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推广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2018-01-19 00:56
甘肃农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全膜垄沟覆膜

(甘肃省华池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华池 745600)

干旱是华池县乃至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瓶颈因素,千百年来,先民抗御干旱的所有实践都可以说是旱作农业技术。本世纪初,甘肃农技推广人创新提出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有效地缓解了年内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衡问题,提高了自然降水利用率,极大地满足了作物全生育期对水份的要求,显著地提高了作物产量及品质,可以说是把旱作农业推进到了现代农业的水平。

一、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概念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又称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就是在地表起大小双垄后,地膜地面全覆盖,在垄沟内种植作物的旱作农业新技术。

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优点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突破性创新技术,是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为一体的高效集成技术,技术优点显著。一是该技术由常规半膜覆盖变为全膜覆盖,防止地表蒸发,显著提高保墒效果。二是由播前覆膜变为秋覆膜和早春顶凌覆膜,防止了冬季和早春地表蒸发,真正做到了秋雨春用。三是由平铺变为起垄后覆膜,膜面集雨效果明显,使作物生育期间无效降雨变为有效降雨,保证了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四是增加地温效果显著,扩大了中晚熟作物的种植区域,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与品质。五是通过膜面反射,增强作物群体中下部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六是能有效抑制田间杂草,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保护耕作区土壤及生态环境。

三、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增产机理

一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地膜覆盖率达到了100%,隔断了土壤裸露蒸发途径,最大限度保蓄土壤水分。同时,田间大小相间的垄面能够充分接纳聚集降雨,变无效降雨为有效降雨,使其通过垄沟内渗水孔、播种孔下渗到作物耕系周围,增加土壤墒情,提高水分利用率。二是全膜覆盖不仅使日光中的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地膜,增加地温,而且地膜阻止了夜间地表的长波辐射,地温下降缓慢,同时由于减少因水分蒸发而损失的热量,所以地膜的增温效应明显。三是全膜覆盖后,田间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加之薄膜及膜下的细小水珠能反射太阳光线,增加田间、特别是近地表空间的光照强度,从而使作物的光合作用得到增强。四是覆膜后减少了耕作次数,降低了土壤水分蒸发和侵蚀,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微生物活动加强,土壤肥力提高。五是加快作物生育进程,促进作物根系向纵深发展,扩大耕系吸收养分、水分的能力,提早成熟,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四、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在推广中出现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出现的问题

1.超种植适宜区。随着推广面积逐年扩大,部分地区、农户全膜覆盖已经超出该技术适宜推广区域,特别是近一两年,随着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不断向山区发展,部分农户在坡度大于6°以上的坡耕地,土层薄、保肥保水性差的河滩地、砂石地,规模化机械新整地覆膜、种植,增产效果不明显,甚至减产。

2. 覆膜时期偏晚。全膜的关键是保墒,该县地处内陆腹地干旱半干旱区,按甘肃省全膜双垄沟播覆膜时期划分标准,该县西北地区属秋覆膜区划带,中南部属秋覆膜与顶凌覆膜过渡带,东部地区属顶凌覆膜区划带,秋覆膜的关键是腾茬整地,顶凌覆膜的关键是保住返浆水。该县秋田面积大,大多种植玉米、荞麦、杂豆等作物,秋覆膜腾不了茬,因此不宜大面积应用秋覆膜。部分农户,尤其是山区农户,秋覆膜腾不了茬,顶凌覆膜行动过迟,抓不住有利时机整地覆膜,土壤水分损失过大,覆膜效果大打折扣,播种质量不好,出苗不齐不全,苗期长势不好,拔节孕穗期抗旱能力差。实践证明,干旱地区秋覆膜比顶凌覆膜效果好,半干旱地区顶凌覆膜比播前覆膜效果好;秋覆膜在翌年7月底以前,顶凌覆膜在翌年6月底以前,非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大的旱情。

3. 起垄不规范。该县相对土地面积大,人口少,尤其随着近年农村劳动力减少,春季顶凌覆膜作业时限要求严,劳动力紧张,起垄作业粗放、垄面不凸起、不光滑,覆膜不紧实,影响雨水集流效果,局部草害严重,有的农户甚至不起垄、直接平覆膜,不但完全失去了全膜双垄沟集雨作用,甚至阻隔了降水下渗。

