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季焜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过去40年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生产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水土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食物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贫困人口显著下降。笔者认为,农村制度创新、农业技术进步、农产品市场化改革和农业生产力投入,是中国过去40年农业增长的四大驱动力,也是中国农业发展与改革的四大法宝。
我国农业科技(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在改革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对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此简要介绍和评价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改革及其成效。
40年来,我国农业研发经历了迅速恢复与发展、商业化和拨款方式改革、科研单位转制和企业投资萌芽、农业创新体系建设这4个阶段。
迅速恢复与发展时期。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由1979年的597家发展到1985年的1428家,农业科研人员由1979年的2.2万人发展到1985年的10.2万人。
商业化和拨款方式改革时期。科研部门开始从事经营创收活动,同时政府也对科研项目拨款方式从原来的计划分配制改为竞争制。在竞争的压力下,科研人员由1985年的10.2万人减少到1996年的6.5万人。
科研单位转制和企业投资萌芽时期。农业科研单位被要求分别转制为社会公益类、科技服务类和技术开发类3种类型,通过改革试图形成一支精干、高效与机制灵活的科研队伍,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但改革受到很大阻力最终没有被完全推进。
2007年以来的农业创新体系建设时期。建立了50个产业的创新体系,并显著加大了农业科研投入。目前,我国农业科研机构拥有研究人员6.8万人。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经历了机构和队伍迅速发展、商业化和“三权”调整、“三权”上收、“三权”再次下放、分离公共推广部门的商业活动和“三权”上收及多种改革模式不断推进5个时期。
虽然农业科技发展改革进程相当艰辛,但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我国建立了庞大的、学科分类齐全的公共农业科研体系,为加速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保障。
其次,建立了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覆盖全国所有乡镇,为加速农业技术采用提供了基层技术服务的体系保障。
第三,农业科技运行机制得到了改善,特别是以工资制度和绩效评价改革为核心,提高了科研人员的收入水平和科研积极性。
第四,政府投入不断增加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了资金保障。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分析,政府对农业的科技投入,从1978年的7.2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50亿元,并迅速提高到2015年的550多亿元;其中农业的研发投入,也从1978年的1.4亿元逐渐增加到2000年的24亿元,之后快速增长到2015年的260亿元左右。同时,在过去10多年,吸引了大批企业参与农业科技的投资,为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农业科技创新为中国农业增长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未尽的改革事业,目前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制和激励机制还未能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国家公共部门主导的农业科研体系还难以充分满足农民对技术的需求;公共农业科研单位的公益性和商业性研究的职能还比较混乱,影响了大型企业参与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农业科研投资强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