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地合作:践行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佛山分院院地合作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2018-01-19 06:55王佳友梁镜财李湘妮段洪洋何裕志
广东农业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农科院分院佛山市

王佳友 ,梁镜财 ,李湘妮 ,曹 健 ,方 伟 ,李 强 ,段洪洋 ,何裕志 ,江 彪 ,徐 扬

(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佛山分院,广东 佛山 528145;

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3.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4. 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佛山 528145)

进入新世纪以来,广东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农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位居全国第二,达67%。全省建立了水稻、生猪、花卉和茶叶等20个产业创新团队和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推进了116个县(市、区)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目前,全省还在深入推进建立150个农业产业园,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广东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5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不足、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不足、农业科技推广力量不足以及农业科技成果供给结构不合理等问题[1-2],仍对广东农业科技发展产生了较大阻力。广东于2018年5月出台了《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科技创新,健全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体系,并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举措[3]。实践证明,院地合作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成果转化能力重要方式[4-5]。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为院地合作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现实可能[6]。因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简称“广东省农科院”)深化院地合作,不仅能够加快推进农业创新、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而且对广东建设农业强省、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

本文所指的“院地合作”是指科研院所与省市地方、企业的合作,旨在建立科研院所与地方政府、研究所与企业之间长期而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制度,形成科研院所和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产研合作运行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地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7]。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大多从院地合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不足以及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如周蓓蓓等[8]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院地合作挂职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就科研单位干部挂职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林晨[9]从嘉兴市院地合作发展历程、存在的不足以及创新机制对策研究等方面对嘉兴市院地合作机制进行了分析;撒风虎[10]以西吉县院地合作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为例,探讨了其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构建院地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的有效探索;陈海霞[11]探讨了院地合作模式下新建科研院所开展创新文化建设的优势与不利因素,并提出了建设创新文化的途径;池建义[12]通过对中科院唐山中心在院地合作中取得的成果、面临的挑战以及有关建议的探讨,认为院地合作能够有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黄鑫等[13]基于甘肃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基本情况提出了院地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构想。而国外几乎没有“院地合作”的概念,类似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学研”的合作模式上[14]。纵观学者们对院地合作的探讨,还极少有以科研院所为例,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探讨院地合作管理模式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农科院佛山分院(简称“佛山分院”)院地合作管理模式创新思路与做法的分析和探讨,总结院地合作模式取得的新成效,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1 广东省农科院分院(促进中心)建设概况

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根据高水平农科院建设部署,进一步探索与地方共建合作服务机制与模式,践行“科技创新、服务三农”宗旨,围绕广东省农科院科学领域发展和广东省地方特色农业产业特点,探索与地方政府共建新型联盟机构的管理模式,广东省农科院研究出台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分院建设试行方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分院建设工作指南》《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共建现代农业促进中心管理办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分院(促进中心)评比暂行办法》等系列院地合作的政策和管理制度。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财政厅、科技厅、农业厅等的支持指导下,根据广东省农业产业的区域性特点和广东省农科院技术创新源头,在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和珠江三角洲等农业生态区以广东省农科院为主体,联合当地政府共建了广东省农科院分院(促进中心),形成覆盖全省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与推广服务有机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网络,加速国内外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在我省的推广应用,增强广东省农业发展能力。分院(促进中心)以服务当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目的,努力打造成为广东省农科院区域科技创新与示范推广基地,新成果、新技术、新模式的孵化器,院地科技合作交流的桥头堡和广东省农业科技联盟省市县联动的区域平台。

2015年12月以来,广东省农科院先后与佛山、河源、梅州、韶关、湛江、茂名、清远、江门、惠州、东源、汕尾等地方政府,实施地方农科所、农技推广中心、农业局等共建发展模式,共建了11个省农科院地方分院(促进中心),践行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助力地方乡村振兴。截至2018年8月,广东省农科院累计派出驻点科技人员119人,开展科技需求调研及地方科技合作,全面掌握全省基层农业科技需求,组织力量开展科研攻关和科技推广,推动科技创新和院地共建工作开展。

2 广东省农科院佛山分院管理模式创新思路与做法

广东省农科院佛山分院是广东省农科院11个地方分院(促进中心)建设之一,由广东省农科院与佛山市人民政府联合共建,于2015年12月2日在佛山市挂牌成立,是广东省农科院与地级市合作建立的首家分院。佛山分院建设以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为牵头单位,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简称“佛山市农科所”)为依托单位,在充分发挥广东省农科院的人才、技术、平台、信息等优势基础上,整合佛山农业资源,探索院地合作共建模式的创新实践,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市行动计划,通过打造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服务等平台建设,引领佛山现代都市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

