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坤
(南阳师范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河南南阳 473000)
在当前形势下,对于茶叶企业的外宣,精准的翻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目的论的视角下,加大我国茶叶企业的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的力度,有利于逐渐提高我国茶业在国外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有分析表明,对外宣传是茶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关键性因素,只有这样我国茶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够不断增强。基于目的论的视角,怎样处理外宣资料的英语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同时将实际情形考虑进来,以及怎样寻找正确的翻译点并进行分析,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盼望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茶叶企业能够构建标准的对外宣传英文翻译模式。笔者撰写本文旨在帮助我国茶叶企业的对外宣传,从而为我国茶叶作出微薄贡献。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正确翻译茶叶企业的外宣资料是举足轻重的,因为只有这样,外国人才可能对我国的茶文化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是我国茶叶企业走向国际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此外,加大茶叶企业的外宣力度,也能够让国外朋友更清晰地知道我国茶叶产品的相关资料与信息,有利于提高我国茶业在世界市场的知名度。
在翻译人员的眼里,“目的论”一词并不陌生。早在1970年左右,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就出现在了美国的知识分子之间。与其他的翻译理论不同,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并不是简单地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它强调在翻译时要注重翻译的互动。就目的论翻译看来,它考虑的因素众多,它一方面不仅要将原文的意思清楚准确地表达出来,以此让读者对原文的意思有准确的了解;同时,在目的论的视角下,英语翻译过程既要达到预期的目的,还需要深入挖掘语言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
基于目的论的视角,它分析了由不同的人组成的小组中的某个部分,不放过任何对翻译效果有影响的因素。可以说,这是目的论与其他翻译理论的巨大差别,也是它的优势所在。不管是哪一个团体,我们首先需要意识到翻译的重要性,其次需要全面精准地对受众进行分析,进而寻找到与这个小组相匹配的翻译理论。众所周知,对于我国茶叶企业来说,这种理论的受众有很多,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将企业文化纳入进来,与准确的宣传材料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翻译的准确性的目的。我们不仅要全面地考虑到受众群体,而且还需要通过交流互动寻找到最佳的翻译方法,进一步提高英文翻译的效果,促进我国茶叶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1]。
有学者认为,就翻译的过程本身来说,它就具有一定的行为目的。这种行为目的可以表现出翻译人员内心的想法。如果想要提高茶叶企业外宣资料的翻译质量,我们既要对原文做仔细分析,并与译文作比较,而且还需要将翻译的目的考虑进来,只有这样,我国企业的茶文翻译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总之,茶叶企业对宣传资料进行翻译时,翻译之前应该有一定的目的和针对性。对于茶文翻译来说,目的性原则是非常重要的。翻译人员在进行茶文翻译时,首先要考虑目标语境,可以说,这是翻译活动的第一步。只有这样,翻译人员才能对全文有个大致了解,自然地确定出翻译的目的。
茶文翻译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不只是将中国语言转换成西方国家的语言,还是将茶文化与其他行业的信息进行交流的过程。因此,保持连续性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连贯性原则,始终考虑到读者的感受与需求,而不应该只满足于简单的语言转换。对于与茶叶相关的对外宣传资料,我们在翻译时都应当坚持连贯性原则,不能断断续续。通过这种连贯性翻译,读者才可以更容易地理解茶文资料,对茶叶才有全面的了解。
目的论翻译理论与传统的翻译理论大不相同,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传统翻译的内容,甚至与原文意思有所差别。对于茶文翻译工作来说,传统的源语言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所以有很多知识分子认为翻译人员要十分重视源语言。从目的论的视角来看,茶文翻译并不是一个过程简单的标准化翻译,即使翻译人员的思想各不相同,但也不能对原文的意思进行模糊的推测,而是要忠实原文,以原文的意思为标准,就如同文言文翻译中追求的“信、雅、达”的标准一样。尤其是对于商业这个特殊行业来说,我们翻译人员更不能脱离原文,因为稍不小心就有可能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另外,忠实性原则不是一味地追求茶叶的最大利润,相反,它更加重视的是茶叶消费者们的需求。目的论翻译理论不仅能够提高翻译的质量,而且它也强化了翻译的灵活性。总之,在进行茶文翻译时,我们应该尽量尊重原文,坚持忠实性原则,从而提高茶文翻译的质量。
在翻译人员看来,文本主要有三种类型:资料信息类别的文本、沟通交流类别的文本以及调用类别的文本。而茶叶企业的对外宣传资料属于呼叫类文本。最重要的是将有效信息传递给受众,而且也要顾及到受众的情绪与体验,我们所说的“读者效应”就是指这些。如果想要提高茶文的翻译质量,翻译人员就必须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做充分的调查与分析,掌握和记住受众的思维方式与想法。其次,在进行茶文翻译时,翻译者要采取准确的措辞,只有这样,读者才能更加清楚地了解茶叶相关的资料与信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可以容易地达到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的目的。第三,茶文翻译工作者也应该灵活地把茶叶企业的品牌文化与我国茶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并正确地呈现出与茶产品有关的信息和特征[2]。
如果想要真正提高茶叶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效果,茶文翻译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在翻译前对文本进行处理。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再摘选重要的关键信息,并对此加以调整与更改。对于涉及到政治倾向的敏感词汇,则更加应该谨慎对待,为以后的修改和编辑肘铺垫。举个例子,在进行茶文翻译的过程中,可以对中文里花哨的词汇和漂亮的修辞肘适当和修改和删除。因为只有这么做,外国受众才能更加轻松地掌握我国茶业企业想要宣传的信息,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对我国茶文化有比较全面的掌握,从而激发出读者对我国茶叶的热爱之情。在西方国家受众的眼里,如果想要将中国的茶产品打入到他们的市场,就需要掌握业务推广的核心内容。因为西方国家的朋友不一定会向往中国的大好河山,也不一定会来学习中国的语言,所以我国茶叶企业就一定不能设定这些外国观众与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相同的。所以,茶文翻译工作者就需要从文本里摘选出英语翻译中最核心和最关键的内容,与西方国家的用语习惯相符合。
在茶文翻译时,茶叶名称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它可能会直接影响到翻译的效果,从而间接影响到我国茶叶在西方国家的市场份额。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的种类多种多样。其中,部分茶叶是根据茶树的品种命名的,另外有些茶叶的名字来源于典故。茶叶名称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如果翻译不当,不管是对学术界还是商业来说,都会产生消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翻译时,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添茶叶的名称,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3]。
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越来越快,我国茶叶企业通过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能够提高外销量,加大我国茶叶的知名度。本文首先从目的论的概述入手,接着着重介绍我国茶叶企业外宣资料的翻译方法,为有所需要的人员提供借鉴信息。笔者认为,我国自古以来茶叶经济就很繁荣,在当前更是如此,通过加大对西方国家的宣传力度,我国茶叶必将有更大的发展,从而带动我国经济的繁荣。
[1]乃瑞华.目的论视角下的茶叶企业对外宣传资料英译研究[J].福建茶叶,2016(3):149-150.
[2]刘岱奇.目的论视角下的茶企业外宣资料英译[J].福建茶叶,2017(10):145-146.
[3]张艳波.现代茶企业的外宣资料英译方面应注意的问题[J].福建茶叶,2016(9):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