4. 施肥不科学。注重化肥,忽视有机肥;注重氮磷肥,忽视多元配肥;注重大量元素,忽视微量元素肥;注重基肥,忽视追肥等问题在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存在,配方施肥技术不能全面落实。同时,全县绝大多数地区和农户,以农家肥为主的有机肥投入不足,许多地块多年不施有机肥。

5. 不打或不及时打渗水孔。秋覆膜或顶凌覆膜播前有1.5-6个月的集雨蓄墒期,不打或不及时打渗水孔,起不到集雨收墒的作用,即播种后,由于玉米等稀植作物播种穴较少,雨水不能及时下渗吸储,造成大量蒸发损失,影响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抗旱效果,垄沟或局部地段积水也给播种及田间作业造成不便。

6. 多数地块密度偏低。全膜双垄沟播,耕作层土壤水肥热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一是土地生产能力提升;二是田间通风透光性能有了改善;三是新型耐密品种的引进推广,给高密栽培提供了可能;四是高密栽培技术模式日趋成熟。该县山庄尚湾示范点全膜玉米2015-2016连续两年10 000万株/亩不倒伏,6 500-7 500株/亩,亩产1 000kg左右,说明高密栽培的空间很大。但是目前该县山区、残塬、部分川台,种植密度偏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增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

7. 放苗不及时。虽然玉米等作物幼苗顶土能力比较强,但播后遇雨,垄及播种孔会有一定程度板结,仍有部分种苗自然出苗困难或不能安全出苗,大豆等双子叶出土作物对放苗破除板结要求更严,部分农户不重视放苗或种植面积过大、劳力少放苗不及时,造成烧苗,缺苗。

8. 主体品种不突出。种子市场监管不力,生产中使用的品种没有严格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技术规范操作,主体品种不突出,搭配品种多、乱、杂,甚至有未试即示、未试就推的情况,生产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增产潜力发挥。

9. 机械化程度低。全膜双垄沟起垄、覆膜、捡拾旧膜等环节技术要求高,顶凌覆膜有效作业时间有限,作业强度大。目前该县全膜玉米机械化程度,起垄覆膜环节35%左右,播种、收获、捡拾旧膜环节不到10%,其他像大豆、马铃薯等作物机械化程度更低,这是限制该县全膜玉米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提升起垄覆膜质量,充分发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潜力的关键。

10. 对旧膜保护、清理认识不足。该县是顶凌覆膜大县,保蓄秋冬雨雪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平衡自然降水时空分布,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实现春夏干旱秋冬抗,有效提高作物生产能力的关键。部分农户对此认识不足,作物生育期、收获时田间作业不注意保护旧膜,尤其是冬休期,人畜践踏,甚至冬前揭膜,不能或不利于保蓄秋冬雨雪。同时也存在废旧地膜捡拾清理不彻底,对环境有潜在威胁的隐患。

(二)改进措施

1. 确定最佳经济效益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应坚持“五不宜”原则:一是坡度大于6°以上地块不宜;二是瘠薄地块不宜;三是砂石漏水漏肥地不宜;四是规模化机械新整地不宜;五是针叶类杂草严重地块不宜。要依据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降雨量确定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最佳经济效益区。降雨量350-550mm的区域为技术最佳经济效益区,在该区间,越是干旱的区域,增产效果越明显。实践证明,全膜技术在适宜区,干旱地区要比半干旱地区、山区要比川原区、旱地要比灌区增产效果明显,这是全力推进地膜上山进沟行动的根据所在。

2. 以顶凌覆膜为主,有条件的秋覆膜。着眼县情,全县以顶凌覆膜为主,按先阳面后阴面,先川区后原区,先山区梯田后沟台坝地,先南后北再东部的顺序,解冻一块整理覆膜一块的原则,能旱则旱,西北、中南部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和地块推广应用秋覆膜,东部及中南部地区顶凌覆膜,西南部地区3月20号左右,全县3月底之前覆膜结束,最大限度保蓄土壤水分。

3.严格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规范。按照70cm×40cm规格起垄覆膜,人工蓄力作业,从70cm侧开沟取土至40cm带,抹平宽幅成大垄,修圆窄幅成小垄,大垄高15cm,小垄高10cm。群众有顺口溜“大垄顶部平整侧取土,避免垄面凹不平,小垄侧部轻上土,避免垄面平不凸,大垄低而小垄高,沟内两膜相交要压实”。机械起垄覆膜,关键是掌握土壤墒情不宜过大,旋耕质量要达标,根层土壤不能太虚,田间作业要匀速,两个作业带要靠近(尽量不留间隙),5-10m压土带防风揭膜等要点,既可以大大提高起垄覆膜工作效率,又能保证覆膜质量,这几年凡是覆膜质量好的地块,基本都是整地覆膜一体机作业的。