2.1 强化保障,做实基础

2.1.1 搭架构 佛山分院成立了由佛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广东省农科院领导担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组建佛山分院领导班子,分院院长由广东省农科院领导担任,分院副院长由佛山市农业局领导、广东省农科院牵头单位主要领导、佛山市农科所依托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并不定期在广东省农科院新任职副处级干部中抽调选派到佛山分院任分院副院长;分院办公室主任从牵头单位八级以上管理岗位管理人员或中级以上职称技术岗位科技人员中选派。领导班子的建立为健全分院组织架构、强化机构管理打下了基础。

2.1.2 定政策 佛山市人民政府与广东省农科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院地双方共同制订了佛山分院运行机制、佛山市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建设方案、广东(佛山)现代农业科技园规划建设方案、佛山分院人才保障培养和考核激励机制,共同研究制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佛山分院暂行管理办法》《共建广东省农业科技示范市行动计划》《佛山市推进广东省农业科技示范市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佛山分院理事会章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佛山分院执行委员会权责清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佛山分院中层岗位聘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力促分院有序高效运作。

2.1.3 增投入 佛山市财政2018年开始每年安排1 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农业科技示范市建设,合作项目经费列入市农业局预算计划,保障院地合作项目高效开展。项目资金按照《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佛山分院科技合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管理,确保资金依规使用。

2.1.4 定目标 佛山分院明确了“一十百千万”工程的工作目标,即建设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每年启动10个研发(推广)项目、建立百位专家服务团队、服务千家产业化组织、培训指导万名农业骨干。

2.2 创新机制,做活模式

2.2.1 探索建立院地合作、产研直联的创新管理机制 为做强佛山分院,健全佛山分院治理结构,加快建立以佛山市农科所为依托、佛山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农科院共同参与管理新机制,增强农业科技创新活力,创新引入理事会制度,联合成立佛山分院理事会,制定佛山分院理事会章程,探索分院理事会组织架构、功能定位等,理事会组建成立执行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形成理事会、执行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研发部门和管理部门等组织管理与运作架构,实行理事会负责佛山分院的统筹协调、规划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执行委员会负责佛山分院建设和佛山市农科所的日常管理工作;学术委员会负责佛山分院研究方向定位、人才培养与科研队伍建设、创新项目立项、创新技术研发平台、特色成果凝炼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规划、咨询工作,构建和健全佛山分院发展的长效机制。

2.2.2 以佛山市农科所为依托单位,深化科技合作 在佛山市农科所原有研究室基础上,调整优化学科团队,重新组建“5部3办”(即5个研究与开发部、3个管理办公室),由理事会聘请团队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农科院专家加入到每个学科团队中,以项目实施为纽带,将院地双方的科技人员融合在一起,发挥“1+1>2”的作用,推动佛山农业科技发展。

2.3 突出重点,做优项目

2.3.1 着力建设院地合作现代农业产业园 按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标准,以三水区大塘镇、南山镇和芦苞镇为区域,集中广东省农科院专家服务团队,为产业园建设提供科技及软实力支持,着力建设都市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

2.3.2 启动产研合作科研与推广项目 梳理农业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在生产实践中碰到的技术难题和实际问题,建立项目库,遴选一批产研合作核心项目和推广项目,重点在花卉、水产、蔬菜、特色作物等专业领域进行合作攻关,解决农业生产和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

2.3.3 建立百位专家服务团队 佛山分院按照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安排广东省农科院的科研、推广项目和人员在分院落地,组建科技服务专家团队,在园区或企业建立专家工作站、研究院、创新中心等,建立专家与企业的“直接联系制度”,让专家到联系企业驻点,定期举办技术需求座谈会,提供平台让专家和企业、合作社面对面交流,解决制约佛山现代农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技术难题。

2.3.4 开展研企项目合作 佛山分院和科技服务专家团队积极为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提供技术服务,解决产业化生产中重点和关键的技术难题,共同打造成果转化基地或试验示范站,力促科技成果转化,扩大科技服务覆盖面。

2.4 培养人才,提升能力

2.4.1 创新科技人员驻点模式 在院属各单位新入编的科技人员以及近期拟晋升技术职称资格或管理职务岗位和缺乏基层锻炼经历的人员中,选派一批人员开展地方驻点工作,派驻时间一般为半年至一年。驻点人员主要开展科技需求调研,并结合本院、本单位、本专业实际,参与佛山市农科所、佛山分院的科技项目和本单位在佛山开展的科研、推广、成果转化等工作,驻点人员已成为本单位与地方企业联系以及省农科院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的重要纽带。基层驻点工作成为广东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员锻炼成长的重要途径。

