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 静
(西京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二十一世纪新的国际环境,我国在学生的教育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更加实际的要求。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问题上,单凭“德育”和“体育”这两大教育板块显然不够,“美育”作为“德育”和“体育”的补充在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计划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教学是“美育”的重点内容,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在过去,我国大部分学生都是处于“应试教育”的教学环境之下,对于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等必考课程非常重视,而对于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有着惯性的“轻视”态度。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同过去很不一样,相对于技能型人才,社会更需要“潜能型”人才。因此过去并不被重视的体育、美术、音乐、思想品德等教学内容也逐渐引起学校与家长的普遍重视。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专业课程的重要程度正在被逐渐弱化,学生思想的构建以及对美的鉴赏能力的培养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我国茶道思想近几年来不断地被引进到高校教育体系中,并在促进教学成果实现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对于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于“茶道”的定义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标准。一种说法认为,“茶道”是指跟茶有关的礼仪和生活方式,比如餐桌上的敬茶礼仪、泡茶的程序、品茶的学问等等。在这些礼仪中,“茶”充当的只是“媒介”作用,人们试图通过在这一系列的“茶事”中修炼自己的品性、获得关于人生的感悟以及让自己的身心得到一次彻底的放松。因此,在这种说法下的茶道思想因每个人的感悟不同而没有固定的内容,是每个人的自我修养总结。另一种说法认为,“茶道”是一种跟茶有关的仪式感。早在陆羽撰写《茶经》之前他就发现了泡茶的过程可以帮助人完成自我修行。所以,茶文化起源于我国,在我国茶道是归属于茶文化的一部分。我国的茶道比较随意和自然,强调的是在人的自觉行为中所获得的感悟。茶道连同茶叶自唐朝传到日本后,由于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仪式感的国家,因此茶文化在日本有了非常规范化的一套茶礼仪标准。到如今,日本将“茶道”礼仪正式发展成为一种事业并闻名于全世界。受日本茶礼仪影响下的茶道思想其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和、敬、清、寂”这四个方面,也称之为茶道四规,其本质与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如出一辙。
茶道思想的美学价值最初始于一个“善”字。在陆羽的《茶经》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人以卖茶为生,她每天用扁担挑着两箩筐茶叶到集市上去卖,因其茶叶质量上等且价格实惠,所以每天在太阳下山之前老人箩筐里的茶叶总会被卖完,但是老人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得到一点点改善;众人对此不解,后来发现,原来老人每天都会将卖茶所得的钱捐给路边的乞丐和残疾人士。于是陆羽在故事的最后做了一个总结:“老妇卖茶,所谓何事?曰:为善也。”这个故事让我们了解到茶文化的“善”意,也因为这种“善”意让茶道思想开始具有美学价值。因此,在茶道思想中的“善”也被归纳总结为“善美合一”思想,并认为茶叶在水中发酵的过程也是一种感官与美交织的过程,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和谐关系,对美的感受来说是一种成全。茶道思想的美学价值还在于人格的自我修炼。在茶道思想的美学价值下,人欲做到终身美丽,在其“外在美”与“内在美”的追求上应该具备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且修炼的手段唯有一种,就是化外在的实物为行动中的事物。比如茶可称之为外在之物,而泡茶的过程正是化外在的实物为行动中的事物的过程,因此是茶学思想之美学价值的具体表现。
为了更真实地找到高校对于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态度,本文特选取了全国共14所名牌大学的美术鉴赏课程并对其做出了比较和分析。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些高校平均每周开设的美术鉴赏课程约为6到8小节,其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古典美术作品鉴赏、东西方美术文化、美术中的意识流、世界美术艺术鉴析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校的公共美术鉴赏课程其设置的内容较为全面,然而能够给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的时间却是极为有限。在每周短暂的6-8节的课时里学生要学习的内容涉及到古今中外跟美术鉴赏有关的方方面面,除非“走马观花”式地学习,否则很难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杂而不精成为高校美术鉴赏课程设计的主要问题。
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由以前的选修课程逐渐成为必修课程,这本是体现了高校对于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深,然而公共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果考核制度却并没有因此而做出相应的改变。在美术鉴赏课还只是选修课程的时候,其节课考试基本上采取非常灵活的自由模式。据了解,某校的美术鉴赏课其考试内容常年只有一个题目:请鉴赏自己最喜爱的艺术名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很多学生由于提前知道了考试的题目于是对美术鉴赏课就更加轻视,从而导致该高校的美术鉴赏课出勤率越来越低。虽然学校将美术鉴赏课由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但是如果课程的考核制度仍然不做出相应的调整,其教学效果仍然难以达到预期目的,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的“美育”功能也很难得到发挥。
茶道思想之所以如此受大众的热捧,其重要的因素就在于茶道思想融合了茶文化与茶道的审美趣味,使人能够从茶道思想中既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又能收获到美的感受。我国高校的公共美术鉴赏课教学欲使教学内容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其最重要的环节还在于引导学生去了解和学习这些美术鉴赏知识。而学生愿意去接受一种知识多半是因为这种知识对自身而言特别有用或者有趣。美术鉴赏本身是一门跟艺术相关的比较有趣的课程,然而在应试教学的模式下,美术鉴赏也变成了一种机械式的知识植入,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既没有感受到美术鉴赏的有用性也没有感受到趣味性,由此可推测其教学效果多半不尽人意。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于美术鉴赏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从美学与文化两种角度来进行启发式教学。比如,教师可以从学生心中对“美”的定义来切入教学话题,尊重每一位学生心中“美”的标准,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美术作品。然后教师可以再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带领学生了解每幅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最后在文化与美学中找到交集。在这种美学与文化双角度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是自己从探索中获得的提升,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茶道文化发源于我国,但是让茶道思想为全世界人熟知的却是日本。这其中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日本赋予了茶道文化以一种“仪式感”,从而引起人们对茶道文化的足够重视。“仪式感”也是经常出现在现代人生活中高频词汇。我们常常说,生活需要“仪式感”。正是“仪式感”的存在使得人们能够从每一个节日中获得点滴快乐,从而对生活充满希望。同理,学生对于公共美术鉴赏课不够重视也与美术鉴赏没有足够的“仪式感”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美术鉴赏的氛围,让学生带着“鉴赏家”的心态去品鉴每一幅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