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黔东南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研究

2018-01-19 21:27:54顾永泽尚海龙
福建茶叶 2018年10期
关键词:黔东南全域旅游业

顾永泽,尚海龙

(凯里学院旅游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黔东南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特点,由于地形复杂,雾日较多,有利于茶的种植和生产。同时黔东南地区是一个以苗族和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世居有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81.9%。优秀的民族茶文化多姿多彩,有源于唐代的黎平侗家油茶、岑巩的思州茶、雷山丹寨的苗家姜茶和大碗茶,还有源于宋代的镇远天印贡茶、源于明代的凯里香炉山小叶种茶,更有古典的民族茶艺、茶具、茶俗、茶饮、茶礼、茶歌、茶诗等中国民族茶文化的经典。

在黔东南地区,始终坚持开发旅游业,先进行规划,然后将规划作为指导思想,将开发与保护同步进行,使得此地区的旅游业长期获得发展,然后编制并规划部分区域,在建设开发旅游地时将原则定为对资源科学合理利用,一贯保持先行规划的观点,将开发与保护同步进行,在确保重点的同时统筹一般,将旅游开发建设牢牢抓好。近期,一连串的指导文件相继出台,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存在于经济社会发展中,且将其作为龙头来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极大的促进了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所以,就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而言,开发茶文化旅游将对其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且传统茶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也因开发的茶文化旅游而不断得到发展,不管在社会还是经济效益上均起到了不同的促进作用。

1 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在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体系框架下提出的,其主旨是研究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根据“点-轴-域面”的空间经济学体系,通过对旅游项目、设施和地区的投入,带动周边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具体做法是整合运用某一地区的旅游资源,在构建区域内旅游资源系统时形成全民参与的形式,进而有机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其理念的核心是全新的产品观、全新的产业观、全新的资源观和全新的市场观。全域旅游这一概念在现如今的旅游概念中还比较新兴,它的中心为旅游业,而在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协调作用的新路径来说,就是对目的地的资源要素进行合理的利用,其结果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性终将被打破,且会不断融合各个产业,最后形成全方位的发展区域。全域旅游是一种较为综合的旅游资源框架体系,其特征多种多样,包括了共享性、空间性以及全局性等等,这不仅是旅游价值的最高追求,同样也是区域经济进展的新趋向。所以,新时代发展旅游产业的必由之路为促进全域旅游的发展,统筹发展建设的景区以及单一的景点,最终实现一体化发展,在整个区域分散布置公共服务以及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实现全面性的覆盖公共资源,此外,在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导下,将粗放型旅游的发展方向定为逐步密集精细化发展,将农林牧业在旅游+的模式下逐渐转型,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为建立旅游发展共享机制夯实物质基础,使得旅游业的生态经济获得持续进展。

2 茶文化旅游

茶文化旅游是一种旅游的形式,它建立的基础是茶文化的非物质以及物质形态。在中华优秀的文化中,茶文化是其中关键的组成成分,其在几千载的文化积淀中不断将深厚的精神财富与丰富的物质财富集中起来。而茶文化旅游则是将载体定为详细的物质活动,游人通过一连串的活动来对其中的精神内涵进行品读,其中活动包含了茶艺、茶歌、茶道以及茶画等,内容极为丰富。我国地理学者陈传康认为,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层次、提高层次和专门层次,而茶文化旅游则是专门的层次,其依托清幽的自然风光,将茶事活动开展在独特的人文景观以及原生态的茶区上,如此的专业化旅游服务才更加健康,游客才会更加积极的投身其中。

3 黔东南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3.1 产业规模小,集聚效应差

在黔东南,茶文化旅游拥有较低的开发程度且起步也不早,而在对茶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开发时,茶商对茶文化的深层内涵一般较不关注,仅仅在表面上对生态旅游环境进行打造,未将出发点定为茶文化的物质形态,也未在茶文化旅游中加入茶艺表演、茶画、茶学以及茶故事等。在茶文化旅游上,茶商们缺乏系统的规划,在多样化设计上未考虑到旅游需求以及游客的消费心理,仅关注眼前资源,因此茶文化旅游产品便呈现出附加值低以及结构单一的困扰。