2.4.2 建立佛山分院人才保障机制 广东省农科院每年选派3名或以上科技人员到佛山分院驻点,承担科研示范推广以及科技服务工作,其驻点时间、工作任务及考核业绩由佛山分院院长审定。同时组织专家服务团队,积极开展佛山分院的科技下乡、农技培训和示范推广等工作。

2.4.3 开展相关人员定向培养服务 围绕佛山蔬菜、花卉、水产和特色农业等产业以及绿色开发、生态保护、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健康种养等多个领域,建设若干个关键和共性技术攻关专家团队;设立双向流动的人才培养制度,促进院地双方互派人员交流,提升相关人员科技业务、决策管理与科技服务等综合能力与水平。

2.4.4 建立考核激励制度 佛山分院的建设工作与派驻单位和驻点人员挂钩,分院的工作业绩列入派驻单位主要领导的考核指标,驻点人员的业绩列入其年度考核内容。对分院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人员,推荐为年度考核的优秀工作人员;对积极承担分院建设的研究所(中心、场),广东省农科院将予以表彰。

3 广东省农科院佛山分院建设进展与成效

3.1 农业科技创新

3.1.1 项目申报 项目立项和研究工作取得关键突破。佛山分院积极组织申报各类科研项目,以项目为依托,促进科技创新和解决农业生产发展关键技术问题,促进佛山分院的建设。2015年以来,佛山分院联合承担省部级农业科研项目13项,珠三角镉砷和面源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示范、华南菜田面源污染综合防控示范基地建设、蚕桑资源高值化加工技术与设备等科研项目进展顺利,达到预期效果。2018年,对佛山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科技需求调研,遴选出10个主攻项目、10个储备项目和10个服务项目,并组织科技服务团队开展科技研究及联合攻关。

3.1.2 科技创新与成果孵化平台建设 为了促进佛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及加强龙头企业的培育,促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院地联合搭建创新与服务平台。例如,佛山市农科所承担广东省(佛山)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建设,与三水大塘现代农业园区共建广东省农科院佛山分院专家工作站,与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共建科技小院,与广东大峰水产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共建顺德花卉研究院、顺德美食工业化研究院,与佛山智谷数码科技集团联合共建顺德区创意农业研究中心等。根据佛山市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建设方案,在佛山分院启动了佛山市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建设,经联合申报,佛山农业科技成果孵化器已于2017年成功列为广东省现代农业成果转化基地(孵化器),目前已建设成为佛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3.1.3 科技支撑龙头企业和农业园区建设 为加快推进佛山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佛山市农业局近年来遴选出一批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共有五星级农业园区13家、四星级农业园区37家、市级龙头企业115家。佛山分院加强与农业园区企业合作和技术服务,促成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目前已为佛山市劲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8个地级市农业龙头企业以及佛山市现代农业生态园等13家农业园区提供科技支撑服务。

3.2 科技成果转化推广

3.2.1 院地对接 为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的机制,促进院地合作落地生根,佛山分院与佛山市农业局、农业企业等联合举办了7场院地合作、院企合作科技需求、成果转化等对接会,全市80多家企业、500多人次参与对接交流,签订科技合作项目28项。

3.2.2 技术服务 佛山分院建立了农业科研人员与产业直接联络制度,采取驻点式和走访式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科技人员与企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的直接联系,2018年,佛山分院组织专家350人次,为46家佛山农业园区、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提供科技服务,解决农业产业化生产的技术难题,培育了一批农业特色品牌和绿色品牌。

3.2.3 成果宣传推介 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宣传推广,促进农业科技良种良法普及与示范推广。佛山分院主办或参与协办佛山良种良法展示、佛山农业嘉年华、庆祝全国丰收节、三水冬瓜王大赛、高明粉葛节、乐平雪梨瓜文化节、南海狮山苦瓜文化节、南山水果长廊开园文化节等系列展示、推介活动,累计推广优良新品种300多个、新技术80多项,有力地促进了佛山现代农业发展。

3.2.4 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为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佛山分院与南海区西樵镇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三水区乐平镇新旗村、佛山市劲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千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佛山市正茂园艺有限公司、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等17个企业、村、合作社等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以企业等为主体建立了分院科研试验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党员引领示范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等,促进了当地企业的健康发展。

