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白玉刚
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在全社会引发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自治区党委收到回信当天,第一时间进行了传达学习,李纪恒书记对学习贯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全区文艺战线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习领会。11月22日,收到回信的第二天,我们就召开了全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学习贯彻的视频会议,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行了传达学习。今天,我们召开乌兰牧骑工作座谈会,就是要面对面和乌兰牧骑的同志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学习体会,一起探讨学习贯彻意见。我们听取了部分同志的意见建议,又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12名同志结合工作实际作了很好的发言。听了大家的学习体会和意见建议,很受启发,说明大家的学习是认真的,理解是深刻的。下面,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我再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言简意赅,字字千钧,蕴含了非常丰富、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虽然讲的是乌兰牧骑工作,实际上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乃至内蒙古工作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虽然指导的是内蒙古文艺工作,实际上是对文艺全局工作作出的部署,分量特别厚重,意义特别重大,必将指引当下,烛照后人,永载史册。
第一,从政治意义上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内蒙古文艺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回信,是历史上党和国家领导人给基层乌兰牧骑的第一封回信。乌兰牧骑诞生于内蒙古大草原,熔铸着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传承着民族文化的深沉“血脉”,自成立以来就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关怀,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乌兰牧骑建立60周年之际,给乌兰牧骑队员们写来回信,高度评价“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重申了“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历史定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乌兰牧骑成长进步的高度重视,对内蒙古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殷切希望,对全区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是让全区2500多万各族草原儿女欢欣鼓舞的一件大事,在全区文化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第二,从理论意义上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这一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通过回顾乌兰牧骑60年来的发展进步,通过对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的“情景再现”,从理论联系实际、本质统摄现象、历史昭示未来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人民需要艺术,艺术需要人民”是乌兰牧骑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深刻回答了文艺“为什么人”“为什么出发”这个根本问题,赋予了乌兰牧骑揭示社会主义文艺性质、方向、规律的“标本价值”。回信所蕴含的文艺思想具有充分的实践依据和深厚的理论渊源,是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指导内蒙古文艺工作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对于我们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内蒙古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第三,从实践意义上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推进乌兰牧骑事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无论是对过去的肯定,还是对未来的期许都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比如,“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指明了乌兰牧骑应保持的工作状态;“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指明了乌兰牧骑服务形式的基本特点;“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指明了乌兰牧骑的主要服务功能;“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这个总要求,深刻回答了乌兰牧骑未来发展的思想指引、传承基因、价值追求、工作方法、服务对象、主要任务、目标要求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完整领会重要指示精神,就找到了做好工作的“金钥匙”。
第四,从精神激励意义上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激发奋进斗志和创造热情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勉励我们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这种肯定,是对大家“对事业的那份热爱”奉献精神的肯定,是对大家“对党和人民的那份深情”忠诚精神的肯定,是对大家“迎风雪、冒寒暑”顽强意志品质的肯定,更是对大家坚守“人民的文艺”根本立场的肯定。这种肯定,饱含了关心爱护的深情,既是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充分诠释,也是对草原儿女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旗帜代表着方向,我们既应该有立旗的喜悦,更应该有护旗的责任;既要看到荣誉,更要看到鞭策,不忘初心,不忘来时路,牢记使命,牢记嘱托,倍加珍惜荣誉、倍加努力工作,奋力开创新时代乌兰牧骑事业新局面。
