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翔
(长江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情绪是人与生俱来的,其主要是指人的主观感受,是感觉、思想与行为综合而生的心理状态。由于人生活在一个群居的社会,其个人情绪都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甚至可以说其情绪的好坏与周围环境具有紧密相联的关系。有的人可以因为某一件事上一秒嚎啕大哭而下一秒又捧腹大笑,有的人可以前一分钟怒发冲冠而又下一分钟笑颜逐开。所以,情绪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并且深受荷尔蒙的影响。但是,情绪却是可以疏导和化解的,其并不是完全不可控的。据调查研究,绘画对于情绪具有鲜明的改善作用,无论是欣赏观看他人绘画还是自我创造绘画,都会有益于个人消极情绪的发泄。而我国的茶元素绘画大多是以山水画为主,以点染泼洒的手法将迤逦青秀的自然风光展现得栩栩如生,而又以远近的变化将虚实相生的意境刻画得淋漓尽致,使惆怅的心绪在绵延的青山中消散殆尽,使愤懑之情在荡漾的绿水中涤荡而去。于是,茶元素绘画对于情绪的改善作用也在香气四溢的茶水中越来越显现。
无论是好的情绪还是坏的情绪,都需要被重视并且以有效的方式渲泄出来。否则,积压之下则可能会演变为压死骆驼的稻草。发泄情绪的方法很多,倾诉、运动、游戏都是非语言表达情感体验的方式。而绘画作为人类思想的一种侧面表达,鲜艳的色彩、绚丽的图案、扭曲的人物都是我们情绪的侧面成像。不仅绘画家能用绘画表达情感倾吐其心中的理想,普通人也能通过简单涂鸦来缓解压力以改善情绪。随着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现代人的心理压力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似乎任何时候都有突然崩溃的可能。而绘画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其将不可视也不可说的情绪视觉化,使人能从静止的画面中感受隐含着的无奈与悲怆,从而使内心深处的情绪被唤醒,在共鸣中无声无息地被释放。
绘画艺术疗法是通过绘画中的自由创作来抒发潜意识中压抑的情感,使人能在绘画这一活动中随意地发泄心中的情绪,从而起到一种心理治疗作用。绘画治疗最早可以追溯至史前时代,原始人在其居住洞穴中作壁画,不仅是为了记录日常生活,更是为了表达其对自然的敬畏与恐惧。心理学的飞速发展,原始人的符号表达法也被引用到了治疗手段之中,并将其以绘画创作的形式表现出来。一般来说,绘画艺术治疗是在心理投射理论与大脑半球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而绘画艺术疗法则是在投射理论相关内容下结合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将绘画作品作为理解人类内心世界的通道,认为绘画作品能表达内心意识甚至能更深刻清晰地将情绪表达出来。同时,人体大脑分工机制作用使得人体左右大脑半球机能具有明显的差异,大脑左半球处理语言类的活动以逻辑推理为主,而右脑半球处理的则是视觉图像的分析以及情绪表达。所以,绘画艺术疗法对于同属于右脑的情绪改善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虽然人类很早就掌握了绘画艺术,但是将其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19世纪末的精神病学家以及心理学家根据时下人们的心理对绘画作品进行了研究,并对精神病患者的绘画作品进行了重点关注,由此总结出了绘画艺术的情绪治疗方法。而后,绘画艺术治疗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到心理疾病的治愈中。尤其是自闭症儿童的治疗过程中,大部分儿童都不会与外界交流,但会自发绘画,只有在绘画时孩子才会变得活跃积极,眼里才会装满渴望的星星,而绘画也成为了其与外界沟通对话的方式。所以,绘画艺术渐渐地成为了治疗自闭症儿童的有效手段之一。另外,绘画艺术对于狂躁症的人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绘画作为一种创作活动,其需要耗费很多精力和时间,而情绪躁动的人则能在绘画慢慢地静下来,随着笔触的不断变化狂躁之气也会随之而去,最后绘画成品的出现则会将其转化为一股洋洋喜气。
