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钢琴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18-01-19 05:26:08杜佳倪
福建茶叶 2018年5期
关键词:茶文化美学钢琴

杜佳倪

(四川文理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四川达州 635000)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内涵深厚,彰显出独特的人文理念和艺术视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它拥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茶道、茶礼、茶诗、茶词、茶乐、茶画等均是我国茶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就音乐而言,茶音乐植根于茶文化的肥沃土壤,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汲取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营养,并将传统美学理论、人文理念、哲学思辨和艺术思想等融为一体,既有阳春白雪的内容,如古琴曲、古筝曲、琵琶曲等纯乐曲目,又有下里巴人的成分,如茶歌、茶戏、茶舞等歌唱演绎曲目,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欢迎,最终发展成为了蕴含高度思想性、人文性、群众性和实践性的艺术形式,是现代美学教育和艺术教育的灵感源泉和题材宝库。

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音乐教育的形式也愈加与国际接轨,无论是在乐器种类上还是在演奏形式上都日趋国际化,钢琴便是当前背景下最受欢迎的一门课程。钢琴教育作为美学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良好情操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现在的钢琴教育大都以考级为最终目标,单纯地强调技巧和手法,并未突出其中人文性和艺术性的内容,无法达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效果,还有人错误地认为钢琴优于传统民族乐器,把学习钢琴视为“洋气”的象征,而对传统民族音乐乃至民族文化不屑一顾,这完全背离了钢琴教育初衷。所以,钢琴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寻求钢琴教育与民族文化的融合点,以茶音乐为契机,把茶文化与钢琴教育相结合,把人文精神完美地嵌入到钢琴音乐之中,让人们在把握了钢琴演奏方法的同时,对我国的文化思想拥有比较深刻的把握,形成对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内容的无限热爱。

1 茶文化框架下钢琴教学的特点

茶文化与钢琴教学相结合的模式,首要特点就在于其人文性。钢琴诞生于十八世纪初期的意大利,音域广阔,音色优美,享有“乐器之王”的美誉,已有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很多伟大的音乐家比如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等都是以钢琴创作为阵地来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普世哲学,因此钢琴本身就具备高度的人文特质。但是,由于钢琴进入早期中国的信息数据比较闭塞,并没有钢琴诞生及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于是人们大都把钢琴视为一种纯粹的演奏工具,未去深挖其中的人文内涵。茶文化则恰恰相反,它植根于中国、生长于中国,从初具雏形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交织,“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古以来就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茶音乐是以人民群众的茶事活动为依据而创作的,自初生之日就被蒙上了一层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因茶文化的地域性与民族性,茶音乐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也呈现出不同的历史积淀和时代内涵,它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一种音乐文化形式,其演绎与传唱方式、民族和地方特色等都是独一无二的,其内容则是创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思想情感的表达。在现代钢琴教学活动中,以钢琴为演奏工具,以茶文化的音乐叙述方式和情感表达形式为路径,可以使我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属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同时,茶文化与钢琴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其第二大特点在于美学性。我国教育历来崇尚以德塑人、以美育人,强调通过道德教化来塑造人的崇高品格,以美学教育来净化人的内在思想,让人们在各种美学元素的熏陶下学会感受美、欣赏美、解读美和创造美。音乐教育作为美学教育以及现代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们的性情陶冶与人格塑造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茶文化作为集文化、艺术、美学、哲学等于一体的综合型系统学科,对中华民族审美理念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与茶文化相关的音乐内容是在多种美学元素的浸染中形成的,它们是对茶文化内涵的艺术化彰显,具有极高的艺术美学价值。茶文化与钢琴教学相结合,是传统美学因子与现代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也是美学理念一脉相承、中西合璧的重要举措。

茶文化与钢琴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还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实践性即可行性、可操作性,是说这种艺术形式是实实在在的,来源于生活而又回归于生活,能够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三贴近”原则,而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对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茶音乐是从茶事活动中衍生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一切创作和演绎都能够现实中找到原型,内涵深刻但表达简洁,非常明了易懂,是人民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音乐形态之一。通过钢琴演奏把茶文化物化出来,使理论落脚于实践,让人们从悠扬的钢琴声中掌握茶文化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 茶文化与钢琴教学的结合现状

近年来,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持续升温,钢琴音乐教学在国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很多学校和机构都配备了愈加完善的钢琴教学设施,令越来越多的人们有机会参与到钢琴学习之中。但是,由于钢琴教学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短,教学模式仍不成熟,教学内容尚不完善,大多数课程都是以指法技巧的教授和练习为核心,敦促人们通过“勤学苦练”深化演奏技巧,却缺乏对内在文化的感知和积淀。将我国茶文化融入到钢琴教学之中,可以帮助人们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找到文化归属感和情感共鸣,在演奏时更加“走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赋予音乐以灵魂和生命,演奏者仿佛可以超越时空去与远在异国他乡的创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使演奏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得到极大提升。茶文化与钢琴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所需要的是拥有茶文化背景的专业音乐教师,而现状在于,很多从业教师并不具备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艺术积累,那些艺术造诣高的、文化修养好的大都成为了职业演奏家,导致我国钢琴教学水平迟迟得不到有力提升。加之在应用教材和评估方案层面仍然趋近于应试,自发性、自主性的成分太少,生硬的练习无法让人们出现共鸣,也就难以真的理解其中的思想情感。

