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在茶叶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2018-01-19 05:26:08何纪翔
福建茶叶 2018年5期
关键词:茶叶理论过程

何纪翔

(贵州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贵州贵阳 550001)

1 激励理论概述

激励理论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管理系统最大化员工对组织和工作的承诺的过程。激励理论是对满足人们各种需求,调动人们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总结。激励的目的是激发人们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取得最大的成就。激励理论是研究如何调动人们积极性的理论。它认为工作效率和劳动效率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工作态度,这取决于所需满意度和动机水平。例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们的各种需求分为五个层次:身体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并且认为人们正在根据需求水平追求满意度。因此管理者根据需求设定目标可以起到刺激作用。此外,双因素理论家赫茨伯格将影响工作态度的因素分为两类健康因素和激励因素。健康因素包括组织政策,管理技能,同事关系,薪酬,工作环境等。这些因素的改善消除员工不满意度,激励因素适合个人心理成长,可以调动因素的积极性,但只有保持原有的效率。根据不同的目的,可以分为需要激励理论、过程激励理论、状态激励理论。

1.1 需要激励理论

需要激励理论是指从人的需求出发,通过逐步达到他们的需求来实现促进企业发展的一种激励理论。在执行激励措施时,业务经理需要全面的了解到员工的需求所在,从而制定出清晰的激励目及的方向,以便业务经理快速有效地贯彻执行政策,并达到预想的结果。

1.2 过程激励理论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环境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励理论也从原来的需要激励理论发展演变形成了过程激励理论。其带给企业管理者最主要的不便之处在于它长期存在于一个多变的、随企业发展而存在变化的环境中,可控性极低。

1.3 状态激励理论

状态激励理论是指从每一个体的具体需求状态出发,从而确保达到公平公正的激励效果,从本质上而言,其与过程激励理论和需求激励理论是不尽相同的。过程激励理论与需要激励理论主要是从个人需求的来源采取具体措施,也就是人的需求。状态激励理论更强调问题的结束,即满足个人需求后的状态。通过长期的状态激励理论更有可能消除管理过程中常见的不平等,这有助于积极有效地使员工将工作付诸实践[1]。

2 茶叶企业管理的问题

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茶业产业也迅猛发展,茶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这对茶叶产业的结构要求也日益加剧,考虑到茶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国民消费水平逐渐维稳等因素,在接下来的几年间市场上茶叶将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势,这势必会削减茶叶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于茶叶企业而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它首先不得不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但是,茶叶企业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影响着茶叶企业的整体发展。

2.1 粗线式管理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管理对象就是内部的员工。不同的管理态度与方式毫无疑问会影响着全体员工的工作态度。对于处于文化程度较低的茶农而言,他们更多的关注点在于个人的报酬,不重视自己的未来规划。与此同时,一些中小型茶叶企业因为粗线条的管理模式使得员工受到的忠诚度培训不够。受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茶叶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不够具体、精细。

2.2 过于强调制度条框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毫无疑问相关制度措施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企业发展与规范运行,约束企业员工的言行举止。但如果一味地过于强调系统措施与制度,也会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弊端。目前绝大多数茶叶企业认为想要控制企业成本、促进企业发展,务必要在员工内推行绩效考核制度。然而,作绩效考核制度作为一种传统的权威的企业管理模式,对于长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并无有效成果。况且,在这样一种制度的约束下,当考核制度满足不了员工对薪酬的期待时,就会造成大部分员工离职,劳动力流失的状况,有损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与经营。

2.3 忽视内部结构的调整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茶产业的日益扩张,这无疑增加了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竞争。作为跟随时代潮流的优秀企业,要想在发展的长河中不被淘汰,必须在发展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就目前市场发展变化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过于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对于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这必将导致企业在发展潮流中被淘汰[2]。

3 激励理论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3.1 加强员工忠诚度

如上所述,茶农在茶叶企业中的所占比例较高,茶叶企业的管理可以隶属于劳动密集型,当然这是以企业员工拥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为前提的。通过将激励理论灵活的运用到茶叶企业管理的运行过程中,强调以人性化管理理念为核心,着既有利于促进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不断提升,稳固企业的团队;更有利于茶叶企业更长久稳定的发展。

3.2 发挥非正式的系统功能

结合前面的分析表明,制度性措施的依赖存在一些不足。在茶企经济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对员工的精神激励,引导员工学习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这些都与管理的灵活性相适应[3]。

3.3 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根据激励理论的本质而言,它是完完全全站在员工的角度去研究茶叶企业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相对于其他的管理模式而言,是对员工最有利、最人性化的一种管理模式。在这样一种满足员工需求的情况的制度下,毫无疑问能够充分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工作更高速、高效的完成,促进企业的发展。

4 激励理论在茶叶企业管理中的实用措施

4.1 细化灵活管理的要素

激励理论模式有着丰富的内涵。茶叶企业难以把这些本质上的东西融入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就此而言,茶叶企业非常有必要分析自身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企业发展运营过程中的不足。通过将激励理论的优点与茶叶企业管理有选择性的提炼结合,来弥补前述不足。也就是说,在茶叶企业管理过程中,茶叶企业应结合变化的社会市场经济环境,实施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全面实时的调查企业员工的需求,在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尽可能的满足员工的主要需求,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4.2 引入雇主与雇员之间的谈判协商

与传统的茶叶企业管理模式相比,激励理论模式的优势在于,调整机制可以与企业发展状况同步建立,可以有效避免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遇到问题后找到解决方案。有必要结合茶叶工人的流动性较大来介绍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咨询模式。激励理论模式可以根据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调整。激励方式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劳资协议。通过引入这种谈判模式,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员工需求,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

4.3 优化团队管理风格

在目前的茶叶企业中,农民工占茶叶一线员工的比例很高。农民工有相互帮助,抱团生存和生活习惯的生存。这种农民工的生活方式应引起茶业经营者的重视。茶业经营者应结合现状,优化团队作业管理,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同时,茶叶企业内部也会形成一些非正式的组织,茶业经营者要加强与领导班子的沟通,保持茶企稳定[4]。

5 结语

激励理论作为心理学研究长期发展的成果,是茶叶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协助手段,对促进茶叶企业经济的高速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因此,对于茶叶企业的管理者而言,首先务必要清醒且全面的意识到茶叶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深刻认识到激励理论对茶叶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要根据茶叶企业发展的实情出发,理顺激励理论在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改变茶叶企业的管理方式。积极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从而维持茶产企的经营管理模式,促进茶产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以促进全国经济总体飞速发展。

[1]黄宇辉.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学,2017(11):22-23.

[2]单文慧.柔性管理在茶叶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8(01):391-392.

[3]田永战,张忠辉.计算机技术在茶叶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7(06):63-65.

[4]刘长洁,姜含春.法家管理思想对当前安徽茶叶企业管理的启示[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7(04):40-43.

猜你喜欢
茶叶理论过程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2022年2期)2022-11-15 08:53:56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创造(2020年5期)2020-09-10 09:19:22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香喷喷的茶叶
快乐语文(2018年36期)2018-03-12 00:56:02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3: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