绘画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其情绪缓解作用已经为众多学者所证实。茶元素绘画亦具有此功能,其能通过绘画这一创作活动消解不良情绪,使人在轻松愉悦的绘画中忘却烦恼,沉溺于茶山茶水茶香的静态美之中。我国最著名的茶画——《事茗图》是由明代的唐寅所作,唐寅颇有才华却一生坎坷,其在经历了宏志十二年徐经科场案下狱后被罢黜为吏,从此告别官场,隐去心中的报国之愿,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而其在人生屡屡失意时,却依旧成为了颇负盛名的画家。究其原因,其只有在作茶画时才能忘却心中的烦闷,也只有在作画时能直视自己的内心。因而,绘画对于唐寅而言,则是舒缓惆怅抑郁情绪的一剂良药。而且更重要的是,茶元素绘画中所折射出的淡然达观之态,也会使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嫩绿的茶叶儿、澄澈的茶水、弥漫的茶香,这些茶元素被应用到绘画过程中时,都会在不经意中使人生发出生命蓬勃之感。
茶元素绘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囊括的文化元素可谓包罗万象,其所营造的意境也是幽静深远,对于观众来说不只是视觉盛宴更多的是文化熏陶与情感交流。优秀的绘画作品能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使其在暗沉的色调中看到希望,使其在明晃晃的光影中感到温暖。例如,清代汪承霈的《群仙集祝图》以工笔设色描绘了斗茶会的盛大场面,刻画了不同仆人的形象之时,也将斗茶人的饮茶赏茶之态描摹得入木三分,造型不尽相同却又生动有趣,或粗或细的线条或深或浅的颜色,将“群仙”的快活洒脱之趣展示得生动淋漓。而作为观众无论是谁看到此茶画,都会不自觉地扬起嘴角会心一笑。人生本来短暂,挫折痛苦谁都会经历,但是再大的创伤、再沉重的灾难都终将会过去。既然如此,何不咧开嘴大声地笑,从内心深处接受眼前的挫折,然后自己撕开伤疤治愈它,以昂然的姿态面对生活中的林林种种。
茶元素绘画是中国画中一颗耀眼的明珠,绿水绕青山的画面所展现出来的自然之美使人沉醉。青翠欲滴的茶叶、苍翠遒劲的松树以及钟灵毓秀的青山都是大自然最美的风景。而任何人但凡瞥见此境都会心生旷达之意,而茶元素绘画大部分是以反映自然风光为主,其以臻熟的技法与浓淡相宜的墨,将潺潺溪流与林木青山纳入其中。而满身戾气之人在观赏了纯粹自然的茶画后,会从这种淡雅怡然中生出一股平和安宁之气,至少暂时安抚了其狂妄躁动,拂去其心中戾气。此外,茶元素绘画多以青墨着色,所呈现出来的色彩是象征着生命之意的绿色。怅惘绝望之人则能从绿意盎然的茶画中看到生命的无限可能,进而迸发出向上的力量。例如,何水法的《香茗图》,红色的梅花与黄色的花蕊在青绿色的叶子中格外显眼,而旁边的两盏茶却与此交相辉映,盛放的梅花越来越艳丽,而观众似乎闻到了梅花的馨香与茶叶的沁香,无形之中受到了鼓舞。
意象作为一种意指,通常以象征性的方式反映出来,其不同于语言表达,大多是潜意识心理活动的表达。而很多时候有些情绪是难以用语言进行准确表达,尤其是在面对重大灾难时,语言往往是苍白而无力的,所以,情绪必须通过符号以象征性的方式表达出来。因而,绘画便成为了情绪宣泄的手段之一,其能通过绘画对内心意识的活动进行精确描述。因此,在利用茶元素绘画改善情绪时,可以从不同的认知系统入手,利用茶元素绘画的视觉性效果对思维进行干预以消除负面情绪。再者,也可以通过绘画艺术对某种阴暗心理进行深刻阐释,其可以一改传统茶元素绘画的创作模式,将鲜绿的茶叶刻画成黑色或者惨白色,以割裂的手法对山水进行异化处理,运用各种手段将其内心的消极情绪进行充分发泄,并最终将毁灭性的冲动转化为建设性欲望。
[1]魏源.绘画是人们最适宜的心灵表达方式——绘画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J].医学与哲学,2005,26(3):59-60.
[2]严虎,陈晋东.绘画艺术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疗效及应用现状[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7):2173-2175.
[3]陈灿锐,周党伟,高艳红.曼陀罗绘画改善情绪的效果及机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1):162-164.
[4]黄雪竹,杜姝昱,任冬梅,杨勤,李光明.绘画治疗在儿童情绪障碍中的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3(23):151-152.
[5]杨在攀,李艳清,杨兰丽.绘画治疗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筛查及干预过程中的效果研究——以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8):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