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 娴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我国是茶文化的故乡,产茶、制茶、饮茶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之久。茶叶包装的历史更是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审美理念的竞相涌现,我国茶叶包装也出现了复杂化、繁琐化的发展偏差。很多企业觉得包装越是华丽,就越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但是随着现代审美意识的增强,很多消费者开始更加喜欢那些包装简约质朴的产品。“少即是多”,包装设计越是简单化,就越能考验企业的包装设计水准。
我国现有的茶叶包装形式较为丰富,但是如果归纳起来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硬包装、半硬包装以及软包装。我们常见的硬包装多为玻璃瓶、瓷瓶、金属瓶以及一些富有艺术特色的木质或是竹质的包装形式。半硬包装多为一些硬纸盒茶叶产品。软包装则多为一些软纸盒、塑料袋包装等形式。不同的茶叶产品,会根据其茶叶类型以及产品定位,选择不同的包装形式,下面我们对市面上常见的几种包装形式进行具体分析。
一般来说,茶企采用金属作为产品包装材料,往往会选用镀锡薄钢板,因为其材质硬度适中,可塑性强,便于制成各种形状。常见的形状为方形和圆筒形两种,方形包装一般内装多为袋茶,而圆筒形包装内装基本为大袋茶。从密封性上来看,金属材料的茶产品可分为一般罐和密封罐两类。
衬袋盒装大多采取了防水、防潮工艺,一般在袋子内层加上一层塑料薄膜,或是涂上防水防潮的涂料,以此来隔绝外部水分对茶叶的浸透。因此衬袋盒装相比单纯的纸盒或木质包装来讲更具保护性,但其又具有很强的折叠性和收缩性,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可以节省更多的空间,为企业降低成本。
纸复合包装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包装材质。其上下均为金属材质,能很好地固定产品,避免因为冲击、碰撞等外力原因对包装产生不必要的破坏。而中间的材质则为聚乙烯、纸板铝箔、胶版纸等复合材质制作而成。这种现代制作工艺有诸多优点,一方面其有着不错的保鲜性,对于一些对保鲜技术有较高要求的茶叶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另一方面其重量较轻,和金属材质的包装相比便携性更好。另外,由于采用的是现代包装技术,因此其设计空间也更大,设计者可以将更多的设计创意运用到纸复合包装上。
木质或竹质的茶叶包装是我国传统的茶包装形式,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消费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愈加青睐,这种包装形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厂家运用到茶产品的包装上。其往往造型考究而精致,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多运用礼品类的茶叶包装。消费者往往在饮用完茶叶后,会将包装留下,或是欣赏,或是进行二次利用。但是这一形式的产品包装也有其弊端所在,就是防水性和密封性都较差,同时也容易受到外力作用而损坏。因此其难以进行大批量的市场推广,往往定位一些小众群体,很难进入大众消费的范畴当中。
近些年,尽管我国茶叶包装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愈加与现代包装设计接轨,但是与西方国家的著名品牌相比,与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和消费理念相比,我国茶叶包装还存在一些缺陷和偏差,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从现实看,我国许多茶叶包装上只有茶叶种类的名称,具体的品牌名称却很不突出,甚至是没有。比如说西湖龙井茶,有的厂家在包装上用醒目的字体突出“西湖龙井”,却没有印上自己的品牌名称。这体现了我国很多茶企品牌意识的薄弱,只注重公共品牌,却忽略了自身品牌的建设。这不仅会让消费者在选购茶叶时产生迷茫,无法区分同一茶叶种类的不同茶品牌产品的不同特征和质量差别,同时更会让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通过“山寨”、“抄袭”等方式,去模仿市场上的一些知名产品,这对整个茶叶市场的美誉度会造成不容小觑的负面影响。
纵观我国的茶叶市场,很多茶叶产品在包装颜色上往往“简单粗暴”,一个茶叶种类的不同产品几乎都会采用相同的颜色。譬如说,大部分的绿茶产品都会采取一样的绿色作为包装的主色调,甚至是唯一的色调。而很多红茶产品,则选用红色为主基调。另外,在包装色彩的运用上,很多茶企缺乏科学而灵动的搭配风格。有的没有采用其它颜色对主色调进行协调和补充,有的即便是采用了其它颜色进行搭配,但是选用的颜色与主色调不协调,如红色配绿色、黄色配紫色等等,不仅缺乏美感,甚至还适得其反,给人以丑陋之感。
一些茶企在进行茶叶包装设计时,往往想要在有限的包装上呈现出更多的信息,其实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其做法却有所偏差。往往把各种设计元素堆砌到一起,让包装显得很复杂而繁琐,信息呈现流于表面化,让消费者无法感受到茶文化的那种简约之美。包装设计应当以简单明快为主,力求少而精,其实越是包装简单大气,越是能凸显出茶叶的档次和品质,让消费者获得更多的满足感。
茶产品是茶文化的具体延伸,而作为产品的“脸面”,茶叶包装应当对茶文化以及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更好地展示,不仅能够增加茶产品的文化底蕴,更是能在当今社会让我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弘扬。很多茶企在茶叶包装上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也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到了包装设计当中。然而从现实中可以看到,其中一些茶叶包装的文化元素不够精准,往往是流于形式化、世俗化,与茶文化的本质内涵“南辕北辙”。譬如说,茶文化的基础文化是质朴、清廉、高雅,但是一些茶叶包装却采用了大量黄色的龙纹元素,或是选用红色的凤纹元素,另外像貔貅、仙鹤等设计元素的使用也是不胜枚举。这些茶叶包装之所以选用这些与茶文化相去甚远的中国元素,其根本目的在于迎合消费者的喜好,试图向消费者传达一种富贵、吉祥的信息。但是,过于注重这种“讨人喜欢”的包装设计,往往会忽略茶文化的本质属性和基础文化。其实,像这种富贵、吉祥纹样可以用在一些仿古风格的宫廷款茶叶包装上,如宋朝宫廷的盘龙茶、小凤团等。但是对于绿茶、红茶、普洱茶等茶叶来说,更多应当彰显各自基础的茶文化特征。