3.2 缺乏特色和品牌支撑

茶文化旅游是将旅游业结合于茶文化的产物,在现阶段较为新兴。但是,茶文化却不能有效的推动旅游业。这是由于茶商们在茶文化景点上不远花费心思,对特色景观的构造也极为忽视,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茶产品的销售上,更多的对其它旅游景区的建设进行模仿等等。另外,品牌形象在茶文化旅游产品上也树立不起来,茶商们不懂的利用新兴的媒体来进行广告宣传,对品牌的意识也不强,在创意的营销策略上更是单一。

3.3 产业发展理念落后,产品竞争力差

黔东南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理念较为落后,没有真正的实现旅游与茶文化的紧密结合,做到的只是茶景区旅游而不是茶文化旅游,这就让茶文化旅游发展目标难以实现。且黔东南地区没有充分的利用当地的古村落以及民俗文化等等特色进行茶文化产业发展,与其它地区茶文化旅游发展模式趋同,竞争力较差。

4 全域旅游发展与茶文化融合模式研究

4.1 将茶文化元素进行凸显出来

对茶文化,我们要在深度以及广度上对其不断进行挖掘,对茶文化的价值持续提升,将茶文化的价值以及旅游属性充分凸显出来,在茶文化旅游中,将茶元素作为其重点内容,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彰显茶文化元素的关键性作用。将茶文化元素的内涵重点凸显在茶文化旅游中。对茶文化元素的内涵进行充分的挖掘,将人文性以及文化性等特性增加在茶文化元素中,使得游客在面对茶文化时精神更加愉悦,使其更具吸引力。

4.2 因地制宜,将旅游基地构建特色茶文化品牌

众所周知,世界茶文化的中心在我国,我国拥有缤纷多彩的茶文化资源。并且,不同地区茶文化的地域魅力也迥乎不同,因此,因地制宜的开发茶文化对我国极为适用,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在全域理念下多元化整合茶文化旅游资源,将民俗文化结合于茶文化,表现在艺术、历史以及文化上等,进而将充满地域色彩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不断的开发出来。详细来说便是茶商们可以将不同的文化联系起来,像是休闲文化以及茶文化等,然后在景区的休闲娱乐区将茶文化渗入其中,设置茶楼、茶厅或是茶吧等在不同的景点供游客对其进行品读。与此同时,茶艺表演也可出现在游客聚集地,让游客对其中的茶文化进行欣赏。

4.3 对全域旅游知名度以茶叶博览会等方式进行提升

对茶文化宣传力度较大的莫过于一些大型的活动,像是茶叶博览会等,且对茶文化的推广意义也较大。全国的游客都可能因为茶文化大型活动的举办而前来游玩,不仅可以提升茶文化的知名度,且在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上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我国的茶叶之所以能在海外打开市场,莫过于成功举办的茶博览会,不仅其影响力远远扩大了,而且其销路也被极大的扩展开来,那么当地的经济因此而获得飞速发展,其旅游也由之前的区域性转换为全域性,以实现全域旅游背景下黔东南茶文化产业融合,以带动其他产业顺利向前发展,推动本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5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全域旅游及茶文化旅游的概念,探讨了黔东南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对策,进行了全域旅游背景下黔东南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研究。总的来说,黔东南在“十三五"期间应以富饶的旅游资源作为其立足点,遵循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走向及规律,以期望到2020年基本形成全产业链旅游产业体系,真正实现黔东南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的稳步提高。

猜你喜欢
黔东南全域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画报(2022年4期)2022-05-05 05:59:54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08-13 08:53:30
遇见黔东南
参花(上)(2021年5期)2021-06-10 16:52:53
诗书画苑
晚晴(2019年3期)2019-07-08 03:56:17
寻味贵州——黔东南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1:10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海峡姐妹(2017年9期)2017-11-06 08:39:37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金色年华(2017年12期)2017-07-18 11:11:19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辽宁经济(2017年5期)2017-07-12 09:39:33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西部大开发(2017年7期)2017-06-26 03:13:40
旅游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