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玮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0000)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教育不断地发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凸显出了极大的作用和意义。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茶文化博大精深,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文化的精髓,是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人们不断积累的文化成果[1]。将茶文化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但能够提升人们的道德素养和文化底蕴,还能使人们更加乐观友善地与人交往,引导人们建立起积极健康的心理,使人们豁达向上地面对生活和工作。
我国的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深厚,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饮茶历史中,中国人将不同派别的哲学思想融入进来,如:儒家、佛家、道家等,将茶从单纯的“饮品”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上,最终升华到了哲学层面。在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中,不断地吸收了儒教、道教、佛教中的哲学思想,吸收到了它们思想的精髓及养分,并且在相互的碰撞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哲学精神。如:我国的茶文化形成的关键时期,与道教的兴起在一个时期中,道教自然而然的成为茶文化的精神源头,尤其是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和大道无形的哲学思想,更是对茶文化产生了极大地影响,与茶天然质朴的自然属性极度吻合,成了茶文化的“顶层建筑”,决定了茶文化精神内涵的基础;而佛教蕴含着“禅茶一味”的理念,随着佛教的传入、儒家思想的兴盛,这给茶文化平添了几分超凡脱俗的清净和淡泊的意味,使茶文化更加具有了一种别样的精神内涵,对茶文化的审美趋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道家、佛教、儒家的这些哲学思想使茶具有了深厚的人生哲学,人们经常说的:“入于儒,出于道、逃于佛”就是这个思想。“入于儒”是指通过茶这一载体,人们在进行茶事活动中,追求一种修身齐家治天下的宏大理想,是对人生进行思考。茶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家和佛教思想,能让心态更加平和和乐观积极,在饮茶、品茶的过程中,人们会自然而然地用一种超然淡泊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得与失。如:唐代的诗人王维,通过描写山水之景和茶之韵味,以茶为载体,寄情于山水,写了大量反映个人理想抱负的诗词,充分地展现出了自己的一种归隐之心。由此可见,在与诸多哲学思想流派以及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不断交融过程中,茶文化具有了一种超然而洒脱的茶道思想,形成了一种源于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并且在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这种思想不断反哺着我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对品茗者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也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对我国国民的性格具有了非常正面的作用[2]。
心理健康所指的是一种状态,是人对不断变化的外界社会环境拥有足够能力去适应,是人对于内在的环境存有一定的安定感。心理健康的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是对内对外的适应力,在心理上能以合适的行动去予以克服、改变不良状态。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茶文化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供必要的文化支撑。首先,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如:儒教、道教、佛教等哲学思想。这些哲学原理、思想对人们的自我心理建树具有极大的价值,包含了先人丰富的实践内容,能够促进人们更加积极向上去努力奋斗,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并能够心态平和地看待他人,从自省、审己的角度去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有助于人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理念,从而在遇到挫折时,才能勇敢面对一切,在取得成功时不骄不傲。
其次,茶文化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精神,为人们的心理健康打下牢固的文化基础,丰富人们的知识结构。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形成了很多物质及非物质知识文化,如:通过了解不同地区的茶叶、不同材料的茶具,人们会更加深入的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制作工艺、审美风格等。这丰富和优化了人们自身知识结构,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会引起人们对茶文化的兴趣,从而继承和发扬茶文化,如:茶叶的分类、茶艺茶礼、茶歌茶舞等知识,这些优秀的茶文化对于全面提升当代人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另外,在民族精神、价值取向以及伦理价值方面,整个中华民族创造了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意志品质,可以说,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相当多的内容涉及到了人们的自我心理调整,这对当代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如:茶文化中融入的儒家“修身齐家治天下”宏大的理想;在茶事活动中传承千年不衰的艺术和美学,环境之美、茶具之美、茶水之美等,不仅能让人们充分感受到我国茶文化的魅力,还能在不经意间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追求,使人们得到了一种艺术上的享受[3]。
首先,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对人们处事态度的正确引导,而茶文化的核心要求是人应该在社会中怎么正确地处事规则,其精神就是行为规范。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以茶文化为载体,将茶文化理念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如:通过举办茶事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行为处事思维方式,从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自省和审度。同时,在各种茶事活动中,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平和稳定的状态,教师要积极地、正确地引导学生实现良好的定位,进而引导学生能够有效处理自身存在的各项心理问题。
其次,目前,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来看,很多学生并不能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存在着自卑,并且很多学生存在着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考试作弊、学术作弊等情况时有发生。实际上,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核心理念就是精心修身,在饮茶的过程中,人们通过不断地探索,能够更好地全面地实现修身养性的目标,感受着个人的生活理念和态度。因此,将茶文化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品茶活动,不但能够引导学生领悟到茶道的精神理念,还能运用茶文化理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重塑塑造学生自身的人格理念,从而提升其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另外,目前,学生在校期间都对茶文化没有深刻的理解,不十分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又过于薄弱,部分授课者和心理咨询师不具备深厚的茶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不具备相关的施教能力,心理健康发展跟不上脚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无法得到解决。并且授课与咨询趋向于任务完成的过程,对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和发展只做表明功夫,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无法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实现用茶文化来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授之以“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尊师爱友”的传统文化思想。由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当正确定位茶文化,充分了解茶文化的内涵;加强师资力量,通过开办茶文化展览或其他形式的茶事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开设优质的茶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4]。同时,为了真正促进个人的心理健康,要丰富和发展与茶文化密切联系的校园社团组织,在组织的氛围中,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让学生学会团队精神、学会协同合作;通过布置心理咨询室和热线等方式,邀请茶艺专业人士、茶艺师等,精心为学生准备精神午餐,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地了解茶文化,做到匠心独运。并且为了确保这些人能够对茶文化教育灌输拿捏得当,要严格考察其人格道德素养,真正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邢雯芝.茶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与实现[J].福建茶叶,2015(5):58-60.
[2]朱海燕,萧力争,刘仲华等.高校茶文化教学现状及茶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探研[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154-156.
[3]尹顺民,陈卫平.中国传统文化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因素[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51-54.
[4]刘薇.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培养与促进[J].语文建设,2016(6x):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