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茶产业的SWOT分析与营销策略优化研究

2018-01-19 05:26:08胡四斌
福建茶叶 2018年5期
关键词:贵州省茶叶发展

胡四斌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北京 100084)

茶叶,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按照加工方式的而不同,可分为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白茶、红茶和其他。茶树的原产地在我国云贵高原一带,而黔中大地又是茶树之乡。茶叶种植产业多按区域性分布,我国茶产业主要分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贵州省便位于西南茶区,此地地形复杂,大部分为盆地、高原,土壤类型亦多,其中大部分的山地地形利于茶树的栽种与培育。

1 区域茶产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企业竞争态势分析法,通过评价企业的优势、劣势、竞争市场上的机会和威胁来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下面我们将运用这种方法来对区域茶产业的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把各项因素都考虑进去,形成对区域茶产业发展系统性的认识,提炼出茶产业在今后发展中“能够做的”和“可能做的”,以便于制定更加科学全面的营销策略。

1.1 优势

1.1.1 种植历史悠久

唐代陆羽《茶经》便有云:“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贵州省是茶树的原生地和古老茶树的诞生地之一,从古至今,种茶、采茶的手艺不知流传了多少代。此地茶文化底蕴丰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经验也让人颇为乐道。

1.1.2 地理条件优越

茶叶属亚热带耐阴性的多年生植物,喜温喜湿,要求年均气温、生产期间月平均气温均在15摄氏度以上。贵州省地处贵州高原,境内山峦起伏,俗话说,“高山产好茶”,贵州山脉众多的地形为其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贵州省年温差小,年平均温度在15摄氏度左右,日照也相对充足,符合茶树生长的条件,每年,此地都会生产大量销售海内外的优质有机茶。另外,贵州茶园面积较大,据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统计,2013年全省茶园面积超过33.33万公顷,居全国第一。

1.1.3 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

西南地区幅员辽阔,人口较多,从事茶产业的人口相应也比较多,且贵州省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劳工薪酬相对较低。

1.1.4 发展前景广阔

经过贵州省政府和人民的不断努力,茶产业的发展已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政府设立了茶产业管理部门,打造出一支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队伍参与指导,从事茶产业的人员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提高。产出的茶品质增强,对外的声誉也越来越好。茶产业由之前单一呆滞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的模式,布局更加合理,管理愈加科学化、规模化,整个地区茶产业的竞争力增强。

1.2 劣势

1.2.1 组织机构不健全

尽管贵州省政府已经意识到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措施上始终不能跟上当前经济的发展形势。已经设立的管理机构没有专业性的指导人才,不能给与茶农科学的指导,机构人员对于茶产业发展的认知较为落后,不能与时俱进。而那些没有建立茶叶机构的县,一般由农业局兼顾管理,因而较为混乱,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统一的协调管理。

1.2.2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全省多为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那些从事茶产业生产管理的人员专业素质较低,所得的茶知识多为祖辈传习,没有学习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很难对茶的栽种与培育有更深层次的认识,高技术人才更是短板空缺。

1.2.3 生产规模小

由于多为家庭式的小规模生产,经营的茶园面积较小,大型机械使用率低,生产规模难以提高,集约化的经营难以实现,相对其他地区的茶产业竞争能力较弱。

1.2.4 资金投入不足,项目资金投放错位

投入茶业的资金相对短缺,没有坚实的资金后盾。虽然政府部门对茶产业较为重视,投入的资金不少,但有些经营者钻政策的空子,借着弥补损失的名义,骗取政府的资金补助,使得实际能用于改进技术和机械设备的资金少之又少,茶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1.2.5 科技水平低,缺乏精加工技术和设备

全省境内缺乏科技含量较高的龙头企业作为支撑带动茶产业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发展。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较低,机器设备简陋,老化率较高,影响了茶业的快速发展。

1.2.6 茶园利用率较低、效益不能实现最大化

春茶和夏茶年产量不高,而其余季节产的茶由于不能达到最好的品质,往往被大量浪费,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2012年,全国茶园投产面积151.99万顷,总产量达179万吨,平均产量约78.51kg/667m2,不仅比全国平均产量低62.5%,更是远低于单产最高的福建省。而贵州省气候环境、土壤环境良好,茶叶单产量与之不符。

