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玉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
近些年来,人们对旅游的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首先是越来越注重旅游环境的生态性,其次是注重旅游品质上的文化内涵。我国的一些茶叶产区,正是看到这样的发展方向,纷纷打造出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产品线路,拓宽了茶叶产区农民的就业机会,并进一步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产茶区在进行旅游开发时,缺乏系统科学的设计,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影响了茶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茶乡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说起,阐述茶产区的旅游资源特色,为产茶区的旅游开发提出浅显的建议来。
“小长假里,高速上看车,景区内看人”,成为我国当下的旅游市场的真实写照,这样的现状,显然和新时期内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距离越来越远。“放飞自我、释放压力、回归自然”,成为人们在精神世界中最迫切的追求。
1983年,生态旅游的概念被首次提出。生态旅游指的是以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强调的是在旅游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是其发展的前提。在旅游过程中,游客通过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获得心身愉悦,从而达到身心放松、愉悦自我的目的。尽管出现时间并不长,但生态旅游的发展却是相当成功的,数据显示,近十几年来,生态旅游的平均年增长率在20%左右,在所有旅游产品中的增速最快。
由生态旅游的概念我们不难发现,茶产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是群众参与性强,我国是最早发现茶和利用茶的国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我国百姓心中,茶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日常饮品而存在,更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次是具备地域差异性,我国幅员辽阔,茶产区分布广泛,因为地域的不同,各茶产区的环境面貌和风土人情也会有所差异,同样是开展生态旅游,但因为地域的不同,在旅游项目内容设置也会有着千差万别,避免了旅游产品雷同化的现象出现。还有就是文化的传承性,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在其2700多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文化精髓,至今在道德领域和精神领域内,还具备极高的指导性。茶乡开展生态旅游,同样是对茶文化的传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可和发扬。最后是具备极高的品味性。自古以来,茶就为我国文人雅士所钟爱,茶文化格调高雅,内涵丰富,会给人带来全方位的精神洗礼,茶产区开发生态旅游,会吸引众多高品位人士前来参与,并引领社会风尚向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有助于茶乡的和谐与稳定。
茶产区开发生态旅游,无论是对当地经济发展和茶农收入,还是对茶产业的发展和广大游客的体验来说,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首先是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说,茶叶生态旅游势必会将当地的交通、餐饮、住宿、演艺、茶产品、特色商品有机的串联起来,为当地创造出更多的增收渠道,促进了地域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对当地农民来说,随着旅游业的开展,传统的单一的生产方式将会打破,大量的就业岗位让茶农摆脱了农民身份,择业渠道更为宽泛,腰包变得更为富足。其次是提升了茶乡的整体人文素质,随着大量外来消费人群的涌入,先进的思想浪潮,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同样会传播到茶乡,从而可以有效提升和改善茶产区人民的生活方式,进一步缩小与城市文明的差距。第三是满足了游客的文化需求,茶文化博大精深,可以为茶乡生态旅游文化注入深层次上的内涵。通过游览,游客可以达到愉悦身心,放松心情的效果,从而极大提高了旅游的品味和品质。最后是开辟了传统文化传承的新途径,近些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强势回归,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也出现了匮乏的情况。而茶产区生态旅游的开展,无疑是为传统文化传承开辟了新的舞台。最重要的是,茶乡生态旅游的开展,其核心景观就是生态环境,从这一点上来说,茶产区生态旅游,同样也是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更是实现茶叶品牌外扬的便捷手段。
茶产区开展生态旅游,其核心工作是对生态旅游产品设计。茶产区在开发生态旅游时,主要具备以下几个优势。
茶是大自然的馈赠给人类的产物,其自然属性决定了其生长环境的要求。一般来说,我国的产茶区多在风光秀美之处,有着令人心旷神怡的青山绿水,为开展旅游提供最主要的生态资源。产茶区大部分分布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区,这里气候温润,植被丰富,空气清新,具备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条件。茶园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人群的嘈杂,四季常绿,风景如画,被喻为天然的氧吧,满足了都市精英休闲放松之旅的首选条件。此外,我国茶叶种类繁多,叶色形态也多有不同,树冠的可塑性大,为茶园的景观设计和改造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种茶叶之所以能够得以扬名天下,首先是具备良好的品质,二是离不开茶产区千百来年的山水人文和历史资源。因此,自古以来名茶便与名山、名人相伴,如杭州西湖与西湖龙井、黄山与黄山毛峰、江西庐山与庐山云雾、大红袍与武夷山等等,这些景区内,不仅茶和景色都出名,更有着大量的历史遗存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文化古建和文化遗产数不胜数,这些历史遗存和文化古建,不仅见证着茶文化一步步发展的历史,反过来也因为自身的存在而丰富了茶文化。其蕴含的丰富的历史底蕴,也正是现代旅游发展所追捧的文化资源。