4. 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是科学施肥,平衡土地营养,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根据土样化验结果,考虑土壤供肥能力、当季肥料利用率、作物需肥特点等因素,经过大量试验研究,形成了以产定肥的科学施肥技术,研发提出了该县玉米、大豆三个生态区不同产量指标18个建议施肥方案,以宣传单、手提袋、台历、培训册、告示牌等形式宣传到各肥料销售门店和农户,供生产实践参考应用。并组织测土配方施肥县级专家组讨论、市级专家组审定,委托省级配方施肥定点企业生产了华池县玉米专用肥(39%(N22、P2O513、K2O4)、35%(N21、P2O510、K2O4)、25%(N12、P2O59、K2O4))和大豆专用肥25%(N12、P2O59、K2O4),适宜该县各地使用,基肥每亩一袋,玉米中后期亩追施尿素10-15kg。

5. 选用优良品种。该县全膜玉米东部地区以先玉335、登海3721为主体品种,搭配登海3622、富友968等,示范种植登海618、五谷568、先玉1225等;中南部以先玉335、登海3622为主体品种,搭配登海3721、富友968,示范种植东单11号、五谷704、金凯5号等;西北部山区以登海3721、龙生1号为主体品种,搭配先玉335、富农821等,示范种植登义2号、东单11号、丹玉606等。大豆以沈豆6号、汾豆78为主体品种,搭配美国窄叶豆、晋豆19号等。

6. 适期播种。该县中南部地区玉米适宜播期为4月15日-4月20日;西北部、东部地区适宜播期为4月20日-4月25日。大豆各地相比玉米晚10天左右。

7.合理密植。全膜玉米登海3622、登海605、富农821等品种,川区种植密度3 500-4 000株/亩,山、塬区3 000-3 500株/亩;先玉335、富友968等品种,川区种植密度4 000-4 500株/亩,山、塬区3 500-4 000株/亩。水、肥力较高的地块宜密,水、肥力较低的地块宜稀。

8. 提高机械化水平,提升玉米产业效益。为有效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要加大整地起垄覆膜一体机、双垄沟播种机、追肥机、地膜捡拾机、收获机、秸秆还田机等机械研发、推广力度,研发既要考虑大中型机型,也要考虑适宜山区复杂地形的小机型,目前要着重研发收获除膜一体机,这是限制全膜玉米秸秆还田的瓶颈。

9. 适期收获。正确掌握收获期,是确保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玉米籽粒着生在果穗上,在植株上完成后熟,蜡熟后期主要是脱水,完熟期是籽粒玉米最佳收获期。当胚基部达到生理成熟,籽粒变硬,乳线消失,出现黑层,即为完熟期,此时绝大多数品种籽粒水分降到30%以下;青贮饲草玉米蜡熟期就可开始采收,大豆叶片脱落,籽粒硬化,呈现本品种固有特性,收获为宜。

10. 旧膜越冬,一膜两用。前茬收获时尽量减少对地膜的损伤,越冬期间加强田间残膜管理,有条件的可以用前茬秸秆覆盖地膜,避免畜禽践踏损坏,旧膜越冬。翌年开春,及时解除秸秆,地膜保护完整或较好的,直接或稍加修补一膜两年用,破损严重的地块,结合边揭膜边整地覆膜,最大限度保蓄土壤水分,同时减少和控制残存与污染。

一膜两用关键一是使用0.01mm耐厚膜。二是保护地膜安全越冬。三是按量分期追肥,一般生育期建议追肥两到三次,苗肥要早要重要全,拔节肥适当提前,穗肥看苗施肥。

猜你喜欢
全膜垄沟覆膜
覆膜砂的制作方法以及应用研究
“旱优73”覆膜直播栽培技术研究
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对小麦土壤氮素矿化、无机氮及产量的影响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垄沟种植及其施肥优化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春油菜青杂5号不同覆盖模式温度、水分效应研究
青海省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高梁不同地膜覆盖增产效果对比试验初报
液态地膜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与推广前景
皱 纹