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临海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浙江 临海 317000)
临海全市现有毛竹林面积1.1万ha,毛竹总株数3210万株,每亩立竹量202株,年采材量70万株,竹笋产量(折合笋干)1480 t。毛竹全身是个宝,从竹笋、竹材到竹枝,都能得到合理利用。毛竹是临海最重要的经济竹种,竹产业在临海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许多竹区农民收入来源的支柱。但至今,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竹材采伐和加工成本的大大提升,经济效益下滑,大面积的毛竹林正面临着被荒废的风险,大部分竹林处于失管状态。即使进行笋用林生产的,其集约经营程度也不高,平均亩产值仅600—800元左右。由于毛竹林大多数为纯林,林下土地空间富足,有效利用毛竹林下空间,开展复合经营能显著提高竹林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关于毛竹林下开展养鸡经营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这些研究表明实施毛竹林-鸡复合养殖经营,可充分利用空间,改善林地土壤,提高林地生产力,实现毛竹林可持续经营,并能生产出绿化、有机的畜产品。但这些研究极大多数集中在复合养殖模式对土壤、环境影响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而这一模式的具体复合技术和方法研究和总结很少,鉴于这一现状,本文通过对毛竹林-鸡模式近4年复合经营工作的调查、总结,旨在为这种复合养殖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调查地区位于浙江省临海市括苍镇范山村5号小班,地理位置为28°50′N、120°58′E,属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95 -113 m,年平均温度16.1℃,年平均日照时数1510 h,年平均降水量1432 mm。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试验地是经营的毛竹林,坡度5-15度的缓坡,竹林立竹密度为3000株/ha左右,竹林经营程度较好,竹林林下无灌木,试验竹林在每年挖笋后5月底施肥1次,肥料一般采用复合 (N∶P2O5∶K2O为15∶15∶15),用量控制在每年300 kg/ha,肥料地表撒施,撒后深翻1次,翻耕深度在30 cm左右。在开展养鸡试验后,养鸡竹林不施肥,但每年仍继续深翻一次的经营方式。并选择立地条件一致的毛竹林,作为土壤调查的对照竹林,对照竹林仍按传统的方式经营。实验地从2014 年4 月开始养鸡,养殖品种为土鸡,即本地农村通常的鸡品种。每年在竹林中放养时间为4月至11月共8个月。到2017 年8 月开展鸡肉质量、土壤质量等分析、测试。
2.1养殖毛竹林选择 养鸡毛竹林需远离居住区、水源,交通便利,坡度小于20 度,毛竹林土壤排水通畅,平时渗水快,地势干燥。毛竹林郁闭度保持在0.7~0.9之间,即每亩立竹株数在150-200之间,这样林下鸡可以有一定的直射阳光,有利于鸡的健康。由于养鸡具有一定的污染性,易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和病菌传播,因此,竹林下养鸡要考虑到季风的影响,根据季风风向将养鸡场地建在下风口,远离居住区至少在1 km 以上。
2.2品种选择 竹林下养殖的品种,需要较强的适应性,能够自捕饵料,还能健康生长,因此,养鸡品种选择是养殖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经验,大型的肉鸡、高产的蛋鸡等往往抗病力较低,如白羽肉鸡、黄羽肉鸡等,不适合毛竹林下养殖,而本地传统的土鸡品种仙居鸡、芦花鸡、三黄鸡等体型较小,反应灵敏,羽毛光亮,觅食力强,抗环境变化能力强,十分适合于毛竹林下养殖。
2.3养殖管理 毛竹林下养殖安全性较差, 鸡群容易受到不良天气的影响,因此,尽量避免在雨天、大风天放养, 同时,在梅雨季,内外寄生虫病的发病率较高,要做好鸡舍内外环境卫生, 及时清理鸡舍内鸡粪,并堆积在不养鸡的地段发酵,实行无公害化处理,做到鸡舍清洁、通风、干燥。为保证林下毛竹林生态不被破坏,既保证环境安全,又保证养殖户的收益,在养殖密度上可以控制在每667 m2投放150~200羽鸡,根据调查,一只成年鸡每天的排粪量(干)约为20 g,按150羽计算,每天的排泄物为3 kg,放养时间按每年7个月计算,累计输入土壤的排泄物总量(干)为630 kg,按集约经营毛竹林NPK的使用量分析,毛竹林土壤生态系统能够消纳这一输入量,不存在污染物扩撒的风险。但每年竹笋采挖后须做到深翻土壤1次,翻耕深度30 cm以上,这样一方面可以把地表积累的有机肥翻入土中,有利于养分施入毛竹根部,又可减少地表径流的风险。
