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勇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学前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具有一技之长的“蓝领”的需求是与日俱增。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据统计,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院校将近半壁江山。但是在这种迅猛得甚至有些粗暴的发展中,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尤其是和谐就业文化却没有得到很好地构建。广大高职院校的和谐就业文化在诸多方面还存在薄弱、滞后的缺陷。而我国传统茶文化不仅具有严谨宏大的知识文化体系,同时其更具有深厚的思想和价值内涵。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在构筑和谐就业文化时,就不妨从茶文化中汲取更多的养分。
从宏观角度看,校园文化可以归纳为我们社会文化当中,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亚文化类型。它指的是学校的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在学习、工作和校园生活中,经过长年累月的沉淀,所创造和积累的一种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包含了非物质的文化氛围、价值追求、教学理念、管理制度,同时更包括物质上的文化内容,如硬件配置、校园环境、文化展示载体等。无论是非物质文化内容又或是物质方面的文化内容,都应当是统一协调、相互交融的。而我国高职院校由于其较为特殊的教学目的和办学思想,因此其“以就业为导向”的主导思想就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工作与学习产生了深刻地影响,并体现在规章制度、价值理念、言行举止等诸多方面,而且产生了具有高职院校特点的就业文化。可以说,这种就业文化,是我国高职院校整体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和谐就业文化是高职院校的教师以及学生,在努力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教学活动工作时,在校园文化影响之下形成的一种积极向上、乐观正确的就业理念。这一就业理念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自己的潜力、挖掘他们的自身价值,并且能够引导学校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职业规划和就业观念。从很大程度上讲,高职院校和谐就业文化是学生人生发展的“灯塔”和“指路标”。
高职院校和谐就业文化其实形成和发展历史并不长,大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开始出现。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和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进一步加快,尤其是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上对于具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的需求有了一个迅猛增长。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不断涌现,让高等职业教育与现实需求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同时更是让我国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渐转变成大众教育,让更多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年轻人能够接收高等教育,拥有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但是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校园文化建设却没有跟上,一些学校的校园文化甚至是严重滞后。校园文化的缺失必然会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价值取向等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也会让学生们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对于此,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了反思,并着力进行校园文化以及和谐就业文化的建设,也取得了一些实效。
我国高职院校和谐就业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第一高职院校的和谐就业文化主要是通过职业教育引导,来提高学生们的核心竞争力。第二体现在高职院校在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上的创新研究。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跟社会的需求更加密切,更“接地气”,因此其必须要根据社会的变化对自己的教育进行调整。由是言之,高职院校的和谐就业文化就会不定期地进行知识更新和课程调整,并不断融入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和市场对蓝领人才的需求。第三个特点就是会通过丰富的教学和训练方式,让学生们的基础技能更加扎实,为他们今后的求职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国高职院校和谐就业文化的目的,一方面是要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们拥有更好的就业技能和就业理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再加上近年来我国社会竞争的日愈激烈,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和谐就业文化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从现实来看,尽管我国高职院校的和谐就业文化在近些年得到了长足进步,但是也毋庸讳言,其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缺陷和偏差,归纳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尽管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把学生的就业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进行,但是在追求更高的就业率上面,很多学校还是把主要精力和费用用在了学校的硬件设施、教师团队等物质方面的建设上面。当然,在这方面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很多高校往往却忽视了和谐就业文化的建设,在校园文化、学生价值追求、品德教育等方面有所欠缺,甚至是毫不关心。有的学校是“有心无力”,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有的学校则是在主观上存在不重视的情况,认为高职学校的学生们学得一技之长就行,并觉得和谐就业文化是可有可无的事物。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和片面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们的确需要通过专业培训来掌握一门本领,这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基础所在。但他们若是想要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就要在这一基础上,得到更高层面的文化教育和思想引导。而和谐就业文化,可以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们确立更加正确的职业方向,树立更加积极向上的职业理想,对于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来讲大有裨益。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国高职院校就必须要改变这一片面错误的思想,将和谐就业文化真正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当中。