随着极简主义以及绿色主义的日益盛行,和现代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于产品包装的审美取向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那就是更加注重包装设计的简单化。简单化是一种简约的包装风格,秉承“少即是多”的理念。其实,越简约,越对企业的包装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当前茶叶包装简单化的趋势,大概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近些年,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层面,环保意识都在逐年加强。国家政策的趋势和消费终端价值追求的变化,迫使越来越多的茶企在包装设计上秉承绿色环保理念。茶叶包装的简单化趋势首先应当体现在最少化原则上。最少化原则一方面强调要用最少的材料种类进行茶叶包装,就是说一个包装包含的材质种类越少越好,越少也就意味着越能减少对原材料的使用,也能极大降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数量。另一方面强调包装要尽量用最少的材料数量,包装结实、美观即可,没有必要采用那种一层套一层的复杂设计形式,也就可以极大地减少包材制造对自然界的索取。而这两方面的设计理念都建立在现代包装技术水平发展的基础之上,秉承绿色无污染的基本包装理念。比如说英国泰特力公司设计出的一种新型外包装,先将产品用防水防潮的小包进行封装,然后再用纸盒进行打包。这种包装方式一方面降低了包装所用的材料数量,让包装更加简约质朴,另一方面更是节约了包装的储存和运输空间,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日常生活中因为消费品包装而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在某些城市已经超出了当地的垃圾处理能力。很多地方由于缺乏先进的垃圾处理系统,因此对这些垃圾仅仅是采用简单的焚烧或是填埋,造成了大量的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破坏。因此,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开始思考包装的再利用问题,在茶叶包装的设计上遵循可回收性原则。一方面,茶叶包装所选用的材质尽可能多的使用绿色无污染的材质,如速生木、竹子等生长速度快的自然材料,即便是大规模生产,也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太多破坏。同时,这些材料的外包装,可以让消费者在饮用完茶产品后,能够继续在日常生活当中使用,如充当杂物盒、笔罐等等。另一方面,茶企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可回收性,尽量选择具有本地特色的材质,这就能为包装的二次利用提供有价值的用途,即便是茶企不再回收利用,别的企业因为也会采用相同的材质,增加了其二次利用的概率。另外,采用本地特色的材质还能够带动本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保障产品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去减轻产品的包装重量,这是茶叶包装简单化趋势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优势在于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原材料的使用,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一些茶企在这方面也做出很多卓有成效的探索,比如说研制新型材料、优化包装内部的结构等等。
我们谈论茶叶包装的简单化趋势,一方面是外包装的材质更加简约,另一方面是包装的设计风格也要更加简单而质朴。纵观世界上著名品牌的产品,其包装设计往往是很简约的,没有什么华丽元素的堆砌,亦没有各种色调的复杂呈现,往往用最简洁的线条、最少的颜色和最明了的图案和文字,才能让消费者视觉体验舒适从而感觉内心愉悦,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产品的标志及品牌信息,并激发购买欲望。对于茶叶包装来讲,首先在颜色数量上要尽可能地少,包装的颜色控制在三种以内,有主色调,有辅助色调。在颜色选用上,要根据自身茶叶的自然属性进行有针对性的选取,比如说绿茶的主色调可以采用绿色,但是也不要过于单一和死板,在突出绿色的基础上还要适当选取绿色相搭配的其它颜色。比如说与白色搭配,会给人以生动清爽的感觉;与黄色搭配,则给人青春活泼的感觉;与黑色搭配则显得尊贵华丽。另外,在设计元素的融入上力求少而精,做到主次分明,突出品牌标志和产品名称。一些繁琐的设计元素能免则免,因为会分散消费者的注意力,降低品牌标志的聚焦度,甚至会喧宾夺主,让包装失去视觉焦点。
茶产品是茶文化的具体呈现,而茶叶包装在文化展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茶产品种类更是丰富多样,不同茶产品背后所蕴含的茶文化也各具特色。在茶叶包装简单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尽可能选取能与产品相匹配的文化元素,如西湖龙井,可将杭州的历史古迹、自然风光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法进行高度凝练和抽象概括,既符合现代包装设计中的简约化理念,另外又可为消费者呈现出龙井茶背后的历史以及人文内涵,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另外,在茶产品的标志设计时,也要从中国传统书法、绘画艺术中借鉴灵感,并赋予其一定的现代气息,让传统与现代交相呼应。如此,才能让茶叶包装更加符合消费者的审美取向,让茶产品更富市场竞争力。
[1]薛凤英.试论绿色设计和环境保护[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1999(1):57-60.
[2]熊跃珍.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J].现代装饰(理论),2011(3):94-95.
[3]穆亚君.西湖龙井茶包装设计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
[4]张文莲.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D].苏州大学,2007.
[5]杨帆.包装设计完全攻略[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