情,恐怕要激起民变。”载沣说:“有兵在,还怕什么民变。”张愤然:“国家养兵,岂是用来打老百姓的?”君臣不欢而散。张之洞出而咳血,长叹道:“不意闻亡国之言!”次日即病,不再入朝。

我保护你

溥仪从紫禁城搬出时,国民军只预备五辆汽车,并由鹿钟麟亲自护送到前清摄政王载沣居住的醇王府。溥仪下车后,鹿钟麟笑嘻嘻地上前跟他握手,并問:“溥仪先生,你今后是打算做皇帝,还是要当个平民?”溥仪说:“我愿意从今天起就当个平民。”鹿钟麟听后,松开溥仪的手,笑道:“好!那么我就保护你!”

过磕头瘾

冯玉祥将溥仪驱逐出宫后,段祺瑞气得将身边痰盂一脚踢翻,并大骂黄郛摄政内阁“不解事”。随后,段致电黄郛等人:“要知清室逊政,非征服比,优待条件,全球共闻。虽有移驻万寿山之条,缓商未为不可。迫之,于优待不无刺谬,何以昭大信于天下?”之后,段祺瑞坐上执政位置,一度想将溥仪请回皇宫,但为冯玉祥所拒。冯讥讽说:“段先生是想留着皇帝,好让自己去过磕头瘾吧!”

各自表态

溥仪出宫后,正准备北上的孙中山发电称“大快人心”。已躲进书斋多年的章太炎以快邮代电致黄郛、王正廷:“知清酋出宫,夷为平庶,此诸君第一功也!”胡适则致信摄政内阁外长王正廷:“我是不赞成清室保存帝号的,但清室的优待乃是一种国际的信义、条约的关系。条约可以修正,可以废止,但堂堂的民国,欺人之弱,乘人之危,以强暴行之,这真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

遵守协议

冯玉祥将前清逊帝溥仪驱逐出宫后,中外舆论反响不一。《华北先驱报》 称:“既同清帝缔结了庄严的协议,在新议未缔结之前一定要遵守原协议;但冯将军也许不在意中华民族的伦理原则;这不是政治问题,而是道德问题;这不是中国的整体问题,而是这个国家是否有礼貌观念的问题!”

没这本事

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后,有人怪在载涛身上,说皇上大婚、太妃寿辰的喜庆日子,唱什么不好,非让梅兰芳唱 《霸王别姬》!载涛听后气得要命:“我有这么大的道行吗?当初皇上退位,怨我哥哥在登基大典上说:‘快完了,快完了。如今皇上遭驱赶,怪我点唱 《霸王别姬》,难道我们哥俩真有这未卜先知的本领?”

谶语连连

京师前三门,中曰正阳门,东曰崇文门,西曰宣武门。喜言谶语者,谓清太宗天聪十年改为崇德元年,定有天下之号曰“清”。清以崇德始,以宣统终,“崇宣”二字,恰应崇文、宣武两门额。且明以崇祯亡国,清以宣统逊国,亦是一谶。此外,顺治以摄政王兴,宣统以摄政王败,又成一谶。

开科取士

古代科举,八九不如意。洪秀全连考数次秀才而不中,遂撕了圣贤书大骂:“再也不考清朝试,再也不穿清朝服,老子以后要自己开科取士!”—— 于是洪天王另立门户,造反了。后来他还真在天京开科取士,自己当考官!endprint

天京印象

曾为洪秀全宗教引路人的罗孝全拜访天京后发表声明:“我相信他是个疯子,完全无法使一个杂乱不堪的政府正常运转。他同他的那些态度冷漠的王们亦无法组织一个政府,无法与人民同享利益,甚至无法与旧的帝国政府相比……”

铁桶江山

天京被围前,忠王李秀成向洪秀全提出“让城别走”。洪听后勃然大怒:“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乎?”天京被围后,粮食锐减,洪天王只得号召以“甘露”(即野草) 为食。不久,洪秀全撒手西去,据说即因食“甘露”中毒而死。临死前,天王还幽默了一把:“朕即上天堂,向天父、天兄领到天兵,保固天京!”

真神技也

剿杀太平军时,李鸿章见识了洋枪洋炮的厉害,其在写给曾国藩的信中大为赞叹:“洋兵数千枪炮并发,所当辄靡,其落地开花炸弹,真神技也!”

非吾辈所能知

胡林翼率楚军围安庆,一日视师,策马登龙山瞻眄形势,喜曰:“此处俯视安庆,如在釜底,贼 (太平军)虽强,不足平也。”后复驰至江滨,忽见二洋船鼓轮西上,迅如奔马,疾如飘风。胡林翼见后脸色大变,半晌不语,随后勒马回营,中途突然呕血,几至坠马。阎敬铭时在幕府,每与胡林翼论及洋务,胡辄摇手闭目,神色不怡者久之,曰:“此非吾辈所能知也。”

抽心一烂

太平天国剿灭后,曾国藩曾与心腹幕僚赵烈文晚间畅谈。曾说:“京城中来人云,都城气象甚恶,明火执仗之案时出,而市肆乞丐成群。甚至妇女亦裸身无袴,民穷财尽,恐有异变。奈何?”赵说:“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分剖离析。然而主德隶重,风气未开。若无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曾蹙额良久,说:“然则当南迁否?”赵说:“恐遂陆沉,未能效晋、宋也。”曾说:“本朝君德正,或不至于此。”赵说:“君德正矣,然而国势隆盛,食报已不为不厚。国储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这太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曾听后说:“吾日夜望死,忧见宗庙之陨落。”五十四年后,清朝灭亡。赵烈文的估计大体不差。

不排满

曾有人问辜鸿铭:“曾文正公 (曾国藩) 所以不可及处何在?”辜说:“在不排满。当时粤匪既平,兵权在握,天下豪杰之士半属门下;部曲及昆弟辈又皆枭雄,恃功骄恣,朝廷褒赏未能满意,辄出怨言。当日情形,与东汉末季黄巾起事,何大将军领袖群雄,袁绍、董卓辈飞扬跋扈无少异。倘使文正公稍有猜忌,微萌不臣之心,则天下之决裂,必将有甚于三国者。天下既决裂,彼眈眈环而伺我者,安肯袖手旁观,有不续兆五胡乱华之祸也哉?”