1957年6月,第一支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草原上诞生,至今已走过60年发展历程,由创建初期的十几名队员,发展到今天75支队伍3000多名队员;由一架马车上的文艺轻骑队,发展为根植内蒙古大草原的基层文艺团体;由内蒙古走向祖国各地、走出国门交流演出,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文化感召力,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60年来,乌兰牧骑始终传承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以“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为己任,用文艺的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歌唱农牧民幸福生活,以实际行动印证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成为党的思想的宣传队、工作队; 60年来,乌兰牧骑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累计行程130万多公里,为农牧民和各族群众演出服务36万多场次,观众总数达2.6亿人次,为丰富农牧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牧区文化繁荣发展,巩固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60年来,乌兰牧骑始终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相继创作演出13000多个节目,其中2000多个节目在盟市和自治区获奖,130多个节目在全国获奖,涌现出歌曲《牧民歌唱共产党》《乳香飘》 《雕花的马鞍》,舞蹈《鄂尔多斯舞》 《顶碗舞》《筷子舞》《安代舞》,曲艺《腾飞的骏马》《鄂尔多斯婚礼》等一大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成为展示我区民族文化独特魅力、扩大内蒙古文艺影响力的文化名片; 60年来,乌兰牧骑始终注重人才培养,涌现出了德德玛、拉苏荣、图力古尔、木兰、金花、道尔吉仁钦、巴德玛、达日玛、那顺等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民族艺术家,同时向国家和自治区文艺团体、文化单位输送了数千名文艺骨干,成为培养民族艺术人才的金色摇篮。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乌兰牧骑无愧于“红色文艺轻骑兵”这一光荣称号,无愧于“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
乌兰牧骑60年的长盛不衰,形成了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动新时代乌兰牧骑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结合新的时代任务要求,有几条宝贵经验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乌兰牧骑是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与少数民族地区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熔铸着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60年来,乌兰牧骑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成长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地听党的话、跟党走,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保持了“红色文艺轻骑兵”的鲜明底色。二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乌兰牧骑自建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服务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60年来,乌兰牧骑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就是因为“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形成“队伍短小精悍、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特点,逐步明确了“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四大职能,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三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60年来,广大的乌兰牧骑队员们坚守艺术理想,以一部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作品热情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传播新思想、讴歌新人物、倡导新风尚、服务农牧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担当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时代使命。四是始终坚持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乌兰牧骑源于民族文化的深沉“血脉”,是革命文艺与民族文艺相贯通的结晶。60年来,乌兰牧骑始终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挚爱着这片草原、深耕着这方沃土,以丰富的民族艺术为底蕴,以博大的草原文化为依托,无论是队员风貌,还是作品呈现,都体现出一种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有的精神气质,成为自治区民族文化建设的先锋劲旅、品牌典范和伟大创举。五是始终坚持推动文艺创新。60年来,乌兰牧骑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自身贴近基层、掌握需求的独特优势,把握时代脉搏,聚焦现实题材,创作、演出了一批又一批现实题材的优秀作品,以民族歌舞为代表的内蒙古文艺精品享誉大江南北,成为“草原文艺”现象的开拓者,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绚丽光彩。六是始终坚持锻造对事业热爱、对党和人民充满深情的优秀文艺人才。60年来,乌兰牧骑始终发挥着文艺人才大熔炉作用,坚持“哪里最困难,哪里最偏僻,就先到哪里为群众送歌献舞”,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锻炼队伍、锤炼品质,一大批名家大师从乌兰牧骑走出大草原,走向全中国,乌兰牧骑成为培养民族艺术人才的金色摇篮。
乌兰牧骑60年的成长进步,凝结着一代代队员的智慧和汗水,凝聚形成了宝贵的乌兰牧骑精神。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和乌兰牧骑都对乌兰牧骑精神作过概括总结。今天,我在这里点个题提出来,希望大家继续深入挖掘,作出科学的提炼总结,特别是要发挥好乌兰牧骑学会的作用,进行深入挖掘提炼升华。乌兰牧骑精神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一是忠诚于党、热爱人民的革命精神。乌兰牧骑自成立之日,就把“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确立为宗旨,60年来保持不变。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以对党和人民的无比热爱和深情,“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赢得并精心呵护了“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光荣称号,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二是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乌兰牧骑最大的特点,就是成立60年来坚持“扎根生活沃土”,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迎风雪、冒严寒,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始终如一践行着植根基层、艰苦奋斗的建队方针,不畏艰难、乐于吃苦,他们对农牧民的情感真挚深厚,他们的吃苦奉献精神感天动地、感人至深。三是崇德尚艺、一专多能的敬业精神。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坚守艺术理想,不但在演出上吹拉弹唱样样都会、一专多能,留下了一大批精品节目,而且在职能上也“一专多能”,既送歌献舞,又开展宣传、辅导、服务工作,生动诠释了“对事业的那份热爱”。