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的疗效评价

2018-01-19 05:11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8期
关键词:补阳中风组间

张 倩

(山西省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山西 长治 046000)

中风为临床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该病致残率、复发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语言障碍、半身不遂及昏扑等症状[1]。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风发病率呈显著增长趋势,尽管目前治疗该病可取得一定疗效,但仍存在出现各类后遗症问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质量。中医学认为气虚血瘀为中风恢复期病理基础,治疗需以益气活血为基础。为探讨有效治疗方案,本文对选定的108例中风恢复期患者资料予以分析,现作下列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中风恢复期患者资料108例,根据临床医治方案的不同分成实验组(57例)与对照组(51例);前者年龄41~76岁,平均(55.36±10.75)岁,男女比36:21,病程3~30 d,平均(22.68±2.41)d;后者年龄42~78岁,平均(58.42±11.25)岁,男女比34:17,病程3~31 d,平均(24.24±3.07)d;基线资料在2组中比对不存在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西药医治,合理使用抗生素、降糖药、降压药及维持电解质平衡,积极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营养基础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0.1 g,每日1次;根据情况予尼莫地平片,每日30~120 mg,分3次服用。实验组行针刺结合补阳还五汤医治,针刺法:针对选穴集中于足少阳、手足阳明经、督脉4条阳经,且常取穴位包括曲池、足三里、合谷、阳陵泉、外关、三阴交、手三里、太冲、昆仑、悬钟、解溪、百会、风池、极泉、风市、委中、脾关、风府、太溪、血海、伏兔等;以上穴位均辨证施治,轮换配伍,行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后留针时间半小时,1次/d。补阳还五汤药物包括,赤芍、地龙、桃仁、川芎各10 g,红花、当归尾各15 g,黄芪30 g;水煎剂,取汁200 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2组均连续医治1个月后开始评估疗效。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比对2组中医证候疗效,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评定标准:中医证候改善率=(治疗前后积分差/治疗前积分)%100%;积分减少≥95%为治愈;积分减少≥70%且<95%为显效;积分<70%且≥30%为有效;积分减少<30%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治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比对2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予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包括洗澡、进食、穿衣、上厕所等项目,满分100分,患者生活能力与分值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探究数据,皆由SPSS 22.0统计软件解析,计数单位经由[n(%)]表达,且在组间对比经x2表达,计量数据经由(±s)表达,组间、组内之比经由t检验,P<0.05为两组差异之比存在统计意义。

2 结 果

2.1 比对2组中医证候疗效

较之对照组76.47%,实验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96.49%显著更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对2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水平

比对治疗前,治疗后2组Tg、LDL及CHO水平均降低,且对照组降低程度较实验组更小(P<0.05),详见表1。

表1 比对2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水平( ±s,mmol/L)

表1 比对2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水平( ±s,mmol/L)

注:组内比较,aP<0.05;组间比较,bP<0.05。

组别CHO实验组 57 治疗前 1.82±0.71 5.93±1.02 6.38±2.41治疗后 1.03±0.25ab 3.01±0.17ab 3.02±1.47ab对照组 51 治疗前 1.78±0.56 5.76±0.87 6.27±2.38治疗后 1.32±0.31a 3.65±0.54a 4.35±1.52a

2.3 比对2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

较之治疗前,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分值均提高,且实验组提高程度较对照组更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比对2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 ±s,分)

表2 比对2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 ±s,分)

注:组内比较,aP<0.05;组间比较,b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57 44.96±14.27 81.56±15.47ab对照组 51 43.85±13.62 60.34±16.35a

3 讨 论

脑中风的病因病机,其证属本虚标实,本虚指的是肝肾不足,元气受损、气血衰少;标实指气郁、痰浊及血痕而致。中风恢复期为后遗症期与急性期的一个过渡时期,于中风患者临床医治、预后、康复进程均具重要作用。急性期以瘀、风、痰、火为主,而恢复期则因瘀阻日久,气虚,其病机主要为血瘀气虚,治疗该病患者需以活血益气为主要治疗原则,同时兼活血通络补阳治疗。故本文就选取57例中风患者行针刺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且取得显著效果。

本研究实验组采用的补阳还五汤药剂成分主要包含赤芍、地龙、桃仁、川芎、红花、当归尾、黄芪等,其中黄芪为君药,可大补脾胃之元气,具瘀去络通、气旺血行之功效;当归尾为臣药,具化瘀且不伤血之功效;川芎与红花、赤芍、桃仁配合使用,可助归尾发挥活血祛瘀之功效;地龙为佐使药,具通经活络之功效;诸药共用,共奏扶正祛邪、补气活血之功效。此外,现代医学药理研究显示[3],补阳还五汤具抗血栓、抗脑缺血损伤、抗心肌缺血、改善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等作用。针刺能够改善微循环,促进脑部侧支循环代偿功能,显著提高脑缺血性半暗区血供,并促使脑细胞受损程度减轻,进而加快半暗区功能恢复。针刺与补阳还五汤药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前者以刺激方式,通过经络激发与调动人体积极因素,以达到疾病良好转归的目的;后者以物质形式进入患者体内,对其机体的内环境予以干预;针药结合互为补充,针刺可增强药物作用,而药物则可延长针刺的效应。经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较之对照组,实验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更高;较之治疗前,2组治疗后T g、LDL及CHO水平、Barthel指数分值均提高,且实验组提高程度较对照组更大;提示中风恢复期患者行针刺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可有效调节血脂指标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能力。针对本研究2组远期复发情况,由于受样本例数过少等因素制约未加以分析,待临床加大样本进一步调查再作报告。

总结上文,针刺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不仅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调节血脂指标水平,而且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与普及。

[1] 邱志新,窦荣花,郝有志,等.红花化瘀汤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8):802-804.

[2] 王 玮,王秀英.针刺配合甘草附子汤治疗中风偏瘫后肩关节疼痛38例[J].河南中医,2014,34(5):849-850.

[3] 孟 彦.针刺"心俞三神"穴配合枣仁归脾二花汤治疗中风后失眠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2):124-125.

猜你喜欢
补阳中风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