在现代音乐教育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钢琴教学在社会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中较为普遍地建立起来,然而,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团队与教学体系却未能同步搭建。由于钢琴教学师资紧缺,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机构直接从应届毕业生中选择录取,这些年轻的钢琴教师无论是从教学能力方面还是专业素养方面都达不到优秀教师的标准,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停留于表面的理论知识,使钢琴成为了一门技巧性的课程,抑制了人们对钢琴深入了解的愿望。另外,这些年轻教师缺乏对我国茶文化相关知识的基本认知,无法对茶文化与钢琴进行有机关联,使讲解过于生硬和牵强,难以被学生接受。

在教学内容方面,茶文化与钢琴都不是传统教育的重点内容,很多持应试教育思想的学校对两者持漠然态度,没有给予充分的鼓励与扶持。部分钢琴教师认为只要传授了钢琴的基本技巧、传达了茶文化的基本思想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相关教学工作,把两者完全割裂开来。他们直接把钢琴的演奏方式直接套用在茶文化音乐的曲谱之上,不考虑两者在具体曲谱上的兼容性,也没有结合两者各自的特点进行现代化改编,导致演绎毫无新意、毫无内涵,人们自然也就难以提起继续学习的兴趣,阻碍了钢琴教学的持续发展。

3 茶文化与钢琴混合式教学的策略

基于上述问题,要顺利开展茶文化与钢琴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当从人才机制和课程编写方面着手,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构建多元化的茶文化钢琴课程体系。

3.1 应当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

钢琴教学是一门兼具艺术性、文化性、实践性等于一体的课程门类,对教师拥有极为严格的眼球。基于当前钢琴教师供不应求的情况,应当特别重视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改善和优化钢琴教师结构,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相关学校和机构可以与重点专业高效建立直接的优秀人才输送机制,把那些同时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和文化内涵的师生推荐到这些教学阵地。学校和机构应当注重大力培养年轻的钢琴教师,组织定期专业技能、教学方法、文化素养等方面的综合性培训,可以定期聘请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和教育家来讲解对文化和艺术的双重把握,以崭新的方式用钢琴来演绎茶文化中的音乐曲目,激发他们对钢琴教育的热爱,还可以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每一位资深的钢琴教师可以带一位或多位新上岗的教师,帮助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杂症。当然,钢琴教师本身也应当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的茶文化素养与音乐专业素质,积极探索每一个钢琴曲目背后的深层文化意义,让茶文化与钢琴教育相得益彰。

3.2 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当与时俱进,可以体现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和艺术理念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表现形式,必须要与时代潮流相一致,不断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不被淘汰,获得持续发展。钢琴教学工作者应当主动承担起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案的重任,结合当前社会赋予钢琴音乐的文化因子以及时代赋予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对相关音乐曲目的内容与形式进行突破和创新,以当下流行的文化艺术形式为桥梁,创造性地引用其中的文化与音乐元素,打造出与时代文化相适应的音乐形式。在教学内容上,应当根据现代音乐的特点,对茶文化的相关乐曲进行改编,用钢琴演绎出不同的文化内涵,赋予茶音乐以崭新的历史概念。在形式上,可以借鉴国外的钢琴音乐表现形式,以专业化、艺术化的手法对茶文化进行诠释,突出教学的文化内涵。此外,还应当转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把课堂的中心从教师更换为学生,让学生掌控课堂的进度、内容与形式,加强对分阶段学习的设计,加速课堂向“寓教于乐”的模式转变,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满足不同专业能力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在文化思维方面,构建传统音乐和传统文化思维

应当积极转变教师已有的固化思维,改变教学曲目一向以外国作品为主的情况,大力鼓励教师使用传统音乐作品进行钢琴教学,构建传统音乐和传统文化思维。相关学校和机构可以邀请茶文化大师与学生开展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讲座、演绎等形式帮助学生明确如何把茶文化的思想融入到实际课程的学习之中,如何将茶文化的内涵体现在黑白琴键之上,以及如何把茶文化的内涵通过钢琴的思想情感传递出来。同时,教师队伍则应当注重对自身民族音乐及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由学校组织或自发地参加对茶文化知识、传统文化思维、民族音乐演奏等内容的系统化学习来科学把握音乐与茶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探索茶音乐的内在精神意蕴,使钢琴教学充满张力。

4 结语

茶文化与钢琴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应当以现代音乐文化为切入点、以传统民族文化为立足点、以钢琴演奏方式为表达路径,不断挖掘音乐元素的历史性、时代性、文化性与艺术性,找到每一部音乐作品背后所蕴藏的思想情感,赋予钢琴演奏以生机和活力。对于具体教学而言,教师必须要加强对自身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持续改进,在钢琴教学活动中注入茶文化理念,并以现代美学为依据、以传统文化为根本,对相关音乐文化作品进行适度的改编,突破钢琴与茶文化之间的界限,使两者紧密融合在一起。教师还应当注重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通过编写阶段化、趣味化的教材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茶文化与钢琴音乐在我国“和谐共赢”的发展态势。

[1]徐静竹.浅论钢琴教育中国化的对策研究[J].黄河之声,2014(19):97-97.

[2]杨雅茗.中国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文化阐释与建构[J].福建茶叶,2017(3):168-169.

[3]孙敬轩.大学钢琴教育教学模式的合理构建和理性反思[J].音乐大观,2013(5):26.

猜你喜欢
茶文化美学钢琴
仝仺美学馆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盘中的意式美学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 08:28:26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现代苏州(2019年16期)2019-09-27 09:30:32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纯白美学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纸钢琴
“妆”饰美学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6:36
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