1.2.7 市场未得到良好的开发

贵州省出产的茶品种繁多,达200多种,而且注册上市的就有150多种[1]。但是虽说种类较多,所占市场份额相对较大,茶叶的品质鱼龙混杂,好品质茶的声誉往往会被坏品质茶所影响,消费者在购买时也难于区分,影响了贵州茶叶整体的品牌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专业化的销售组织较少,现有的组织销售体系不完善;二是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品牌影响力不强;三是产品包装比较单一,多样化包装相对缺乏[2]。

1.2.8 机械化水平低

机械化采茶和加工水平较低,(据贵州省农机局调研,手工采茶费用已占茶叶上产成本的40%以上,高档茶的比例更高。)由于贵州省茶园生产管理以人工为主,且茶农科学素养低,茶叶机械化的推广工作长期得不到有力的发展,采茶机的应用面积不到十分之一。因而贵州省并没有大面积使用广泛应用的单人采茶机或双人采茶机。再者,茶叶加工方面,由于机器设备不够先进,且机器老化严重,用该种机器生产的茶叶难以达到国家标准,也使得机械化水平较低。

1.3 机会

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事实上,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已经提出要做大做强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3],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政府有关部门对于茶叶等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在日渐增强。

1.4 威胁

从国内来看,消费者对茶叶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茶叶生产的成本,从种植、采摘到加工、包装,每一步都要经过严密而又繁琐的过程。从国际方面来看,进口国的安全限量标准越来越严,茶叶的农药含量把控尤其严格,对贵州省的茶产业也是巨大的挑战。

2 区域茶产业的营销策略优化

所谓的营销策略是指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经验获得顾客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商业界的期望值,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促销策略,通过相互协调一致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活动。下面我们将针对上述对茶产业区域性发展的分析做出更加优化的营销策略。

2.1 以品牌化为引领,推动区域茶经济发展

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维护品牌的良好形象是产品良好销售的必经之路,做好贵州茶的推广工作,提升贵州省茶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利于促进其茶产业良性发展、科学发展,避免其茶产业“默默无闻”的弊端,实现茶业增效和茶农增收从而带动相关旅游业、轻工业的发展,进而拉动整个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2.2 进行科学规划,提高管理效率

根据贵州省茶叶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科学的管理规划,对一部分农田实行退耕还林,保持水土,促进可持续发展。另外要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对贵州省的茶产业发展实行专门可靠的管理,改善之前管理不善、管理混乱的情况。

2.3 提高科技含量,引进先进生产力

提高贵州省茶产业的机械化水平,引进先进的采茶机器,更新加工设备,提高茶园的单产量。加大茶叶研发力度,培育新的品种,使得茶叶更好地适应贵州的气候,生产出光泽更为饱满、茶香味儿更加浓郁的好茶叶。定期派遣人员到外地进行学习,吸取其他地方的经验。另外,引进新的茶叶采摘技术及茶叶加工技术,对生产的茶叶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产品质量。

2.4 立足资源特色,加大资金投入

根据2017年12月底农业部等9部门发布的《关于认定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第一批)的通知》,作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贵州省应该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遵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立足贵州自主培育、生产的无性系茶树品种,避免随意选种,争取市场主动权。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区域茶产业发展中运用SWOT分析法,可以更准确评价出茶叶企业的竞争优势与不足,以便应对茶产业市场上的变化与挑战,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对区域茶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企业发展方向。

[1]刘北桦,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科学谋划“十二五”及2011年农业资源与区划工作,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1-7.

[2]姜含春,赵红鹰,葛伟.中国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6):23-28.

猜你喜欢
贵州省茶叶发展
贵州省种公牛站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2022年2期)2022-11-15 08:53:56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创造(2020年5期)2020-09-10 09:19:22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香喷喷的茶叶
快乐语文(2018年36期)2018-03-12 00:56:02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