四是不忘初心、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乌兰牧骑既始终如一保持了“红色文艺轻骑兵”的本色,又勇于推进文艺创新,在建设、改革、发展各个历史时期,乌兰牧骑都紧跟时代步伐,以符合时代要求的艺术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成为民族艺术的“常青树”,为推动自治区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需要强调的是,乌兰牧骑精神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始终在鼓舞和激励着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艰苦探索、激情创业、无私奉献,今后也必将鼓舞和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忘初心、一往无前、砥砺前行,这是乌兰牧骑长盛不衰的传家宝,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习近平总书记对乌兰牧骑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对乌兰牧骑工作的最高褒奖,更为我们加强乌兰牧骑工作,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各级乌兰牧骑要深入学习、深情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着力加强新时代乌兰牧骑工作,让乌兰牧骑这面旗帜高高飘扬、永不褪色,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第一,永葆“红色文艺轻骑兵”的本色,为广大群众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乌兰牧骑之所以被称为“红色文艺轻骑兵”,本质在于其骨血里传承的 “红色基因”。在新时代,乌兰牧骑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必须大力彰显红色基因的深厚底蕴、时代价值和文化自信。一是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首位,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深情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乌兰牧骑的真挚情感,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发自内心崇敬和爱戴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新时代的人民领袖,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融入血脉、植入灵魂,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二是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贯彻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好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不变,始终“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把革命的音乐舞蹈传遍到全国的土地上”。三是要把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围绕全区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的具体行动和生动实践,创作编排一批反映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风貌的文艺节目,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演出,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内蒙古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激发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热情。
第二,始终坚持“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把更多的欢乐和文明带给广大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乌兰牧骑能够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就是确立了“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的宗旨,扎根基层、深入群众进行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可以说,不扎根基层、不深入群众,就没有“乌兰牧骑”这个品牌。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最具体、最实在、最有效的行动,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把欢乐和文明带给各族干部群众。一是要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只有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对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才能履行好乌兰牧骑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的职责。没有这份深厚感情,就不能心无旁骛地为群众服务。广大乌兰牧骑队员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牢记乌兰牧骑的宗旨,始终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深情去演出、去宣传、去辅导、去服务,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群众,始终与广大群众保持鱼水深情。二是要走到人民中间去。坚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天职,把是否扎根基层、深入群众作为衡量乌兰牧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植根基层、艰苦奋斗的建队方针,一方面,要牢记“人民需要艺术”,深入到农村牧区、城镇社区、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军营警营,深入到边远地区、边境旗县,做到哪里有人民、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乌兰牧骑的旗帜高高飘扬。另一方面,要牢记“艺术需要人民”,在扎根基层、深入群众中,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创作生产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乌兰牧骑扎根基层、深入群众,自治区决定从现在开始,组织全区各级乌兰牧骑开展以“永做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为主题的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活动。全区各级乌兰牧骑要迅速行动,精心策划,制定活动方案,深入到农村牧区、城镇社区、企业学校开展惠民演出活动,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广泛开展演出、宣传、辅导、服务等活动,迅速形成活动热潮。三是要始终坚持“队伍短小精悍、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这是确保乌兰牧骑扎根基层、深入群众的基本要求。各级乌兰牧骑要始终坚持短小精悍、深入基层、艰苦奋斗的建队方针,坚持“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和服务活动,坚决不搞大场面,始终保持乌兰牧骑扎根基层沃土、服务人民群众的鲜亮底色。四是要深化拓展乌兰牧骑职能。要持续开展“演出、宣传、辅导、服务”活动,坚持以深入基层演出为主,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经济信息、科技知识、致富门路、业余文艺辅导、惠民服务等送到千家万户,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基层群众的心中。