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易娟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 432000)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诸多茶企纷纷采取O2O销售模式来试图提升产品销量。随着线上销售平台搭建的日益完善,线下供应链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在商流决定物流、物流支撑商流的辩证逻辑下,当前需要夯实物流支撑商流的基础。本文聚焦供应链系统在于,基于网络状结构的供应链系统成为了支撑商流的物质载体,供应链系统完善与否直接决定着茶叶品质保持的绩效,也直接决定着茶叶投放市场的响应时效。结合本文的主旨,笔者更加关注茶企如何提升对市场响应时效的问题。响应时效主要反映在,对渠道商补货的响应时效,以及在B2C电商销售环境下对消费者需求的响应时效。可见,对茶企物流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将能助力茶企在资金流管控和客户关系管理上的效果。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结合茶企供应链优化与再造的需要,这里从以下三个环节来分析供应链的系统结构:
仓储环节构成了茶叶供应链系统的节点,其主要起到中转和调节货源的功能。从而,也是茶企物流管理的重点。在商流决定物流的逻辑关系下,茶叶作为快消品和国人的日常饮品原料,其商流特点决定了仓储的数量、容积和空间布局。对于仓储数量而言,其中运转半径必须能够覆盖到目标市场区域;对于仓储容积而言,则必须能够保证物资的调剂之需;对于仓储的空间布局而言,则必须在成本控制基础上为企业带来满意的空间效益。
随着电商销售模式被茶企纷纷引入,这使得茶企所面对的消费群体更为广泛也更为多元。部分茶企还开设的跨境电商平台,这就使得茶叶制品将面向海外销售。为此,流通加工环节便成为了茶企物流管理的另一个重点。作为起到辅助性加工的流通加工环节,主要以对茶叶制品进行销售包装和物流包装为主线。同时,也会对茶叶制品进行必要的理化处理。笔者在现有的文献中感知到,不少作者似乎并不重视流通加工对茶企的所带来的经济价值。
笔者之所以提“配送”而不提“运输”在于,受茶叶商流特点影响配送作为支线、短途输送形态,更符合茶企物流管理的实际。配送的对象可以为茶叶经销商、也可以为各类型的零售卖场,当然也可以是终端消费者。将视角转移到茶企的生产物流与销售物流对接之处发现,由于茶企在设址时一般为资源指向型,其大多处于高海拔、丘陵地区。因此,打通生产物流与销售物流之间的空间壁垒则成为了完善配送环节的关键。
具体而言,可以将着力点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前面已经指出,茶企在选址时一般以茶叶产区所在地为准,这符合韦伯所提出的工业区位论原理,但同时也使得茶企普遍存在着区位劣势。该区位劣势将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系统中,生产物流环节与销售物流环节之间的对接。因此,着力于克服这种区位劣势,便需要充分依托仓储节点的中转与调节供需的功能。随之而来的问题又出现了,仓储环节作为连接生产物流与销售物流之间的中介,如何有效增大其中运转半径呢。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必须将数量众多的中小茶企纳入到讨论范围,而它们主要以区域市场为销售地。
茶企线上销售之需主要表现在,建立起茶企与茶叶经销商、茶企与零售卖场,以及茶企与直营店之间的补货关系。上文已经指出,仓储环节具有调节供需的功能,但这种功能的实现还需要以“物的位移”为基础。为此,茶企在物流管理时需要在自营配送与第三方配送之间进行选择。基于电商平台的B2C销售模式决定了,包括中小茶企在内的企业需要将产品投放到空间范围更远的市场之中。在遵循社会化专业分工的理念下,针对线上销售的物流管理则应侧重于第三方物流管理方向。
显而易见,物流运营成本构成了茶企物流管理的约束条件。“成本约束”应成为茶企再造和优化供应链系统,以及提升物流管理绩效的前提。但与传统物流成本管控视角不同,笔者更为关注物流成本构成中的隐性要件——沉淀成本。沉淀成本生成于资产专用性损失,而供应链系统中大量的物流设施设备具有显著的专用性,这将在长期影响茶企物流管理的目标转向。为此,这需要引起同行的重视。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茶企物流管理模式可从以下5个方面来构建: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物流管理并不构成茶企的核心管理内容,所以在供应链系统下来实施茶企物流管理,需要建立严格的成本控制机制。然而,受到茶企产品市场推广的需要,以及打破区域劣势的需要,其应厘清自营物流与外包物流的实施边界。笔者调研后认为,茶企生产物流与销售物流对接之处,应构成自营物流的实施边界。具体而言,茶企应自行完成产成品仓储出库、流通加工的物流内容。针对补货环节,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二选一。
在上文对物流系统结构进行分析时,笔者根据茶叶商流特点提出了三大构建,即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在实现物流资源集成化管理的内在要求下,有条件的茶企可在生产物流与销售物流之间设立配送中心平台。在配送中心场域内,分设仓储、流通加工、配送这三大功能区。对于暂时不具备条件的茶企则可以构建流通性配送中心,该中心主要完成仓储与配送工作。然后将流通加工环节或者内化为企业的生产模块,或者外包给第三方专业机构来辅助。
笔者发现,影响茶企补货时效的因素主要还在于信息不对称,即与茶叶专卖店、茶叶零售卖场之间缺乏对“走货”信息的共享平台。为此,茶企在物流管理过程中还应重视对电商平台的打造,并在客户关系管理基础上形成信息共享机制。在硬件管理方面,则可以与第三方仓储企业合作,根据茶企——目标客户之间的空间区位特点,合理选择第三方仓储企业来代为向客户仓储和配送茶叶制品。这样一来,就能有效破解茶企物流管理中的资源短板。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知,茶企物流管理的中心应是外包物流领域,所以建立起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间的稳定合作关系至关重要。根据重复合作博弈所得出的战略均衡解(合作、合作)中可得,通过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签订长期合约,能够抑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机会主义动机,并在学习效应下增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协作质量。以此同时,鉴于在我国物流业中契约精神的缺乏,茶企管理者需要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者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关系。
同样在商流决定物流、物流支撑商流的逻辑关系下,需要动态考察茶企所面临的供应链系统。如茶企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调整自己的目标市场,又如茶企重构线下销售渠道等,所有这些都要求进行供应链再造。对此笔者提出,在动态调适茶企供应链系统时应建立起严格的成本约束机制。在具体实施中,应建立由财务部门、物流管理部门、市场部门人员在内的联合论证小组,以最完整的视角来指导茶企供应链系统的调适。
本文认为,基于网络状结构的供应链系统成为了支撑商流的物质载体,供应链系统完善与否直接决定着茶叶品质保持的绩效,也直接决定着茶叶投放市场的响应时效。当前应更加关注茶企如何提升对市场响应时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的茶企物流管理模式为,厘清自营物流与外包物流的实施边界、打造配送中心平台兼容系统三大构件、依托电子商务系统增强补货响应时效、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本约束下动态调适茶企供应链系统。
[1]田跃.基于地域共享的现代物流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商业时代,2013(33):23-25.
[2]孙颖.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3(9):76-79.
[3]杨春雷.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措施研究[]].知识经济,2013(19):12-13.
[4]赵奕凌.物流成本管理 [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