3.2.5 科技合作 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动力,佛山分院积极开展科技合作工作,编制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资料,并将一批科技成果在企业、合作社等生产中应用推广,促进了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和佛山企业品牌建设和经济的发展。黑皮冬瓜成为三水大塘蔬菜专业镇重点发展的蔬菜新品种,由此推动了“康喜莱”黑皮冬瓜产品出口品牌建设;果桑10号桑品种深受佛山各大农业公园欢迎,目前大部分农业公园都成功引种并产生显著效果,西樵镇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等企业开展“桑果节”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支撑了企业经济发展。目前广东省农科院与佛山市劲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西樵镇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佛山鲜有道食品有限公司、广东南海飞象生态庄园有限公司等46家企业开展科技合作与服务,并有16项科技成果在佛山开花结果,对科技支撑佛山乡村振兴计划和美丽乡村计划发挥了积极作用。

3.3 人才培养

3.3.1 开展培训活动 佛山分院通过农科培训、学术报告、研讨会、科技论坛等形式开展佛山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和农技骨干业务培训。近3年来,共开展农技培训44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 000多人次,其中农业技术骨干100多人次。2018年4月,与顺德区榕树头基金会在杏坛镇龙潭村成功举办 “青藜讲座——桑基鱼塘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培训会,开展科技复兴桑基鱼塘项目建设,打造岭南水乡文明复兴“青田范式”,推动佛山美丽乡村建设。同年10月,与佛山市农业局成功举办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发展培训,提升和激发农业干部、农业企业骨干等现代农业理念和创新发展能力,推动佛山建立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3.3.2 人员互访进修交流 为加强科技人员相互交流学习,一方面,组织佛山驻点单位人员到省内相关单位学习交流;另一方面,组织专家团队为当地企业服务。近3年来,共组织专家团队100多人次到佛山开展调研、合作交流、现场技术指导服务等,并组织了蔬菜产业体系团队200多人次到佛山分院成果转化基地进行参观学习与合作交流。

3.3.3 专家受聘 为切实推进产研直联制,充分发挥专家团队在农业企业产业发展的作用,佛山分院积极开展专家聘请服务工作,成立佛山农业科技服务专家团队。目前,受聘广东省农科院各研究所(中心、场)、佛山市农科所、佛山科技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等单位150多位专家为佛山农业科技服务专家团队成员。专家团队将按蔬菜、花卉、水产、水稻、水果等10个团队深入企业和农村基层直接联系,开展农业科技服务,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为企业提质增效起到有效作用。

3.4 管理效能

3.4.1 调研考察 为及时把握产业发展及技术需求,佛山分院组织专家及驻点人员到佛山三水、高明、顺德、南海等五区以及省内江门、中山、广州、河源、湛江等实地调研与考察,了解全省农业产业技术现状、需求及存在问题。目前,已形成调研报告15份,其中10份已被佛山市农学会、佛山市种业技术协会等采纳,为佛山现代农业、都市农业、乡村振兴等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3.4.2 宣传报道 佛山分院与广东电视台、南方日报、南方农村报、佛山日报社、佛山电视台等媒体紧密联系和配合,共同策划良种良法展示会、丰收节、农博会等各类大型宣传推介活动,广泛宣传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新业态等,及时报道佛山分院工作动态,广泛宣传分院建设成效,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发展动力。

4 广东省农科院佛山分院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佛山分院自2015年12月成立以来,经过近3年的探索和实践,明确了通过服务广东“三农”支撑广东省农科院高水平农科院建设的大方向,也感受到了佛山对农业科技服务的热切需求,发展势头良好。然而,在佛山分院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为物、事、人、制度4个层面,具体如下:

4.1 物的层面

科技成果大多对市场、企业等缺乏准确定位,不能满足佛山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佛山的水产、蔬菜、花卉等三大产业特色明显,发展迅猛,一二三产业融合度高,目前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成果碎片单一,集成综合性适应一二三产业融合需求的科技成果不多,不能满足农业园区、公园、综合体、综合性农场等农业新业态的发展需求。这些都对佛山分院的发展形成了一定制约。

4.2 事的层面

首先,省级层面的产研供需见面会、科技集市等大型活动难以开展。佛山分院目前仍是建设初级阶段,难以一己之力组织开展更多的大型活动,仍需借助省级、佛山市、广东省农科院乃至更广范围内的资源力量及名义,谋求科技合作、产品销售、服务合作等发展。其次,为分院各项活动提供综合服务的信息化平台缺乏。目前分院与地方政府、企业等的沟通主要通过项目合作、会议、业务活动等的方式,简单传统的渠道,效率低,难以与政府、企业、农民进行便捷畅顺的沟通,若能建设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集成解决多项障碍因素,可大大推进分院工作的开展。

