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丹,刘忠平,唐 亮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沧州 061001)
近来,各大新闻媒体都在播报代表性高校在思政教育领域的创新成果。从中可知感知到,十九大以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已经从单纯的舆论引导,逐步上升到了手段实施阶段。在手段实施过程中,高校不仅要从思政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取得重大成绩,还需要从有效引入国学优秀文化元素上下功夫。其中,将茶文化有效的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之中,则是当前值得探索的课题。作为思政教育对象的大学生群体,他们以专业来展开分类,逐渐形成与各自专业背景相适应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偏好。但他们作为华夏子孙,又共同置身于我国社会文化传统之中,这种共性是其它社会元素所难以替代的。而且,茶文化在深刻影响国人生活形态的同时,必然也对大学生群体产生着广泛的影响。由此,有效利用茶文化的思想元素,便成为了我国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天然优势。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茶文化的作用进行分析:
笔者把茶文化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大领域,前者主要以国人熟知的内容而存在,如品茗、茶道鉴赏等;后者则主要以一系列的思想文化元素而存在,其中不乏存在于儒学、道学、佛学之中。受到高校思政教育目的所决定,需要从学生行为规制和思想引导等两个方面来开展教学,那么茶文化的显性和隐性文化元素便能与之相对应。而且,两大文化领域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以相互促进和共生的态势发挥着作用。由此,这就是代表性启发式作用内涵。
当前在大学生群体中弥漫着不容忽视的浮躁氛围,这种氛围存在于寝室文化之中,也存在于课堂文化之中。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决定一定的社会意识下,这种浮躁氛围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高校需要借助茶文化来优化校园文化氛围,特别是肃清赋予校园文化更多积极的思想元素。聚焦大学生群体的关切,通过以茶文化修身来作为实现各自人生目标的始端,则成为了组织文化建设作用的存在价值。
我们都知道,高校思政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范围,还需要将思政教育延伸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或者说是日常的接人待物中来。这就要求,还需要利用茶文化来发挥个体行为引导作用。那么茶文化是否具有这样的作用呢。毫无疑问,深入国人生活和思想的茶文化元素,天然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相联系。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突出思政创新教育的着眼点:
从目前各媒体所播报的高校思政教育成果来看,它们都具有问题导向这一普遍特征。这给笔者以启示,即在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时应着眼于弥补现行教育的不足,而不能以所谓的“毁灭性再造”来赋予创新内涵。将茶文化引入到思政教育中来,借助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来丰富现有的教育模式,则是根本把握住了这一着眼点。另外,高校思政教育所内涵的矛盾体也在不断的相互转换,所以弥补现行教育的不足也必须永远在路上。
不可否认,以笔者所在高校为案例的思政教育模式已在内容构建上进行了充实。但笔者也感知到,这些内容的充实都以文本材料为支撑,并为在思政教育的知识点上进行有效整合。为了适应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偏好,以更为开放式的教育教学内容为载体,这样就能通过教育内容促进教育形式的有效展开,来切实丰富现行思政教育的内容。
高校思政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毕竟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不仅归因于教师本身的精力所限,也根源于现行的思政教学学时。为此,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着眼点还应放置在延伸它的触角上。正如上文在“个体行为引导作用”中所阐述的那样,需要形成大学生个体自觉进行思想净化和行为规制的机制,而这首先就需要从提升他们的精神情趣上下功夫。
高校传统思政教育较为忽略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部分归因于大学生的专业背景所致,部分源于大学生的成长经历所致。目前,时常出现的大学生寝室氛围不和谐现象,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个体差异性使然,且室友又不懂得沟通和妥协的结果。因此,随着茶文化引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来,则需要突出解决学生个体在思想上的差异性问题。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茶文化启示下,创新模式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构建:
将茶文化引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需要建立起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友好融合模式。这样一来,不仅能避免扰乱常规教学秩序,又能切实发挥茶文化的功效。为此,界定茶文化作用的边界成为了第一步。笔者建议,可以在这样几个环节引入茶文化:(1)通过在思政教育中开设体验课程来引入茶文化;(2)通过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引入茶文化;(3)通过组建国学传承社团来引入茶文化。这里,各所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笔者通过对所在高校思政教育现状的调研发现,大学生能够在点名制度下履行上课义务,但却较少与教师进行教学互动。而且,当前的思政教育文本创新主要围绕着时事政治、人生与哲学来展开,并不能与学生的关注点相契合。为此,需要将大学生所关心的职业发展问题,以及人际关系处理问题纳入到茶文化教学应用中来。突出提炼茶文化中的思想文化元素,结合品茗和茶道等行为文化,助力大学生个体、大学生群体心理状态的改善。
在传统思政课堂教学中,也需要融入茶文化元素。这里笔者建议,在涉及到思想文化的课堂内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来播放与茶文化有关的视频。这里不应过度排斥茶文化与宗教文化的联系,佛教和道教等宗教文化,在运用茶文化解读人生哲理上具有它的视野优势。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对这种形式十分喜爱,而且课间休息时也频繁与笔者进行思想交流。从而实践证明,这种丰富创新思政课堂教学的方法是可行的。
为了照顾学生个体差异性,有条件的高校可以为大学生开设与茶文化有关的讲座。讲座内容应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区别,而更应突出个体在运用茶文化来进行自省和反思的能力。笔者建议,可以分别邀请本校专家和校外学者前来讲学,并在讲学中增大师生互动环节,并以学生提问、答疑为推手,聚焦茶文化助力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功能。这里还可以开设在线茶文化辅导环节,从而借助微信群平台来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茶文化熏陶。
发挥学生社团职能的目的在于将茶文化思想元素植入到校园文化中来,进而消除校园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具体的措施,可以组建国学传承文化社团,教师可以作为社团的指导教师,其职责在于提升社团成员的茶文化知识,并为社团活动的开展设计主题。必要时也可以帮助社团联系场地和与高校各部门进行协调。
最后指出,高校在将茶文化引入到思政教育领域时,需要重视在校本要求下来进行创新性构造。针对笔者所在高校的实际情况,在行为文化中可以引入品茶、茶道等项目,并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师资协助下,完成对思想文化的提炼,其中突出处世态度的文化信息整合。
本文认为,大学生作为华夏子孙共同置身于我国社会文化传统之中,这种共性是其它社会元素所难以替代的。可见,茶文化在深刻影响国人生活形态的同时,必然也对大学生群体产生着广泛的影响。通过主题探讨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可围绕着:界定茶文化的作用边界、调研目前思政教育短板、丰富创新思政课堂教学、开设与茶文化有关讲座、发挥学生社团职能优势等五个方面来展开。
[1]巫明川,王中正.手机上网与校园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以温州地区大学生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44-45.
[2]武丽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谢文平,陆书建.关于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 [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