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杨建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对茶文化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不仅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承发展,而且也丰富了汉语言文学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进程,同时茶文化也在更加范围内得到了传承,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自古以来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被延传千年,在时代的变换中不断的与时俱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承古兼今的茶文化理论。在数千年的洗礼中,茶文化理论不断的被扩充、完善与创新,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又为茶文化丰富了新的内容。
茶文化理论中离不开物质内涵。首先,茶叶本是一种饮食食材,当人们对其赋予文化的内涵后,其才充满了含义。茶文化的物质内涵基础包括,茶叶的品种、生长、特性等。如,在中国境内,地大物博,各区域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不同,茶叶品种不同,不同品种茶质、茶味都存在差异,这就使得茶叶的应用方式各有所长,不同区域则展现出不同的茶文化内容。其次,茶叶的不同导致其所需的茶水不同、泡茶工艺不同、茶叶制造工序不同、进而茶器具的应用也有所不同,这也是茶文化中物质内涵的重要组成。
此外,茶文化理论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气节。随着时代的发展,茶叶从最初的药食补品、可用饮料,逐渐发展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习俗、待人好客的礼仪、街头巷井的风俗习惯,更是文人骚客的文娱活动。不仅如此,茶文化还有其独特的精神内涵有着清高、寂静、和谐、淡然的追求。
由此可见,茶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其理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此,将茶文化与汉语言文学相融合,可拓展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同时又为茶文化的传承拓展了新的途径与载体。两者的融合相辅相成,促进共同发展。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受广袤地域的影响,茶叶种植区域较多,并分布在祖国的各个地域,因此,茶种丰富多样。由于茶叶遍布多个区域,不同生长环境下,不同的文化影响下茶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则有所不同,在此过程中,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不同含义的专有名词。如此一来,将茶文化与汉语言文学相结合,可大大丰富其词汇内容。
如在茶叶种植生长的过程中,其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品种随之增多扩大,这就产生了诸多新茶,使得各个区域内逐渐形成了特色茶种。常见的东南沿海一带,杭州、浙江具有相类似,但又细细划分的茶种,而安徽、河南等地又存在其独自的茶种。诸多茶种的类型,增加了汉语言文学中词汇内容,而此过程中产生的品种特有名词,使得汉语言文学内容更丰富。常见的包括:兰溪毛峰茶、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大红袍等,这些茶名脍炙人口,在丰富汉语言文学内容的同时,又利用文字载体进行传播。
再如,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茶的名称发生了现代化的改变,常见的包括:苦荼,现代词语中直接减化为“苦茶”,通过对两者的研究,可感受其中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此外,还有以茶替茗、以茶代槚的发展变化,通过对其内容的了解,可感受汉语言文学发展的过程。在古文中,对于茶种更有“荈”“蔎”等不同的别称,其两两组合便可形成不同的双音词,从而便会产生不同的茶种名词,茗荈(茶)、槚楛、茗蔎、茶荈等,此类词汇的产生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内容。
不仅如此,在茶叶制作加工过程中,不同的制作工艺、不同的发酵时间又会使得茶叶成品不同,这就增加了红茶、黑茶、青茶等词汇语言;并且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茶具制作材料、制作工艺的不同,不同茶种所需的不同饮用方式等导致茶具种类不断增多,此时产生的新词汇又促进了汉语言文学中词汇的拓展。如茶瓯、茶槽、茶臼、茶碾、茶笼、茶宪等。由此可见,与茶相关的专有名词的形成发展丰富汉语言文学中的词汇内容。
茶文化的精神发展,促进汉语言文学的拓展。如承载茶文化精神的茶艺、展现茶文化内涵的茶礼、彰显人文礼仪的茶道等,其不断发展都促进汉语言文学的进步。
自盛唐以来,饮茶与文化相融合,饮茶之道应运而生,在此过程中,渗透出浑然天成的茶精神文化。不同的茶文化载体中都包含茶文化精神只是凸显的重点有所不同。而茶艺则是指一个动态的流程,包括选茶、泡茶、沏茶、品茶的一系列活动,并对此过程中形成的艺术之道进行升华。其中包含识茶之道、选茶之功、品茶之悟、体茶之美等,这一系列工艺,促进了茶文化精神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列新词汇在一定程度上,对汉语言文学进行了词汇拓展,如品茗、沏茶、点茶等。
而饮茶之时形成的茶礼,同样促进汉语言文学中词语的拓展。古礼风俗中将女方受聘,称作受茶,对其聘礼称之为茶礼,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茶礼内涵不断丰富。逐渐发展成为古人之间人际往来、讲佛释道的必备活动,是从选茶到品茶的过程中,存在的礼节礼数。由此产生了烫茶、奉茶、侍茶、冲茶等新有词汇。
不仅如此,在饮茶的过程中,茶人往往通过饮茶来参悟人生,通过对茶境的感受参茶悟道,以茶自居不断提升自我修样,由此一来形成了如茶德、斗茶、茶道等词汇。与此同时,传承茶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不断增多,由此产生了诸多新含义专有词语,如“茶话会”“茶艺表演”“采茶戏”等。通过与茶相关的精神文化发展,促进汉语言文学中词汇拓展。
事物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的,其往往具有多面性。因此茶文化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存在着部分文化现象的没落。当前,现代化科学发展迅速,茶风、茶俗等内容,在时代的变化中不断的更新与完善,出现了全新的载体形式,也就致使部分茶文化被取代,甚至没落。这也限制了汉语言文学的有序发展。但这是相对意义上的,如“茶”仅从字的发展便经历了几个阶段“槚”、“荈”、“蔎”等,随着现代词语的使用逐渐被简化的茶叶、茶树等代替,上文提到的双音词,也被现代化词语代替。
我国古文的传承与记载,虽独具文化魅力,但是其繁杂、难写、不易理解,尤其在诸多古茶器中难以被完整的传承与引用。现代汉语中主张简化的原则,因此,对较为繁复的内容采用符合现代化思想字词、词汇进行取代,便于文化的传承、理解。不仅如此古时的部分茶艺、茶礼、茶道等也会在不断变化中消失部分。如斗茶、茶人、侍茶等词汇不断消失,仅有部分相关词汇被保留,如至今应用的茶话会、倒茶等词,词汇的这种变化受到人们思维模式、社会习惯、生活方式等的影响。
茶文化不仅会影响汉语言文学中的词汇变化,还会对其词义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新义的拓展,取代原有旧义。
古文中“茶字”单纯指茶叶或茶树,也可指代泡制的水,由此一来其新义则是指由茶做原材料的茶饮品。如当口语中说,“买瓶茶来解渴”,此时茶的含义表可指代含茶多酚的饮料等;再如龙井一词,古文中有代指井名、地域名的含义,而提及现代龙井,则直接用于龙井茶的意思;又如“雨露”一词,古问常指雨水、恩泽等滋润之意,而现今也可用其指代一种名为恩施玉露的蒸青绿茶。由此可见,茶文化内容的不断填充,促进汉语言文学产生新义。
没落并不是消失,仅是相对于发展而言的。茶文化在增加汉语言文学中的词义之时,部分原有词义也逐渐没落。如前文所提及的“茶礼”,不再作为婚恋聘礼的用意;如“茶会”,现代仅指茶话会含义,而古文中还曾出现过行帮交易的行为,而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原有含义逐渐消失。可见茶文化可致使汉语言文学部分词语旧义没落。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茶文化与汉语言文学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并且两者相互促进,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相关文化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