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梅花景观历史及审美意趣探讨

2018-01-19 04:48俞青青
现代园艺 2018年21期
关键词:赏梅孤山咏梅

俞青青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2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不畏严寒、经霜傲雪、早春怒放的自然特性,象征着君子“孤高傲岸,洁身自好”的人格追求和高尚情操。咏梅、话梅是中国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林和靖写下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绝唱,陆游留下了“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旷世佳作,毛泽东的一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生动刻画了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唐宋以后,杭州西湖周围逐渐形成了孤山、灵峰等赏梅胜地,赏梅、咏梅风雅传统历久弥新。寻梅者,寻美也,在杭州人的心中,梅就是美的化身。

随着2011年杭州西湖正式加入世界遗产行列,梅花作为西湖文化景观遗产重要构成元素的四季特色植物景观之一,其景观和人文价值显得更加重要,对其景观历史和审美意趣进行深入探讨显得意义重大。

1 西湖的梅花景观

1.1 西湖梅花种类

梅花(Prunus mume),又称朹、春梅、红绿梅等,蔷薇科梅属,落叶小乔木,芳香,通常杭州梅花花期为每年1月底~2月中旬。但因品种不同,或梅花栽植小环境的差异,花期也有早晚之别,这从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的张鎡一年中的赏梅安排中可见一斑:“正月孟春有“玉照堂赏梅”、“湖山寻梅”,二月仲春有“玉照堂西赏湘梅”、“玉照堂东赏红梅”、十一月仲冬“孤山探梅”,十二月季冬“湖山探梅”、玉照堂赏梅”。但开花最早的梅花当属范成大在《范村梅谱》中提到的钱塘湖上的早梅,在重阳节开放,与菊花同时。梅花由于具有古朴的树姿、素色的花色、秀丽的花态和恬淡的清香,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讴歌的对象。梅花在唐代品种渐多,北宋时杭州的梅花以红梅为主,主要品种有福州红、潭州红、柔枝、千叶、邵武红等。南宋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学圃杂疏》记载的玉蝶,《梦梁录》记载的绿萼、千叶香梅[1],此外孤山西村也曾大事植梅,包括绿萼、横枝等红白20多个品种。明朝九里松至天竺路上(梅园)有梅树几万株,品种有千叶梅、重臺梅。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提到7种梅花,除了常见的红白两种外,还有绿萼、照水梅、千瓣白梅、单瓣红梅、墨梅。1949年后西湖梅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据1980年调查,孤山梅花品种有宫粉、骨里红、绿萼、玉蝶、送春梅、照水梅等十余种。1988年,灵峰景区扩建开放,梅园中栽植梅花品种45个[2]。

1.2 西湖历史上与梅花有关的重要景观

在唐代,杭州、成都是当时东西两大赏梅中心,其中杭州的伍相庙、孤山是当时主要的赏梅之地。北宋时,诗人林逋隐逸孤山,过着梅妻鹤子的生活,其咏梅诗为当时名流所推崇,孤山梅花也因此名扬天下,成为当时的赏梅胜地。南宋梅花观赏地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的赏梅佳处有:钱王宫梅岗亭、孤山岁寒亭、皇宫御园、张公甫的梅园、西泠桥等。明代的著名赏梅景点有;灵峰、九里松至天竺路上(梅园)、学士港、金沙港关帝庙后殿,其中灵峰探梅的梅花景致尤为世人称道[2]。建国后西湖梅花在栽植面积和品种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孤山、灵峰仍是主要的赏梅景点。