传统的旅游模式,可以说是“快速浏览”,游客收获了了,游客参与度低。而现代旅游模式主推的是游客的“沉浸式、深层次”的旅游体验,更注重参与性、体验性和互动性。从茶叶的管理、采摘,再到茶叶的炒制等加工过程、都适合用来开发游客的体验和互动项目,不仅让满足了游客的猎奇心理,让他们学到了以前不曾接触到的制作知识,还能加深游客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传统茶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帮助。不同产茶区的主打茶叶品种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茶叶的品鉴方法自然也有着很大的差别。通过茶艺表演、泡茶、品茶等一系列茶事,游客可以和茶艺人员进行积极的互动,既学到了茶艺知识,又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我国茶产区分布广阔,覆盖区域民族众多。在几千年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众多各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既保证了不同茶区与生俱来的差异性,也为旅游产品的设计提供了大量的、带有地域性标签的原生态文化资源。拿茶歌和茶舞举例说明,在不同的茶产区内,茶歌和茶舞的表现形式、衣着打扮、舞蹈风格、歌曲强调上都各具特色,反应出不同茶产区独特的人文背景,涵盖了各自的文化底蕴,这些都可以为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资源。
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茶产区已经上马旅游项目。在开发和设计旅游产品的过程中,也暴露了可持续发展受影响、环境遭破坏等一些问题的出现。下面本文将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茶乡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些参考。
生态旅游的发展理念是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茶产区在进行旅游开发时,一定要坚持这条红线不能逾越。人为的过多开发,不但达不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甚至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这就要求,茶产区在进行旅游开发时,一定要做好先期的科学规划,在餐饮、住宿、停车、道路规划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论证,最大程度上减少人为活动和建筑对原始生态的破坏程度。此外还要加强景区流量控制,加强环境和治安治理,防止大量人流涌入而产生对环境上的破坏。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特色茶文化资源是茶产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推力之一。各个产茶区,都有着自己地区内特有的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这些故事的背后,反应的是一个区域独有的人文特色以及生存智慧。在进行旅游开发之前,茶产区应该聘请专业的人才,对这些流传在民间的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加以搜集、发掘、整理和考证,并且运用到生态旅游产品中的设计中。这样可使得游客在身心放松的同时,还有着更深刻的文化体验。
旅游商品的开发,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相伴而生,同样也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商品具备双重价值,不但可以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还可以有效的传播旅游地的形象。茶产区的旅游商品,当然最主要的就是茶叶了。在体验活动中,不妨加入茶叶的制作过程,既满足了游客的体验需求,又满足了消费需求。除此之外,还要拓展思路,开发茶叶之外的特色旅游商品,如:茶枕、茶器、茶文化衫、茶摆件、茶饮料、茶食品等等。在制作工艺和包装装潢上,要体现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地域特征,以刺激游客的购买欲望。
硬件设施的完善和建设,是旅游业开展的基础之一。茶产区应该在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旅游开发的硬件设施。如在核心旅游区外的道路拓宽、停车场的修建、宾馆民宿的建设等等。核心景区内WiFi网络的覆盖、厕所的布局和设计、标识标牌、公共休息设施、垃圾箱等等。一切硬件设施的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注重人性化和细节化设计,积极营造让游客满意舒心的景区环境。
长久以来,农耕文化决定了茶产区的要文化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茶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思路。所以茶区要主动改变思想,引进市场运作机制,从决策层、到管理层、再到最基层的执行层,一切工作的开展都要按照市场化运作、进行企业化管理。要增强市场化意识,及时更具市场需求的变化来对旅游产品结构、管理思路、发展思路进行调整。实现市场化管理后,在一些传统观念内可能会引发“不近人情”的争论,也会给旅游开发的初级阶段带来阻力,但长远来看,一定会为景区的科学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潜力十分巨大。我国众多茶产区应当把握住这一机遇,发掘茶文化的深厚内涵,深耕茶文化资源,积极引进人才和科学的管理办法,保障生态旅游的健康和科学发展。但需要指出的是,茶产区生态旅游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暂时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少之又少,发展的步伐和节奏需要摸索和尝试着进行,切不可操之过急。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茶产区可以在主产业、旅游业、服务业和商业上实现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