毛竹林下养鸡,以放养为主,适当补饲。在放养期间,一般每天补充投喂饲料40 g/羽即可,可分中午和下午两次投放,以下午收牧时补料为主。鸡只在放牧时有饥饿感, 可促其自由找食, 既节约饲料, 又提高肉质风味。饲料选择采用玉米、豆粕类为主,杜绝使用抗生素、激素及国家禁用的饲料添加剂。
2.4毛竹林管理技术 毛竹林与鸡养殖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但在发展竹林下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先做好毛竹林的规划,将毛竹林产竹、产笋同林下养殖结合起来考虑。前期调查得到,养鸡竹林地,会造成林下植被破坏,土壤板结,容重增大,孔隙度减少等问题,因此,应严格毛竹林的郁闭度控制,及时采伐有病虫害或枯死毛竹。也应及时做好鸡群的防疫工作,按时注射疫苗,做好养殖的监督管理工作,还应注意,林下养殖鸡的排泄物没有经过堆沤、发酵直接留在林地中,容易滋生有害病原,而带来环境风险。可采用合理轮牧的方式,一般可将牧地分为几个小区, 并在竹林下种植黑麦草、苜蓿、狼尾草等,视牧草生长情况, 30 d左右轮牧1 次。鸡群规模以500羽以内为宜。只有在合理轮牧、规模适度的前提下, 毛竹和养鸡两者才能相得益彰。
3.1毛竹林养鸡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通过对养鸡竹林和对照竹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养分含量以及竹林生长等方面对比分析表明,竹林下养鸡,0~20 cm土层的土壤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7%和6.5%。而非毛细管孔隙度没有显著增加。养鸡竹林地0~20 cm层土壤pH 高于对照林地,有机质含量、全N、全P和全K等养分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比对照组高47.4%、28.2%、23.9%和16.7%。有效P及速效K含量增加更明显,分别比对照组高出65.2%和83.6%。在20~40 cm土层中,土壤全N、全P、有效P和速效K也出现显著提高。可以看到,毛竹林适度养鸡有利于土壤养分的改善,但竹林养鸡也存在着表层土壤蓄水性能提高,渗透性差,土壤磷素过多积累的风险。
3.2毛竹林养鸡对竹林生长的影响 林下养鸡竹林毛竹的平均胸径比对照组大7.7%,平均枝下高也比对照组高17.1%,但毛竹林平均高度没有显著差异。平均胸径的增加可能同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养分含量改善有关,不少施肥试验得到,在养分充足的条件下,毛竹的胸径能显著增加。研究得到,适度地开展竹林下养鸡对林地生产力具有良性的影响。
毛竹林下养鸡,可充分利用毛竹资源,提高竹林的利用率,同时,可生产安全的肉鸡和蛋产品,对于养殖户来说经济效益巨大,特别适合在林区进行推广应用。但毛竹林养鸡,必须了解毛竹-鸡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在竹林郁闭度、养殖密度、竹林管理、饲养方法、合理套种和轮养等方面必须遵循“生态互补”的原则,最终形成立体、绿色循环、动植物互惠互利的生态种养殖模式。
[1] 徐可玲,王明章,浅谈林下土鸡养殖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4(1):129-130.
[2] 刘婷霞,温国胜,邬枭楠,等. 林下养鸡及其对林地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2012,18(6):85-88.
[3] 赵明,陈雪辉,赵征宇,等.鸡粪等有机肥料的养分释放及对土壤有效铜、锌、铁、锰含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2):47-50.
[4] 郭晓敏,牛德奎,张斌,等.集约经营毛竹林平衡施肥效应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5,25(4):84-88.
[5] 庄若楠,金爱武.施肥对毛竹秆型特征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1):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