4.3 人的层面

首先,分院人才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目前佛山分院驻点科技人员的学历高(大多为博士)、研究方向专一,但往往缺少实践经验和综合组织能力,难以发挥能力专长,而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往往能带来更有效率的驻点服务。其次,广东省农科院目前职称评定、聘用、考核等政策,对分院工作人员激励作用有待提升。佛山分院基本从事科技推广工作,若按照院政策规定开展职称评定和聘用考核工作,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省农科院打造老中青相结合的科技推广团队。熟悉产业、生产实践并愿意从事科技推广的人才缺乏,各单位能派驻分院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科技人员后继乏人。

4.4 制度的层面

首先,利用当地科技资源的机制尚需探索。目前,院地合作仅为业务指导关系,资源有效整合的机制尚在探索中。其次,广东省农科院所属各单位在佛山分院建设方面的相互合作机制尚未健全,学科综合效益发挥有待提高,交叉学科支撑全产业链发展和团队协作性有待加强。再次,分院建设的管理办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5 促进广东省农科院佛山分院管理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顶层设计

首先,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强化科技支撑佛山服务粤港澳及广州深圳农业区域融合、产业融合的功能,主动承接农业绿色发展和产业融合项目,统筹推进区域农业“合作共建”,加强对市院合作共建工作的重视,按照乡村振兴总基调、总要求,积极主动提出合作思路和共建方案,加强院市、院企合作与对接[15],促进分院建设成效。其次,针对佛山乡村振兴要求凝练基层科技需求。在佛山分院与地方合作共建的过程中,根据佛山农业生产实际,从完善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着手,将长远规划与短期利益有效结合起来,为佛山提供整体性、科学性和前瞻性强的决策[16],为佛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撑。对佛山农业科技需求进行深度挖掘、凝炼,归纳总结佛山农业关键、共性科技需求,以此指导佛山分院科研、推广的发展方向。再次,搭建院企对接平台,每年多次开展院企对接、产业对接会,将院企对接会办成佛山分院的品牌公共公益性活动。

5.2 加强科技创新工作

首先,加强高水平科技成果研究应用,推进质量兴农和农业绿色发展。围绕佛山“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优势产业和生态保护、健康种养、休闲农业、智慧农业等高新技术领域,按照“政府引导、多方投入、市场驱动、院企合作”的运作模式,每年对院地合作具有先进性、一二三产业融合度高、应用前景广阔的科技项目,通过分院学术委员会重点遴选推荐列为科研主攻和推广项目,并组织研究团队开展科技攻关和示范推广,重点解决佛山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问题,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发挥佛山分院在佛山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科技支撑作用。其次,对培育的科技成果和正在孵化的科技成果,分院要做好科技成果基地、企业等的连接工作,加速科技的研发及成果的转化。

5.3 壮大农业创新人才队伍

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是搞好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首先,对工作认真负责、表现出色、年青有为的分院办公室主任,重点培养与重用提拔。年轻科技人员要提高驻点时期的工作效率。其次,深入实施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推动佛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化、规范化、常态化。充分利用分院驻点人才优势和发挥佛山农业科技服务专家团作用,积极参与地方企业创新研发、农技培训、科技普及等工作。对佛山农技部门、企业、专业户、等技术骨干和从业人员加强培养,力促农技行政管理人员及企业技术骨干快速成长[17]。

5.4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首先,针对佛山农业发展特色,结合省乡村振兴计划和农业产业园建设,积极推动佛山产业、企业联盟建设,研究培育和集成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成果推动佛山企业科技升级、产业转型更新换代、市场开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8]。其次,鼓励佛山分院与佛山科研机构合作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和农业企业孵化器,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加强企业创新人才培训,促进成果转化。

5.5 完善网络信息化手段

在院地合作共建中,网络信息化手段的引入,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简化形式过程,降低农业生产与社会需求时滞性影响,形成长效性、规范化的机制;另一方面可以逐步示范推广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引导农民向专业化、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转变,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信息平台,强化示范辐射效应和应用范围。其次,综合利用网络媒体、电商平台、网络物流等,做好各环节的链式整合。再次,通过网络化的平台对接[20],探索将农业各类信息的发布与获取作为社会保障方式内容之一,纳入政府和农民的义务和权利。

猜你喜欢
农科院分院佛山市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中学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宁分院 王光勇
中国信通院西部分院:在重庆全面迈向智能化时代中发挥核心支撑作用
4S2佛山市沾喜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佛山市巨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社团的兴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