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兆花 曹凤录 李姝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62200)
仔猪病原性腹泻主要是轮状病毒感染、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单独或混合感染导致的疾病,这种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是冬季,较为严重。不管猪群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很容易感染这类疾病,严重危害仔猪健康,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感染这3种病的猪会出现相似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往往会出现混合性感染,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传染性肠胃炎是高度接触的一种急性肠道疾病,其临床特征是脱水、严重腹泻、呕吐、厌食,同时对两周龄内仔猪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尤其在冬季,会在短时间内感染给不同年龄阶段的猪,而仔猪受到的影响最严重。传染性肠胃炎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季节性比较明显,冬季、春季的发病率较高,直接通过猪的相互接触传播病毒。母猪在感染病毒后,其乳汁会排毒,哺乳期仔猪在吸允乳汁时会被感染病毒,并且也能借助呼吸道进行传播。传染性肠胃炎的流行形式有3种:(1)流行性常常出现在新疫区。(2)地方流行性常常出现在疫区。(3)周期性的地方流行性也出现在疫区。母猪本身有一定的免疫力,初乳内免疫抗体能保护哺乳,不过断奶之后仔猪又会变成易感猪。传染性肠胃炎的传播速度较快,在几天时间里会使整群猪感染,感染后病猪会出现呕吐,之后出现频繁的水样腹泻,其粪便为白色、绿色者是黄色,粪便中常常会有一些没有消化掉的凝乳块。病猪会非常口渴,身体脱水,在短时间内体重大量减轻,越小的仔猪在染病后死亡率越高。仔猪在患病后会突然发生脱水、水样腹泻和呕吐等现象。病猪胃中有凝乳块,胃肠壁变得很薄并发亮,胃底黏膜有出血现象,胃中有没有消化掉的凝乳块且有泡沫性液体。在仔猪逐渐长大,死亡率会慢慢降低,不过仔猪即使最后病愈,之后的生长发育也会出现不良。
流行性腹泻属于接触性较高的肠道传染病,各个年龄阶段的猪均会感染,尤其是仔猪更容易感染,哺乳期仔猪患病后的死亡率在50%~100%。感染流行性腹泻后的主要特征是呕吐、腹泻、食欲降低、粪便如水一般稀,呈现灰色或者是灰黄色,类似传染性胃肠炎,不过程度偏轻,其传播速度也相对较慢。流行性腹泻的病毒会随粪便排出,对交通用具、饮水、饮料、环境造成污染,传染给其他的猪。育肥猪、架子猪和哺乳期的仔猪患病率均可以达100%,特别是哺乳期仔猪感染流行性腹泻的概率极高,危害极大。一周龄以内的仔猪常常会在腹泻2~4d后,因脱水死亡,其病死率可50%。仔猪在患上流行性腹泻后会出现小肠膨胀,有淡黄色液体,一些小肠黏膜有出血点,肠壁变薄,肠系膜淋巴结出现水肿,胃中常为空或者黄色液体,小肠绒毛会变短、慢慢萎缩直至消失。
在早春、晚秋和冬季猪容易感染轮状病毒,这种病毒经常在动物肠道中留存,随着粪便排出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假如环境不卫生、潮湿和寒冷,轮状病毒的发病率比较高。轮状病毒进入机体后,能抵御胃酸与蛋白分解酶的作用,进入小肠,在利用胰蛋白酶将轮状病毒激活,导致小肠绒毛顶部上皮被感染,轮状病毒在上面增殖导致其变性、脱落或溶解,小肠绒毛会慢慢变宽变短。隐窝细胞在没有分化和成熟时,会转移到已经被感染的绒毛上皮位置代替绒毛,出现吸收不良。继而出现双糖障碍尤其是无法消化乳糖,电解质会从细胞外液转到肠腔内。在感染轮状病毒后,仔猪的临床症状是水样腹泻,粪便形状是糊状,颜色为暗黑色、灰色或者是黄色。8周龄内仔猪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通常是50%~80%。
出现腹泻的原因是肠蠕动增强,丢失更多的胰液、肠液、钠离子和钾离子。在大肠段降低液体的重吸收,导致酸碱不再平衡、电解质丢失,脱水。为此,治疗原则是提高猪抵抗能力,缓解酸中毒,保护好猪的心脏功能,避免出现脱水问题。主要采用的治疗药物是碳酸氢钠、VC、氯化钾、5%葡萄糖、0.9%氯化钠等实施腹腔补液。假如猪还能够正常饮水,可以口服适量的补液盐,补液盐的成分主要是1kg水、2.5g碳酸氢钠、3.5g氯化钠、1.5g氯化钾、20g葡萄糖。
没有特效药物能治疗病毒性腹泻,只能通过疫苗预防、饲养管理进行防治。在猪场出现腹泻病情时,要马上隔离饲养,并严格消毒,避免健康猪和病猪因接触而感染传播。无害化处理病死猪、污水、废弃物和已经没有治疗价值的病猪,遏制疫情扩散。与此同时,要将猪舍温度提升3~5℃,进行专人饲养,精心护理。若仔猪已经开始拉稀,头1~2d不喂食。假如养猪场有条件可以给仔猪喂一些酸奶,也可以用高锰酸钾(0.1%)对病猪进行消毒,之后喂一些汤水和热米汤,容易消化,同时也对胃肠黏膜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通过采取使用敏感抗生素类药物、口服微生态制剂和对症疗法等能避免细菌病毒出现继发性感染,死亡率能有效降低。在防治猪轮状病毒时需要注意的是:(1)给予乳猪足够的初乳与母乳,提高乳猪免疫力。(2)让小猪有意与感染病毒接触,借助母乳中的病毒抗体实现主动免疫。(3)做好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在治疗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时,主要采取的治疗技术是给病猪口服适量的补液盐,同时重视保暖,维持猪舍干燥和卫生。在仔猪出生后6h内给够初乳。而在母猪生产之前的20d,要注射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的二联灭活苗,能有效预防仔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弱病毒具有散毒危险,需要实施严格控制,降低感染病毒的概率。
治疗细菌性腹泻的技术主要是可以使用的抗菌类药物较多,如痢菌净、黄连素、氟苯尼考、庆大霉素、新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等,配合助消化、收敛止泻的药物实施治疗。若初发病时病猪还有食欲,可以将诺氟沙星等抗菌药物添加到口服补液盐水中,并将痢菌净注射到病猪后海穴中,注射量为每千克体重0.05~0.1ml,也可以注射2ml的黄连素。同时,猪舍中要放一些干净新鲜的木炭让猪啃食。在发病中后期,治疗病猪可以依照2∶1比例将诺氟沙星和庆大霉素混合,每头猪灌服大概0.3ml的阿扎品,或者是灌服阿托品和硫酸新霉素的混合物。
近几年,不少病毒出现增加了猪的患病风险,一些疾病可以利用疫苗预防,但有些疫病还没有疫苗预防。在仔猪病原性腹泻的治疗中,要做好猪舍卫生,加强猪场管理,保证环境温度、湿度适宜,提供优质、卫生的饲料及饮水。在气温骤变季节,供给营养丰富的优质饲料,以提高机体免疫力。规模猪场采取封闭饲养、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定期开展消毒灭源工作,及时清理并无害化处理粪污。在猪舍清空后,要进行彻底清洗、喷洒消毒或是熏蒸消毒,空栏3~5d才可转入新的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