从现实看,近些年我国不少高职院校也开始进行和谐就业文化的建设工作,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然而我们要看到,和谐就业文化全员参与的局面和浓厚氛围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然没有形成。不少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认为类似就业文化这样的校园文化,应当是学生管理部门、宣传部门以及学生会和各学生社团的事情,但是这也是一个错误的认识。校园的和谐就业文化不仅与相关的管理部门和学生社团有关,更与一线教师、后勤以及行政人员等学校全体人员密切相关。而我国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存在的偏差,就导致和谐就业文化的存在面较窄、层次较低,无法形成覆盖全校、全体教职工学生的浓厚氛围,因此其实效性和针对性也就较低。
提升就业率,固然是和谐就业文化的一个重要落脚点,但却不是唯一目的。和谐就业文化是一项综合性的文化种类,其既包括能力水平的提升,同时更是包含了知识文化的灌输、思想价值的引导等方面的内容,其目的是要培养更多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大学生。但是从现实看,我国不少高职院校却将和谐就业文化构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单纯放在提升及就业率上面,却忽视了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也忽视了学生们的思想品质教育和价值取向引导等内容。这就让学校的和谐就业文化失去其应有的思想性和价值引导力。
大学被人们称为“小社会”,因为其是大学生距离社会最近的一个时期了,而高职院校的这一特征更为明显。因此,在建设和谐就业文化中,就应当充分利用校外人士,如一些企业经营者、政府工作者等,他们的经验和阅历,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观念的提升大有裨益。然而在现实中,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却往往只是校内人员来参与,所以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于社会脱节的现象。
我国茶文化不仅可以用来欣赏和品味,同时更有着极强的思想性和价值引导力。因此茶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其它思想流派进行融合碰撞,吸收了大量的优秀思想和价值内涵,比如说“天人合一”、“中庸和谐”、“禅茶一味”等思想和价值理念。仔细研究,茶文化在知识文化、思想价值等方面的内涵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和谐就业文化建设大有裨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中庸和谐可以从中庸和和谐两个维度去阐释,中庸指的是人们要在为人处世中,与他人与外界保持一种恰如其分的态度,不远不近、不过不缺。中庸不是人们所理解的“老好人”思想,而是一种大智慧,是与社会规律同频共振的一种人生理念。可以说,中庸思想融入高职院校和谐就业文化当中,可以让学生们的言行更加规范而富有礼貌,亦可锤炼他们良好的人文品格,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而和谐指的是要在与人相处时、与社会产生关系时,要时刻秉持友善的态度,尊重他人、尊重社会,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将其融入到高职院校和谐就业文化当中,可以让学生更加富有亲和力,不仅让校园环境更加和谐,同时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和生活来讲更是大有裨益。
茶文化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很多入世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内容。其强调人首先要做好自己、强大自己,然后为家庭、适合、国家做出一番作为,将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与为国为民融入在一起。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其求学和就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金钱和享受。当然,为了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努力,这无可厚非,是人之常情。但是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也必须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社会和国家发展有机融合在一起,如此才能让自己的理想更加正确和积极,不会“跑偏”,不会走弯路。
天人合一的理念源自于我国道家思想,其与茶文化的自然属性融合后,让自己的特征更加明显。天人合一强调人们要将“小我”与自然万物这个“大我”统一起来,要尊重自然、顺从自然、保护自然,要从自然规律中找到人生的真谛,让自己变得更加超然洒脱从容。将茶文化的这一内涵融入到高职院校和谐就业文化建设当中,能够让大学生的性情更加平和淡定,用更加积极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自己学习、生活、求职中的得与失。
和谐就业文化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就是要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就业。因此,茶文化的融入也要做到知行合一,更好地为实践去服务。对于此,高职院校就要在校园文化创建与大学生实习实践中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力争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要在和谐校园文化中引入社会的力量,如社会上的一些茶文化结构、茶企等,通过签订协议等方式,搭建起多个大学生的实习就业平台。如此,既能让学校和谐就业文化变得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能解决社会企业用人难的问题,更能通过跟茶企或茶文化结构的合作,让我国传统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当中得到更好的传播传承。
任何文化的表现都需要通过载体进行呈现。在将茶文化融入到和谐就业文化建设当中时,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要将从茶文化中汲取有大学生就业有关的内容,通过茶道演示、茶文化讲座、茶艺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们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另外,还要利用学校微博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平台、广播站、宣传栏等载体,结合本校学生就业文化的实际情况,从茶文化找寻相关的入世思想和出世精神,将其用生动幽默且富有感染力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们得到更好地熏陶,在寓教于乐当中便能将茶文化的精神内涵转化为高职院校和谐就业文化构建的强大动力。
[1]文达,杨秀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7(11):149-150.
[2]边舫.构建和谐高校就业文化的初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34-135.
[3]赵兵.就业工作研究: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就业指导功能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65-66.
[4]高旭晖,张子强.论茶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培养[J].中国茶叶加工,2003(2):36-38.
[5]张学连.浅谈茶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开展[J].科技文汇,2009(15):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