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洋
(商丘学院人文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
近些年来,孔子学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发展,已占据世界各个地方,数量多、规模大。全世界各个地区学习汉语的人数处于快速增长中,各地区孔子学院汉语教学活动越发丰富化、多样化。因此,本文将研究,在新时代下如何秉持将传统茶文化融入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中,以彰显汉语教学特色,以提高孔子学院发展能力。
1.1 科学性
茶文化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不管是从设定课程目标中,还是从课程性质上而言,都需要结合科学性原则。从多方面上而言,在结合教学规模的前提下以规范的、合理的语言来准确的解释。因此,在设计茶文化课程中,应组织好各项内容,确保内容的合理性,便于受教育者学习和理解这些内容。
1.2 实用性
在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中将茶文化知识融入,其目的是为了让受教者在学习相关茶文化中,进而在汉语实际应用中得到明显启发。因此,应以实用性原则为主。换言之,对于受教者来讲教学内容是有用的,在学习之后,应将其运用到实践中。所以,在教学中应防止纸上谈兵,而结合实践情况,进而帮助学习者加强学习能力。
1.3 针对性
针对性原则,也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实际状况,为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中的对象文化水平都很高,要使其对茶文化过程系统的了解,更深入的接触我国传统文化,就需要加强这一群体的语言交际水平。因此,从教学内容上而言,在茶文化融入中应使用基础的内容,根据他们汉语学习水平,合理控制词语的难度系数。同时,还需要做好相应的引导,确保其能够更好的吸收。
1.4 趣味性
在跨文化因素影响下,在异文化教育中,受教育通常会面临很多理解上的不足,因此,在设计教学中,应注意其生动性、丰富性、有趣性,从而激发受教育者学习欲望,便于其能够在欢快的、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另外,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要具备趣味性,如果学习内容不具有趣味性,那么学生必然不会有积极性去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传统茶文化融入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中,应注重趣味性,以此来确保学生学习的热情。
2.1 在编写对外汉语教材大纲中,并未根据具体状况,也没有有效融合茶文化知识。现阶段,在我国越发注重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在传统文化中,茶文化作为尤为关键的一部分,在编写对外汉语教材大纲中,应有机融入茶文化,以此来彰显茶文化思想,有助于宣传和普及茶文化。
2.2 从汉语教学中茶文化方式与内容上来讲,当前对外汉语教材中与茶文化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不多。如:如何品茶、在哪种场所品茶等。在奉茶中,应以礼节为主,即便客人不喝茶,主人不能埋怨,这样有助于深入了解茶文化。
2.3 目前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对象,通常都是汉语水平不高的留学生,而教材内容与教材大纲中,牵涉与茶文化相关知识很少。基本都是理论知识,实践内容很少。
3.1 深入探索汉语教学中的茶文化,充分发挥传统茶文化的作用
我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当前茶已经成为了人们平常生活以及工作中尤为关键的内容,可以说茶文化在丰富我国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茶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项载体,在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中融入传统茶文化意义重大。上个世纪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很多学生前来我国留学,规模越发扩大,汉语教学已经成为了孔子学院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其他国家对于我国茶文化的研究,只限于茶文化发展历程、茶艺、茶具等方面,而对于茶文化的研究并不多,特别是孔子汉语教学中对传统茶文化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我国学者应深入研究和探讨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中的茶文化。
3.2 注重传统文化依附性特征,促使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茶文化
一般来讲,茶文化依附性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一是,其他国家学生在学习汉语教学知识中,并不注重中国文化的学习,这样就造成文化与语言之间产生了冲突。二是,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以他们所在地区文化为主,修改文化特色,这样就会削弱我国传统茶文化本色,留学生也难以对我国文化深入学习和了解,使其在平常交际中遇到很多困难。三是,因为教学对象的差异,因此教学内容偏差很大,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
所以,在我国文化讲授中,教师需要利用辩证思维,引导学生从客观层面上入手,对我国文化真正了解和掌握。将茶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中,这是一种跨文化行为,符合我国传统文化思维理念。将茶文化融入汉语教学中,只借助汉语教学者一方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孔子学院上上下下所有职工共同努力,将其作为传承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防止文化依附性特征而缺失了一些内容,唯有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才能够真正发扬光大我国茶文化。
3.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将语言与茶文化学习有效联系
首先,将传统茶文化与汉语教学内容相融合,需要大力整理和归纳,为开展相应实践教学做好铺垫。目前,国内很多学者在对茶文化研究中,通常以茶树、茶道、茶艺等作为研究对象,汉语教学中的茶文化知识并不多,因此,为了符合跨文化研究目的,将传统茶文化融合于汉语教学中,才能够为汉语教学正常有序开展奠定基础。其次,不断创新茶文化理论知识。在新时代下,需要不断更新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将茶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中,并深入创新茶文化,从而来达到对外汉语教学开展的具体需求。所以,必须要更新茶文化理论知识,将有机联系茶文化学习,与时俱进,提高孔子学院汉语教学效率。
3.4 茶文化对语教材内容的合理编写,扩展茶文化知识的广度
在茶文化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包括初级环节、中级环节以及高级环节。这就应在茶文化中,根据学习与教学环节的不同,针对性设置教学内容,对内容加以深化。在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中,初级环节作为一项重要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前提。所以,在设置茶文化对外汉语教材内容中,应结合基础知识,并扩展茶文化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3.5 注重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文化差异,深入融合汉语教学与茶文化知识
在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中,因为教育者与学习者所处文化环境的不同,因此在思维方式与世界观、价值观都不同。所以,在汉语教学中,教育者应结合学习者的本国文化,展开差异性教学。通常而言,亚洲地区的留学生,在孔子学院学习汉语中,因为文化差异并不大,因此可以很快的接受知识,可以十分容易的学习对外汉语知识。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由于文化差异很大,所以接受水平较低,在学习中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因为很多留学生并不了解我国人们品茶习惯,也不知道如何敬茶。因此,在茶文化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育者需要主动发挥引导作用,在将各个国家茶文化差异对比之后,强化教学队伍整体能力,将汉语教学与茶文化知识有效融合,在推广汉语教学中,更加重视文化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强化宣传与推广茶文化效果。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下,将传统茶文化融入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中,无论是对于传统茶文化的推广,还是对于提高孔子学院发展能力,其都是益处多多的。但我们也需要意识到一点,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中融入传统茶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学院中所有工作人员持之以恒的坚持,并做到深入了解我国茶文化发展史,针对性、有目的在教学中融入,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融入效果,以推动孔子学院更好的发展。
[1]张丽芳.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融入茶文化的思路与策略[J].福建茶叶,201(6):182-183.
[2]赵金铭.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现状与教学前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67-72+162.
[3]张文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茶文化传播[J].福建茶叶,2017(5):291-292.
[4]周琳.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茶文化教学探析[D].复旦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