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把乌兰牧骑四大职能加上“传承、创作”,拓展为六大职能,着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第三,自觉担当“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使命,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党的十九大作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部署。乌兰牧骑作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肩负起“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文化使命。一是要大力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的重大要求。乌兰牧骑60年来的发展,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开展现实题材创作,挖掘、提炼、创排了一大批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贴近现实的优秀文艺作品,成为现实题材创作的典范。要大力弘扬这种优良传统,把创作现实题材作品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拿出“十年磨一剑”的艺术定力,把视角对准新时代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对准“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二是要大力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要坚持扎根民族文化沃土,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原生态民间艺术中传承借鉴,把民族民间艺术同农牧区现实生活相结合,创作推出更多具有鲜明地域特点、浓郁民族特色、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民族文艺精品,带动乌兰牧骑的品牌建设,塑造乌兰牧骑的艺术品格,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叫响内蒙古民族文艺的品牌。三是要大力推动文艺创新,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树立“无日不趋新”的执着追求,切实增强文艺原创力,大力推进题材创新、手段创新、风格创新、流派创新,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辉映,不断培育接地气、扬正气、有朝气的文艺精神,不断提升乌兰牧骑艺术水准,创作更多有正能量、有感染力,各族群众喜闻乐见,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艺术精品。
第四,注重培养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锻造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红色文艺轻骑兵”队伍。乌兰牧骑之所以让各族群众喜欢,成为民族艺术的常青树,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乌兰牧骑队伍短小精悍、队员一专多能。走进新时代,满足群众多样化、高质量的精神文化需求,更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崇德尚艺、一专多能的人才队伍。一是要对事业充满热爱和执着。热爱是事业开始的源泉,执着是成就事业的动力。只有安心热爱,才能把工作做好。习近平总书记评价乌兰牧骑队员们“感受到了你们对事业的那份热爱”,更是对我们的鼓舞和要求。广大乌兰牧骑队员要始终保有一颗对事业无比热爱的真心,凭着对这份崇高事业持之以恒的投入和专注,推动乌兰牧骑的发展。二是要苦练一专多能基本功。一专多能是衡量一名合格乌兰牧骑队员的重要标准。广大乌兰牧骑队员要勇攀艺术高峰,刻苦钻研、勤学苦练,努力成为不仅吹、拉、弹、唱、舞、演样样拿得起、行得通、演得活,而且灯光、音响、化妆、场务样样来得了的多面手,真正练就有“几把刷子”的硬功夫,保持好传承好“轻骑兵”的鲜亮底色。三是要发挥好乌兰牧骑老队员老艺术家的“传帮带”作用。60年的发展进步,使乌兰牧骑积淀了无比丰厚的人才基础,特别是乌兰牧骑老队员、老艺术家们,他们不仅是事业发展的见证者,也是文脉传承的守望者。各级都要重视和关心好乌兰牧骑老队员、老艺术家们,动员和鼓励他们发挥好“传帮带”作用,真正把乌兰牧骑的艺术品质和精神血脉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四是要营造新人新作不断涌现的蓬勃气象。各级文化部门、文联组织和乌兰牧骑都要聚焦出精品、出人才这个目标,善于发现好“苗子”,大力培养新人,重点抓好编导作曲人才、年轻尖子演员和一专多能演员的培养使用,分类分层次建立乌兰牧骑人才库,确保乌兰牧骑梯队建设“不断档”,新人新秀“出得来”,优秀人才“留得下”,让乌兰牧骑始终保持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成为培养民族艺术人才的金色摇篮。
第五,不断加强乌兰牧骑自身建设,把乌兰牧骑这个金字品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而不只是内蒙古的,这就需要全区各级乌兰牧骑都要倍加珍惜、爱护并维护好这面旗帜。一方面,要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要系统总结乌兰牧骑60年来成长进步的经验,深入挖掘乌兰牧骑60年经久不衰的“基因密码”,对乌兰牧骑优良传统和精神作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理论概括,研究拓展乌兰牧骑“演出、宣传、辅导、服务”的新内容和新途径,研究促进新时代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把乌兰牧骑精神发扬光大,为推动新时代乌兰牧骑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另一方面,要着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各级乌兰牧骑要深入学习贯彻立足新时代的特点,按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要求,坚持“分类指导,一团一策”的原则和面向市场、面向群众、创作精品的要求,大力推进内部机制改革,激发乌兰牧骑的创作积极性,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和发展活力。要积极拓宽人才流动渠道,解决乌兰牧骑队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问题,营造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良好环境,使乌兰牧骑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新时代乌兰牧骑繁荣发展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重大使命,也是全区各级各部门共同的责任。各级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乌兰牧骑工作,牢牢把握乌兰牧骑的发展方向,加强统筹管理和分类指导,及时研究解决乌兰牧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健全乌兰牧骑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在政策、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根据新时代要求加强乌兰牧骑理论和政策研究,规范和引导乌兰牧骑持续健康发展,始终保持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强大生命力。
让我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奋发有为,开拓创新,推动乌兰牧骑在新时代有新气象新作为,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期望和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