1.2.1 孤山梅雪。孤山作为西湖上最为著名的梅花景观欣赏点,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诗有“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可见当时孤山与吴山伍相庙已成为杭州赏梅胜地。北宋时孤山梅花虽数量不多,但因隐士林逋而将梅景赋予独特的文化生命,林逋是历史上第一个大力咏梅的文人,林逋咏梅也成为梅花观赏史上的重大事件,其现存作品中有8首咏梅七律,世称“孤山八梅”,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成为千古绝唱。与其他赏梅胜地相比,由于林逋其人其诗的缘故,孤山梅林更多地拥有了人文内涵与精神意蕴。南宋建都杭州后,孤山成为皇家园林,开始大规模的造园植梅,孤山梅花进入繁盛期,与赏梅相关的主要景点有凉堂、香月亭、岁寒亭、梅亭、西村、林逋祠、林逋墓,其中西村因地势平坦,栽植梅树最多,颇具田园之味[3]。南宋的江夔常携朋友至孤山西村、西泠桥一带赏梅,在他的作品《莺声绕红楼》中可以看到当年西村梅花“十亩梅花飞作雪”的胜景。此后经过元明清历代文人雅士不断的补植和维护,孤山成为了传续千年不衰的梅花观赏胜地。明初“钱塘十景”中有“孤山霁雪”,又称“孤山梅雪”,在湖光山色间,晶莹幽静的自然之地,梅花点缀其间,增添无穷幽雅。清时,浙江总督李卫增订“西湖十八景”,“梅林归鹤”名列其中。孤山梅景几经变迁,很多景象我们已无法亲眼见到,只能从历代的山水画和诗词文献中窥其一二,康熙中叶时的林逋墓和放鹤亭周围松树苍古,竹子飘逸,梅花奇崛。

1.2.2 灵峰探梅。灵峰位于西湖西北青芝坞西,今杭州植物园内。后晋开运元年(公元944年)吴越王在此为伏虎禅师建立道场,旧名鹫峰禅院。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改名灵峰寺。灵峰有目的、规模性的植梅活动发生于清代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长白人固庆以杭州副都统佐统浙军,修葺灵峰寺,并于山园环植果木数百本,尤盛于梅。可惜这一次的植梅悉数毁于10多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吴兴儒商周庆云来到云峰,补种梅花数百树,此为灵峰的第一次补梅,从灵峰探梅补梅图中可以看到当时的灵峰山峦环抱、涧泉清冽,是一处幽静的赏梅之地。民国之时,灵峰探梅已小有名气,蒋介石、朱自清等政要名流都曾来此赏梅。20世纪50年代前后,灵峰寺毁弃,1986年杭州市园文局开始重建灵峰探梅景区,1988年建成开放后,成为西湖范围内最大的赏梅景区。景区面积12hm2,种植梅花45个品种,5000多株,突出山林野趣和梅花的内在品种,包括“春序入胜”、“梅林草地”、“香雪深处”、“灵峰餐秀”4个游赏空间[2],其中主景“香雪深处”在半山腰,需经茂林修竹夹道的石径而上,于寻寻觅觅间偶遇那一份清芬,境界极其幽雅。

2 西湖梅花的审美意趣

2.1 梅花的欣赏对象

古往今来,人们赏梅多是欣赏梅的花,赏梅花的花形、花色、花香、花韵。也有爱梅花奇古的姿态,从古自今,许多文人墨客都对奇崛的梅姿情有独钟,如北宋的苏东坡,元代的王冕,晚清的吴昌硕等,清代的真一禅师颇爱梅花劲骨,据《西溪梵隐志》载“无用(真一字)师每俟梅花谢后,独往观之。邻人疑问,师笑曰;‘吾惟爱其劲骨。’”[4]更有一些人赏梅花的叶,如竟陵派文学代表人物钟惺,他写过一篇《夏梅说》,讥讽趋炎附势之徒。虽然不同时期,不同的人,欣赏梅花的角度不同,但赏梅的主流还是梅的花和梅的姿。

2.2 梅花的欣赏方式

梅花欣赏因所处环境的不同以及气候条件的差异而具有别样的情趣和意境,风前月下、雪中竹畔,都是人们喜爱的方式。袁宏道在《瓶史》中谈到赏花的时间和地点应随花性而异,梅花属寒花,故宜初雪、宜雪霁、宜新月、宜暖房。戴石屏《咏梅》韵曰“潇洒春葩缟阳寿,百花惟有此花强。月中分外精神出,雪里几多风味长。折向书窗疑是玉,吟来齿颊亦生香。年年茅舍江村畔,勾引诗人费品量”,也可看出诗人更偏爱月下、雪中的梅花。根据诗词文献记载,现将主要赏梅方式归结如下:

2.2.1 石上生梅。钱塘下天竺寺草堂前的卧龙石,慈云法师因石上产梅,作诗云:“梅有和羹实,龙无行余心”[5]。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记,在孤山俞公祠中有“古梅一株,盘抱奇石,干出石孔中,岁久与石吻合。老干丫杈,如从石面生也。疏花冷朵,与乔松相映。每霜月流空,斜阳在树,真若梦罗浮,与姑射仙人游也。此湖上二奇,四方游客见者无不赏羡”[6]。

2.2.2 月下赏梅。月下赏梅,别有一番意境,南宋诗人杜耒有诗云“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梅与月常常在山水画中一起出现,如江妃玩月图、月下赏梅图。高濂在《四时幽赏录》的春时幽赏——孤山月下看梅花中写到:“春初玉树参差,冰花错落,琼台倚望,恍坐玄圃罗浮。若非黄昏月下,携尊吟赏,则暗香浮动、疏影横斜之趣,何能真见实际”[7]。王冕常常在雪清月白的夜晚泛舟载酒至孤山玛瑙坡赏一株老梅,铁干虬枝,绿苔满身,素花点点。

2.2.3 踏雪寻梅。梅与雪是绝配,雪花飞起,梅花怒放,雪与梅的风雅,只有真正见过的人才能体味。《卜算子·咏梅》词中道尽灵峰梅雪的意趣:“飞雪落灵峰,山寺林泉澹,万籁霜天寂静中,一抹疏梅现;娇嫩俏枝头,奇曲多姿倩,孤傲清高更有情,等我君来伴。”更诸贤《咏梅》:“雪疏雪密花添伴,溪浅溪深树写真。”杨万里认为,梅花非世间俗物,多数人无法真正领会梅花的神韵,只宜诗人雪后独访。高濂在《四时幽赏录》的冬时幽赏——雪霁策蹇寻梅中写到:“三冬披红毡衫,裹以毡笠,跨一黑驴,秃发童子掣尊相随,踏雪溪山,寻梅林壑,忽得梅花数株,便欲傍梅席地,浮觞剧饮。沉醉酣然,梅香扑袂,不知身为花中之我,亦忘花为目中景也”[7],将雪中寻梅意趣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从戴进的踏雪寻梅图中也能感受到。

2.2.4 梅竹相映。众芳摇落独暄妍,梅花在古代文人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象征高逸的品格,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故气质相同的梅竹常常栽植在一起,也常画在一起,如雪中梅竹图中几杆老竹,一枝雪梅横斜而出,意境清新。孤山和灵峰两个赏梅胜地都能见到梅与竹的搭配,林逋《梅花二首》中有:“宿霭相粘冻雪残,一枝深映竹丛寒。”《池上春日》:“一池春水绿于苔,水上花枝竹间开。”《山村冬暮》:“雪竹低寒翠,风梅落晚香。”,风梅与雪竹相映成趣。元代虞伯生诗“寒梅的的西来意,翠竹青青劫外春”。

2.2.5 苔梅。所谓苔梅,指枝干着有苔藓的梅树,宋范成大《梅谱》中提到苔梅多为古梅,“其枝樛曲万状,苍藓鳞皴,封满花身。又有苔须,垂於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也有一些并非古木,虽小株亦有苔痕。”[9]宋周密《乾淳起居注》:“苔梅有二种,宜兴张公洞者,苔藓甚厚,花极香;一种出越土,苔如绿,丝长尺馀。”苔梅相比其他梅花更具古意和沧桑感,杭州多处有苔梅记载,如南宋时的皇宫御园内梅堂、聚景园等,高万久在《拜和靖墓》中诗“荐菊泉清涵竹影,种梅地冷带苔痕。……鹤无过迹苔痕老,梅自开花月影闲。”[7]可作为孤山苔梅的例证。

3 结语

梅花高洁,富有气节,其花美丽,梅香醉人,梅骨清奇,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加上杭州西湖独特、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正可谓相得益彰,杭州西湖的梅花景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审美意趣优雅、淡定,成为西湖文化节景观遗产“四季花卉”这一特色植物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极大丰富了杭州西湖冬季植物景观内涵,成为了国内梅花人文景观营造的典范。

猜你喜欢
赏梅孤山咏梅
赏梅时节品咏梅诗联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点绛唇·咏梅月
西 湖
赏梅寄忧伤 跌宕生多姿
无字遗书
林和靖与梅云——孤山梅林里的爱情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