穷则变,变则通

洋务运动发起时,李鸿章曾这样批驳顽固守旧派:“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細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术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

轻信夷书

徐继畲编写 《瀛环志略》,介绍各国历史与政治制度。守旧派却攻击他“张外夷之气焰,损中国之威灵”;“轻信夷书,动辄铺张扬厉”。因病免回家的林则徐也联合福州士绅,要求徐继畲采取强硬措施将洋人驱逐出城。咸丰即位后,认为其对洋人的态度过于软弱而将其福建巡抚的职位免去。

颇滋物议

郭嵩焘死后,李鸿章曾上奏请求宣付国史馆为之立传,并请赐谥号,但未获清廷批准。其上谕强调:“郭嵩焘出使外洋,所著书籍,颇滋物议,所请著不准行。”而郭在死前,曾自信地写诗:“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家有此人!”

国之需才

胡林翼说:“国之需才,犹鱼之需水,鸟之需林,人之需气,草木之需土,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才者无求于国家,谋国者当自求之。”

及时行乐

胡林翼为两江总督陶澍女婿,其年少时好冶游。某年胡做客金陵而受不住秦淮画舫的诱惑,常偷跑到烟花之地去鬼混。陶方禁僚属冶游而独不责胡。人问其故,陶曰:“润芝他日为国勤劳,将无暇晷以行乐。今之所为,盖预偿其后之劳也。”尔后,胡果然顿改前态,刻苦厉行,屏绝丝竹。英雄之所为,固迥异乎常人矣。

拼老命

庚子年时,李鸿章由广东北上议和。路过上海时,张元济前去拜访,劝李不必再为朝廷效命。李说:“你们小孩子懂得什么呀!我这条老命还拼得过。”最终,李鸿章在谈判结束后咳血而亡。

空负圣恩

庚子年后,山西巡抚毓贤因血腥排外而被清廷赐死。死前,毓贤自挽一联:“臣死国,妻妾死臣,谁曰不宜?最堪悲老母九旬,娇女七龄,耄稚难全,未免致伤慈孝治;我杀人,朝廷杀我,夫复何憾!所自愧奉君廿载,历官三省,涓埃无补,空嗟有负圣明恩。”

快些走

庚子议和时,端亲王载漪以为自己罪重,在听说只受“发配新疆、永远监禁”的处罚后,其不惟不惊,而反大喜,谓人曰:“这已是皇上恩典了,咱们尚等什么?快些往新疆走,不要动皇上盛怒了!”后又问左右:“咱们阿哥 (即‘乙亥建储中的大阿哥溥儁) 有罪乎?”众曰:“不闻旨。”载漪说:“却不与他相干,谅无妨也。”奉旨当日,载漪即兼程起行,深恐八国联军向清廷施加压力而再加以正法之罪。

坐受剥削

甲午战败后,康有为在 《上清帝第三书》中说:“夫以中国二万里之地,四万万之民,比于日本,过之十倍,而为小夷慢侮,侵削若刲羊缚豚,坐受剥削,耻即甚矣,理亦难解。”

无官一身轻

“戊戌政变”后,张元济被革职永不叙用。诏令下来后,张元济的岳母说:“你闯大祸丢了官,连累女儿不能当诰命夫人,永无出头之日。”张之母则说:“儿啊,有子万事足,无官一身轻。”

防家贼

梁启超曾说:“昔有某西人语某亲王曰:‘贵国之兵太劣,不足与列强驰骋于疆场,盍整顿之?某亲王曰:‘吾国之兵,用以防家贼而已。呜呼!此三字者,盖将数千年民贼之肺肝,和盘托出者也!夫既以国民为家贼,则防之之道,固不得不密。”

安有学

庚子年后,张亨嘉以光禄寺卿充大学堂监督,有人问及中西学优劣,张曰:“中国积弱至此,安有学?即有学,安敢与外人较优劣?假而甲午争朝鲜,一战而胜日;戊戌援胶州,再战而胜德。诸夷跂足东望,谓中国之盛由人才,人才出科举,欧美各邦将有效吾楷折八股而立中华学堂者矣!”愤激之辞,以诙谐出之,闻者莫不倾倒。

一旦升天

清末大学士王文韶为人透亮圆到,遇事不持己见,人以“琉璃球”目之。唯独对废科举一事,王文韶坚持己见并放言:“老夫一日在朝,科举一日不得废”,人多以为异。据说其曾面批张之洞,大意是:别人说要废科举,我没意见,但你是科场出身,当年的探花,你坚持要废除科举,我万不能理解。死前,王文韶留下这样一句话:“大家皆抱怨老太太 (指慈禧)。须防老太太一旦升天,则大事更不可问!”

(选自《漏网之鱼:1840—1949中国小历史》/金满楼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7年9月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溥仪
毕竟一双小儿女 小朝廷时期的溥仪与婉容、文绣
老照片·溥仪的犯皮瞬间
未代皇帝的平民恋
未代皇帝的平民恋
《绍英日记》中的溥仪大婚
溥仪告白
末代皇帝溥仪办户口
毛泽东、周恩来与溥仪
末代皇帝学唱“认罪嚎歌”
溥仪曾是同性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