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拉腾
当我回首20余年的新闻生涯时,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从我第一次因为采访而激动落泪,到触摸历史的脉络感受首府的日新月异;从一名普通的记者,到今天成长为成熟的新闻工作者、管理者,虽然有过后悔,有过失落,但是凭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我始终坚守着新闻人的职业形象,始终执着在这条记录历史、探索真知的长路上。
自1993年大学毕业进入呼和浩特日报社(当时的呼和浩特晚报社)以来,勤奋与敬业、踏实与苦干、创新与共享便是我的座右铭。工作以来,我先后在报社的社会新闻部、总编室、经济新闻部、专刊中心等多岗位接受锻炼,在人生最宝贵的时光用新闻与激情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笔墨春秋。
作为一名记者,我觉得在作风素质上不能有半点马虎。我喜欢深入基层去采访,走田间地头、坐百姓炕头,实录第一书记的工作情景,与驻村干部攀谈交心……每次深入基层都会给我带来新感受,让我更加热爱这样一份苦中有乐、乐中含泪的职业。朴实的工作作风也让我从中受益不少,从而写出了一批文风淳朴的“好故事”作品,其中多篇作品获呼和浩特新闻奖、全国地市报好新闻奖、内蒙古新闻奖。参与编辑的多篇稿件和报纸版面因为题材重大、注重包装、标题新颖也屡屡获得奖励。担任环节干部后,我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团结带领部门人员圆满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宣传战役,起到了领导的助手、同事的帮手、记者的领航者作用。
《呼和浩特日报》作为首府党报,其权威性、公信力是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是需要每一位日报人去全力维护和塑造的。媒体的职责就是要不遗余力地为党服务、为人民服务。我和同仁在工作中坚持“三贴近”原则,反映民声、服务民生,通过自己的行动切切实实地帮助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我认为,学习是人生最重要的“传家宝”。特别是处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互联网把全世界连接,新媒体让我们时时可以感受到世界的呼吸。在20余年的新闻从业经历中,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更需要学习,特别是在日报重要岗位任职后,我坚持每天学习,因为只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精深的专业造诣,才能把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业务工作中,增强专业创新能力,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好本职工作。
写有思想有温度的新闻作品,时刻关注新闻背后的新闻。这是我的工作原则,也是采访中心主任、日报支部书记赋予我的职责。每当接到读者需要新闻援助的线索时,我会尽快安排记者核实、采访,再通过多种渠道帮助需要帮助的读者,让日报的形象通过我们的点滴努力折射出温暖的光芒。同时,利用新媒体以及自己在微博上的影响力,线上线下互动,发挥主流媒体在网络上的作用。当下,正是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关键时期,我决心以自治区记协向全区新闻宣传工作者发布的倡议书要求为准:努力做新时代的记录者、走转改的实践者、媒体融合的推动者、良好职业形象的守护者,为做好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