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靖维
(青海省都兰县察汗乌苏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816199)
牛羊是我国畜牧养殖发展中饲养较为广泛的牲畜种类。在牛羊养殖过程中,疫病是制约牛羊养殖经济效益的一大因素,因而在饲养牛羊时,应注重对牛羊疫病的防控与治疗。在各类疫病中,寄生虫病是一种高发、多发且危害严重的疫病类型,尤其是在牛羊规模养殖场中,一旦爆发牛羊寄生虫病,很容易引发交叉感染,进而影响全群养殖,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在牛羊养殖尤其是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应重视寄生虫病的防治研究,深入分析寄生虫病的发生特征,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以保障牛羊健康养殖。
寄生于牛羊身上的寄生虫病种类比较繁多,且不同寄生虫病具有不同特征。在养殖实践中,牛羊最容易发生的寄生虫病为蠕虫病。该病主要寄生于牛羊肌肉、肝脏、肺部等处,患病以后,牛羊体内的脏器会出现受损病变,给牛羊肌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在牛羊血液中,若出现焦虫会发生牛羊焦虫病。感染焦虫病的临床症状为患羊精神萎靡不振、眼结膜发黄、呼吸困难、体温持续上升、食欲减退、贫血、血尿、体表淋巴结肿大等;在牛羊体表皮质内存在螨虫会发生疥癣病,感染疥癣病的牛羊主要表现为脱毛、皮肤红肿、出血、痛痒不止等;如牛羊体表出现寄生蜱虫会引发蜱源性疾病。蜱虫不仅会吸食牛羊身上的血液,还会导致牛羊身体消瘦、免疫力降低等。与此同时,蜱虫还会传播焦虫病、立克次氏体病等;牛羊鼻腔处若有羊鼻蝇幼虫寄生,可能导致羊鼻蝇病的发生。感染羊鼻蝇病的主要症状为流脓液性鼻涕,伴随打喷嚏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并发肺炎;在牛皮内若有牛皮蝇幼虫会引发牛皮蝇病,感染牛皮蝇病的主要症状为痛痒不止,牛生长发育及催肥活动等均会受到影响[1]。
与其他病原体类似,寄生虫也需经历繁殖、成长、发育等阶段。在此过程中,其所需的营养均来自宿主。一旦牛羊感染寄生虫病,牛羊体内的组织细胞会遭受寄生虫的破坏,在此当中,不仅会影响牛羊畜体的生长与转化饲料的能力,而且在恢复畜体健康过程中也会耗费大量的营养,从而导致饲养成本增加。研究指出,寄生于牛羊畜体内的捻转血矛线虫每2000条每天吸血约30ml,到了成虫时期,每天还会产5000~10000枚卵。在此当中,寄生虫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于牛羊畜体,由此引发严重的营养浪费,同时导致饲料报酬降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除此以外,寄生虫寄生于宿主体内还会引发机械损伤,特别是寄生虫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死亡的虫体等,经体内微生物分解后均会产生有害物质[2]。
养殖人员对寄生虫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未能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加以防范,从而导致寄生虫感染畜体,给牛羊养殖带来威胁。一旦出现明显寄生虫病症状时才采取措施处理,效果往往不佳。在选择驱虫药物时,对药物选择不当或用药不合理等也是造成牛羊寄生虫病防治效果不良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寄生虫病易发于小规模养殖场和山区养殖场中。此类养殖场受资金、场地、卫生条件等制约,难以有效保障牛羊圈舍达标,容易滋生消化道线虫、体外寄生虫等。同时,牛羊饲养密度过大也会导致严重的交叉感染与重复感染现象。
实施科学的养殖管理能有效预防牛羊寄生虫病的发生。对此,在牛羊养殖过程中,应尽力创设一个干净、卫生的饲养环境,以杜绝寄生虫、病菌等的滋生,达到有效预防疾病的效果。同时,为防治牛羊出现中毒或营养代谢障碍,还应改善饲养方法,依据动物体况、品种、年龄等,实施分群饲养,不搞传统的 “一料制”,以保证动物营养充足。
冬天是各类寄生虫病的高发期,在牛羊养殖中,为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应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尤其是冬季养殖环境管理,应适当调整饲料配比,增加能量性的饲料供应,保障牛羊能摄取充足的营养和能量来御寒。在夜间气温过低时,应采取增温措施,为牛羊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减少疾病发生。此外,还应对牛羊养殖圈舍定期清扫与消毒,确保养殖环境干净、卫生。若养殖环境较为封闭,还应做好通风换气工作,保证圈舍的空气质量。通过有效改善养殖环境,减少寄生虫、细菌等的滋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牛羊寄生虫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